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正>时代呼唤"本土教育家",教育事业需要更多的"本土教育家"。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应该顺势而为,为"本土教育家"做些服务和铺垫。应该在实施的"本土教育家"工程中,通过发现"本土教育家",使那些已经具备"本土教育家"条件的人获得相应的声誉和地位。从教育家成长的社会属性来说,通过为"本土教育家"后备队伍添油助力,可以让那些实力已接近"本土教育家"的教育工作者及时圆梦,可以为那些经过较长时间努力才能成为"本土教育家"的教育工作者缩短其成长时间。拔苗助长是违反自然规律的行为,而正在实施的"本土教育家"工程完全是顺应教育规律之举。一块庄稼地是任其成长收获大,还是精耕细作、科学管理收获大?答案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2.
教育家是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开创者和建设者,是中国教育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他们的教育业绩是中国教育史上的宝贵财富。通过对教育家教育故居的保护、展览与研究,可以承继教育家的教育遗产,发扬教育家的教育精神,缅怀教育家的教育业绩,对于教育的继往开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保护、展览与研究中匡教育家的教育故居,建设教育家纪念馆,使其成为教育界的文化品牌,是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谁是教育家?怎样成为教育家?"2014年深化课程改革高峰论坛"学术活动进行了专题研讨,本刊编辑部根据中国教育学会等单位知名专家的交流发言内容进行整理,形成了"教育家从教师中‘结晶析出’专题文章,期望能对大家有所启迪。一、揭秘教育家桂冠上的明珠——谁是教育家(一)教育家群体是时代梦想当今中国,教育是强国之基,也是民生之首。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是学有所教、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而一位好老师可以教出一批好孩子,一批教育家可以影响国家和民族  相似文献   

4.
让教育家群星璀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家是文化积淀的产物,谁也不能预约。但我们可以编织摇篮,静候他们的成长、花开。教育家是个性发展的结果,谁也不要去抹平差异。但有些东西是永恒的:呵护对教育的反思,坚定对教育的信仰。教育的历史是由所有的教育者共同创造的,但需要教育家来引领。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教育家,当下我们呼唤怎样的教育家?呼唤怎样的教育家时代?本期我们特别策划话题"一个产生教育家的时代",希望更多的教育者,有志于成为未来的教育家。  相似文献   

5.
现在被称作“教育家”的人越来越多。这既有可喜的一面,也有值得忧虑的一面。可喜的是,这反映了教育探索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教育创新已蔚然成风,而且许多教育界同仁的确取得了一些骄人的成绩。值得忧虑的是,“表面的繁荣”背后是太多的急功近利,没有立场和根基浅薄。在我看来,并不是在教育工作中作出了一点成绩的人就可以称作“教育家”,正如手艺非凡的工匠不能称作“艺术家”一样。  相似文献   

6.
教育家是可以批量生产的吗?参加某地教育研讨会,一位市领导出席并热情介绍本地对教育家的培养,称已将其列入十二五教育规划之中,五年内将培养几十名教育家。以一市之力培养出几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人民教育家?教师有可能成为人民教育家吗?对于普通教师来说,很少有人会把梦想定为当一个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当社会对教育的期待和需求日益加剧,教育家办学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我们孩子的需要,未来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让“大学校长成为教育家”的口号,虽然反映了人们期望大学校长应该是教育家的良好心愿,但在现实的教育制度中却缺乏具体的支持内容,在教育实践上则几乎没有实现的可能。而让“教育家成为大学校长”,则既可以省略“培养”大学校长成为教育家的成本,又可以消除难以让现实的大学校长成为教育家的无奈,还可以建构起科学、理性、文明、符合教育规律的大学校长选拔制度。  相似文献   

9.
一段时期以来,“教育家×××”、“×××教育家”像雨后的春笋一样,频频亮相于许多报章杂志和电台,仿佛一旦跨入名校长、名教师、骨干教师行列,获取了教授、特级教师等头衔,拥有了博士、博士后学位,甚至撰写了几部教育教学专著,就成了教育家,其实未必。这种现象,确实让人担忧。所谓的教育家,是指在教育思想、理论或实践上有创见、有贡献、有影响的杰出人物。但凡古今中外真正的教育家,无不在他人或在自身教育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总结形成了较系统、新颖、先进的教育思想或理论,对教育事业和教育理论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一国的较大区…  相似文献   

10.
孔庆梅 《辅导员》2011,(3):11-12
教育家是很伟大的一种人,教育家也是很平凡的一种人;教育家就存在于千千万万的普通教师之间,但并不是每位教师都能够成为教育家。教育家要具备的素质很多,他必须树立鲜明的办学思想,他必须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他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他必须通晓多彩的教育艺术……从教师到教育家,这不是一段平坦的路程,但并非无路可走。那么,成长之路在哪里,如何走?本期,我们一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教育家作为对教育本质有深刻体悟、对教育信念有执着追求、对教育事业卓有建树的教育及文化大师,是教育精神和品格的活的标本和示范。在教育家的称号中聚集了社会对纯洁、高尚、正义、良知、文明等美德和理性的期待和寄托,对其应持谨慎而恰当的态度,切莫误用或滥用。尤其勿将教育官员与教育家轻率地进行换算,以维护教育家称号必须的纯洁性和珍贵性。  相似文献   

12.
大力倡导教育家办学是温家宝总理在多次教育座谈会上强调的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举措之一。如何才能尽快地让农村校长茁壮成长,向教育家靠近,真正实现农村学校由更多的教育家办学?城乡学生具有差异性,城乡家长具有差异性,城乡教育资源具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13.
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为什么没有教育家?这是许多人追问了许多年的一个老问题。我国以前有许多教育家。古代的孔子、朱子自不必说;近代的蔡元培、梅贻琦、陶行知、陈鹤琴、晏阳初也不必说;就是解放后,我国也出现过斯霞、霍懋征等一大批教育家。然而近年来,教育发展蓬蓬勃勃,却没有教育家出现。这的确是个值得一问的问题。要成为教育家,起码要满足三个条件:第一,要"桃李满天下";第二,要"终身当教师";第三,要"思想成体系"。按照这三个条件来筛选,有两类人最有可能成为教育家:一类是校长,一  相似文献   

14.
董习德 《教师》2014,(1):116-116
正温家宝总理提出应当由教育家办学,应当造就一批教育家。于是,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是教育家、应当怎样造就教育家、教育家办学是怎样的等话题就变得热门起来。一仰望教育历史的星空,柏拉图、卢梭、杜威、孔子、苏霍姆林斯基、蔡元培、陶行知……万世瞩目,高山仰止。而放眼当代中国教育的沃土,教育专家、教育学家、教育学者大量存在,再就是教育教学大师、名家、名师,还有杰出教育  相似文献   

15.
自2003年温家宝总理提到要让教育家办学以来,"教育家"成为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热议的话题,全国很多地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育家培养工程"。2010年7月,重庆市"未来教育家"培养工程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拉开大幕。2012年4月20日,全市32名首批"未来教育家"培养对象遴选确定,重庆市"未来教育家"培养工程正式启动。从方案出台,到正式实施,历时近两年。时至今日,对于"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教育家""怎样才能成为教育家"这样的问题依然存在争议,一些人把教育家的标准定得很高,提起教育家,就会想到孔子、陶  相似文献   

16.
1919年4月21目,陶行知在当时的《时报.教育周刊》发表了一篇题为《第一流的教育家》的文章。文中,他反对三种常见的教育家:一是"只会运动、把持、说官话"的政客教育家;二是"只会读书、教书、做文章"的书生教育家;三是"只会盲行、盲动"的经验教育家。并称此三种教育家是不高尚的。要想成为第  相似文献   

17.
刘菲菲 《教师》2014,(25):118-119
正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出现,并随之发展而发展。在教育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古今中外无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传承和发展着人类文明。他们有许多思想集大成者成为教育家,璨若繁星,交相辉映,他们与历史上其他知识分子、劳动群众共同创造了人类文明,推动历史前进。正如朱熹对孔子的评价:"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这是对教育家的赞颂,同时也看出教育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正>温家宝总理多次强调:教育应当由懂教育的人办,要倡导教育家办学。倡导教育家办学已经日渐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国家的意志,是广大人民群众强烈要求享受优质教育、实现教育均衡和公平的体现。在我国基础教育界,像魏书生、李镇西这样取得辉煌成  相似文献   

19.
<正>大约八年前,2007年的春天,沪苏浙三省(市)的教育报刊总社在南京师大附中联合举办了第二届中国长三角校长高峰论坛,论坛主题即是"教育家办学:校长的角色、使命、成长"。三省(市)的12位校长在论坛上展开讨论。论坛结束后,《江苏教育》杂志做了一期"教育家办学"专题,我在上面写了《中国:谁更应当成为"教  相似文献   

20.
多位政协委员曾联名提案《关于坚决反对"北京将每两年评选20名教育家"》,目前已获回复。北京市教委表示,经过多方协调,拟取消"首都教育家"的评选。今年年初发布的《首都中长期教育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北京每两年评选20名"首都教育家",此内容引发社会各界争论。在市政协委员唐兢看来,近年来教育界的"评选"太多,"评选"并没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