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师申诉制度自1993年《教师法》确立以来,为保护教师合法权益、创建和谐校园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申诉制度的本质决定了教师申诉制度存在不可克服的缺陷,要想真正实现教师申诉制度的目的,必须将教师申诉制度纳入人事争议仲裁制度。为此必须尽快制订《人事争议仲裁法》、扩大人事仲裁的范围、加快教师聘用制的实施等。  相似文献   

2.
国家人事部颁布的《人事争议仲裁暂行办法》,是我国干部人事管理制度走向法制化迈出的可喜一步。人事争议仲裁工作的开展,在维护社会稳定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调节器”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确处理劳动争议是保护劳动关系稳定和顺利发展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的方式有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其中最有影响力、覆盖范围最广的是劳动仲裁制度。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劳动争议出现了不同以往的新特点,如何建立一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成为当务之急。一、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存在的不足(一)仲裁程序前置的规定有其弊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简称(《劳动法》)第79条规定:“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  相似文献   

4.
《中国教工》2010,(3):20-20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组织规则》近日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布。 《组织规则》作为专门规范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组织机构和队伍建设的部门规章的颁布,有利于进一步贯彻落实《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关于仲裁组织的有关规定,有利于整合劳动争议仲裁和人事争议仲裁资源,进一步提高争议处理效能。  相似文献   

5.
我国人事争议仲裁制度在程序设置上不符合基本法治精神.在具体裁判过程中.适用的实体法依据与司法裁判依据严重脱节,并且人事仲裁庭设置缺乏中立性,仲裁员业务素质不高。改革的目标应是实现人事仲裁制度与劳动仲裁制度合一。统一由劳动法规范。当前的保守措施则可以由国务院制定人事仲裁法规.提高人事仲裁机构在人事部门中的相对独立.以及提高人事仲裁员的素质。  相似文献   

6.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设置的"一裁终局"制存在着具体适用条件不清楚、制度设计有漏洞、实际执行有障碍,立案标准过低等问题。要真正实现"一裁终局"的制度设计,需突出仲裁功能建立"裁审分离"制度,赋予仲裁裁决可执行力,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仲裁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7.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设置的“一裁终局“制存在着具体适用条件不清楚、制度设计有漏洞、实际执行有障碍,立案标准过低等问题。要真正实现“一裁终局“的制度设计,需突出仲裁功能建立“裁审分离“制度,赋予仲裁裁决可执行力,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仲裁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8.
《中国教工》2011,(7):25-25
日前,人社部副部长杨志明在全国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座谈会上讲话要求,“十二五”时期特别是今年要从5个方面做好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一是要加快制定法律配套规章,进一步健全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法律政策体系。加快制定《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办法》、《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员管理办法》、《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档案管理办法》等配套规章,  相似文献   

9.
劳动争议仲裁是劳动争议处理的关键环节。《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在基本维持“一调一裁两审”的劳动争议处理程序基础上,强化了仲裁程序,完善了仲裁制度,并特别规定对部分案件实行有条件的“一裁终局”,力图将多数劳动争议在仲裁阶段予以解决。这无疑进一步确立了仲裁在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中的重要地位。三方原则是劳动争议仲裁的一项重要原则。认真推动落实这一原则,  相似文献   

10.
针对现行法律法规规定的劳动仲裁时效制度的弊端,包括把"劳动争议发生之日"等同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违背《劳动法》立法初衷、仲裁时效过短、缺乏时效中止、中断、最长时效保护规定等,根据《劳动法》立法宗旨,结合中国当前劳动关系发展的状况,提出了完善劳动仲裁时效制度的几点建议:一是对"劳动争议发生之日"应当理解为"一方当事人知道权利被侵害而向对方当事人明确表示异议之日".二是适当延长仲裁时效为6个月.三是参照民事诉讼法规定,建立劳动仲裁时效中止、中断、权利保护最长时效制度.  相似文献   

11.
<正>一、《仲裁法》的特点 《中华人民共国仲裁法》是我国第一部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仲裁专门法。它确立了我国经济合同仲裁新制度,与过去相关的法律法规相比,它有着如下优势与特点: 1.《仲裁法》充分尊重了仲裁制度的民间性质,它克服了以往管理和仲裁混同的弊病 仲裁起源于民间,它是经民事争议当事人对第三人的信任为基础的。仲裁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借贷关系和租赁关系的发展而日趋制度化和法律化。它的内容和形式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国际政治、经济、贸易联系的加强有了很大发展变化,逐步由一国范围内的民事,商事仲裁发展扩大到国际商事贸易仲裁,成为解决各国国内经济争议和国际经济争议的重要方式。仲裁之所以能为经济争议的当事人接受,独立于诉讼之外,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仲裁本身的特征——民间性。对世界上一些商品经济发达,仲裁机构完善,仲裁立法、仲裁规则也较健全的国家的仲裁制度加以分析比较,不能看出,现代的仲裁虽然改变了过去依靠道德规范约束力和第三者的威望来执行裁决,使仲裁裁决和法院判决同样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必须执行,但仲裁  相似文献   

12.
衡芳珍 《天中学刊》2012,27(5):19-22
大革命后期,工人运动急剧发展,出现了一些过激现象。广东革命政府出于安定革命后方秩序的目的,颁布了《劳工仲裁会条例》和《国民政府组织解决雇主争执仲裁会条例》,开始国民政府的劳资争议立法。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以民生主义为指针,以劳资协调为原则制定颁布了《劳资争议处理法》并进行了两次修正,仲裁制度经历了强制仲裁到任意仲裁再到强制仲裁的轮回。国民政府的劳资争议立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安定了生产秩序,但并没有能够很好地处理劳资争议。  相似文献   

13.
"仲裁前置,一裁二审"的劳动争议解决模式在立法之初发挥过重大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各方面改革的深入,传统模式逐渐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把我国的仲裁制度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但由于诸多条件的限制,这部新法并非完美无缺,大量的问题与不足亟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本文在确立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正确的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对未来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提出了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行民商事仲裁制度肇始于1995年9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历经八裁有余,起到了重大的历史作用,突破原来仲裁制度的诸多局限,在一定程度上确立了现代仲裁制度,是我国仲裁制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尽管如此,《仲裁法》仍存在着时代局限、技术局限等问题;《仲裁法》实施后,又存在着现代仲裁理念与传统仲裁观念的冲突。现代仲裁的理念、方式,甚至《仲裁法》已体现出来的现代仲裁理念尚未充分深入仲裁实践之中,所以我国现代民商事仲裁制度中尚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未能充分发挥其作为替代诉讼的解决方式(ADR)的应有作用。我国现行仲裁制度的改进已迫在眉睫.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5.
我国第一部《仲裁法》于1994年8月31日通过并颁布,95年9月1日开始生效。它基本上统一了我国的仲裁制度(不包括劳动争议仲裁和农业承包合同纠纷仲裁),因为在此之前,我国已有14个法律、82个行政法规和192个地方法规,作出了有关仲裁的规定,但这些法规只是解决某类纠纷或某方面问题,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仲裁制度。《仲裁法》颁布同时对仲裁制度本身的健全和完善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它充分体现了当今世界各国或地区仲裁所普遍适用的主要原则和普遍具有的主要特点,例如仲裁的自愿性、独  相似文献   

16.
现代社会经济交往日趋深入,争议也越来越复杂。仲裁第三人问题不仅是理论研究的热点,也是仲裁实务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适当引入仲裁第三人制度是仲裁发展的必然趋势.仲裁实践已经对仲裁第三人制度提出了立法要求,建立仲裁第三人制度在理论上也有其合理性。一些国家、仲裁机构已有关于仲裁第三人制度的立法规定,我国可以适当借鉴已有立法的有关规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我国实践需要的仲裁第三人制度。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的仲裁制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仲裁机构的性质不确定;仲裁机构不统一;仲裁裁决的制度不统一;仲裁的立法不统一。解决这些问题,应该修改与现行的《仲裁法》相抵触的法律和法规,建立民间的仲裁机构,加强仲裁队伍的建设,建立统一的仲裁制度。  相似文献   

18.
论劳动争议仲裁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妥善处理劳动争议是保持市场经济中劳动关系稳定和顺利发展的一个关键环节,劳动争议仲裁则是解决劳动争议的重要方法。目前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尚不成熟,不能及时、公正、妥善处理劳动争议,不利于维护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权益,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要通过扩大仲裁机构受案范围、变革仲裁前置原则、协调和完善仲裁时效的相关法律规定等措施,实现仲裁制度在劳动争议领域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07年12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下简称为“《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将干2008年5月1日起开始实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本着以人为本、及时有效地解决劳动争议、建构和谐的劳动用工关系的原则,针对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进行了大胆改革,有效地解决了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过程中存在的争议处理周期过长、申请仲裁时效过短和争议处理成本过高等问题。《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是2007年通过的第三部关于劳动方面的法律,加上之前通过的《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对中国劳动法律制度的完善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依托仲裁本座论,将在线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纳入《纽约公约》执行体制,是仲裁制度因应电子商务争议解决的需要发展在线仲裁的必然选择,也是网络时代各国继续通过《纽约公约》在仲裁领域开展国际合作的根本出路。我国作为《纽约公约》的成员国,无疑也应在该体制下解决在线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