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关注学习素材的撷取,凸显现实意蕴[教学设计一]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离不开数据,有时还经常要收集一些数据来分析事理。谁来说说你课外收集到了哪些数据?(学生介绍自己带来的数据)老师这里也有一组数据。(教师出示:某校喜欢看科普读物的学生人数是一年级20人,二年级26人,三年级32人,四年级47人,五年级68人,六年级83人)[分析]在本课的教学中,执教老师首先组织学生汇报课外收集的一些数据,但却采用自己收集的信息作为学习的素材。为什么这样设计?执教老师认为:让学生汇报课外自己收集的数据,旨在让学生亲历统计的全过程,从而培养学生收集…  相似文献   

2.
复合应用题教学,通常按照两种思维方法进行。即:分析法与综合法。如第五册P114例5:实验小学三年级有4个班,每班40人。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36人。三、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6页例2及“做一做”。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估算过程,探索估算的一般方法。2.能根据具体的情境合理进行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增强数学意识。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解决日常生活中有关估算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估算方法。教学难点: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估算。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学生生活实际中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1.…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63页。【教学过程】一、课堂前测,在交流中初步掌握算法1.从生活情境中获取数学信息。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让学生看大屏幕,并说出有哪些信息。2.列式解决问题。怎样求一共要付多少元?为什么要用乘法计算?3.研究竖式计算的方法。教师请学生尝试着用竖式进行计算。一人板演,教师巡视寻找错例。学生做完后相互交流。【设计意图:同桌交流,可  相似文献   

5.
【教学片断】在教学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的内容时,针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师出示了这样一道数学问题:玩具店有玩具汽车18箱,每箱为27辆,一共有玩具汽车多少辆?对于学生提出的算式27伊18,多数教师不急于让学生进行计算,而是引导学生先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第82页例3.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例3图:小明每天上学有三条路,走哪条路最近呢? 为什么走中间这条路最近,今天我们就通过实验操作,用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来解释其中的奥秘.板书课题(略).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对于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初步思考,体会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7.
一、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1.联系实际激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它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是学生进入主体角色的重要保证.”如教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应用”一课,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境:最近,学校倡导大家诵读经典而买来了一些课外书,其中一部分要分给六(1)班和六(2)班,你会怎么分?学生一致想到“平均分”.接着出示两个班的人数,六(1)班48人,六(2)班40人,问:平均分还公平吗?很自然地引入了新课教学,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ABCDEFGH情况介绍一次,我去学校调研,听了这节随堂课。此课的教学内容取材于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三年级“解决问题”中的“怎么多了2个人”。课下我与教师进行了沟通与交流,有了以下的一些思考和想法。教学片断及思考一、创设情境师:三年级三班参加数学活动小组的有10人,参加美术活动小组的有9人,参加上述活动小组的一共有多少人?生1:一共有19个人。生2:当然一共有19个人喽。……师:我很遗憾地告诉你们,你们都错了。其实他们是17个人,并不是19个人。为什么不是19个人呢?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研究的是重叠问题,这是我事…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人教版3年级下册第5单元笔算乘法。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学习过程,理解算理,掌握方法,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进行乘法估算。  相似文献   

10.
例:某校六年级甲班学生人数是乙班的45。从乙班调8人到甲班后,乙班学生数是甲班的78。这两个班一共有学生多少人?分析与解:题目中虽然甲班和乙班学生数在调动前后发生了变化,但是两个班总人数始终没有发生变化,是个"不变量"。因此应该选定"两个班  相似文献   

11.
复习的重点 1.注重分析数量关系,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思路;2.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掌握解题规律,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一、寻求中间问题的训练解答两步应用题时必须提出隐蔽的中间问题,这是解答两步应用题的关键。复习时,要突出抓好寻求中间问题的训练。1.列关系式提中间问题。例如:“和平小学三年级有学生163人,四年级比三年级少38人,两个年级一共有学生多少人?”解答时从分析问题入手,列出关系式:三年级人数+四年级人数=一共有学生多少人。引导学生进—步分析关系式,三年级人数题中已经告诉,四年级人数题中没有告诉,那么就要先求“四年级有学生多少人”。这就  相似文献   

12.
本案例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片断一 创设问题情境,探索估算方法 [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本第70页例2主题图,图中表明:三年级(1)班29个同学去参观航天航空展览,门票每张8元]  相似文献   

13.
教材与教学内容1 1教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七年级上册 .1 2内容 :第二章第一节 :从算式到方程2 片段的简单描述教学之初 ,徐老师通过创设故事情境 ,引入课题 ,尔后通过具体的例子完成了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的生成式教学 ,下面即将进入的是第二个环节 :方程的估算 .师 :刚才大家表现得很棒 ,下面再尝试一组 ,你们有没有信心 ?生 :有 !(异口同声 ,充满了自信 )师 :点击 ,大屏幕上出示两道应用题 :1 七 ( 9)班有学生若干名 ,其中女生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 4 0 % ,且比男生人数少 11人 ,七 ( 9)班有多少人 ?2 一批同学正…  相似文献   

14.
一、课前谈话师:同学们是五年级几班的?生:五(1)班的。师:你们学校五年级一共有多少个班?生:有13个班。师:有13个班,那么为什么会选你们班来和黄老师一起上这节课? (生笑,听课者笑) [悟:教师抛出这样一个不需回答的问题,让学生感到非常自豪,使课堂气氛立刻变得更加融洽,有利于接下来进行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5.
上课铃响,“估算”(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加法与减法估算)这节课拉开了序幕,一切都那么自然。看情境图提出问题,用估算方法计算“第三、四周大约一共收集多少个矿泉水瓶”,然后探究算法,学生展示汇报。学生们也投我所好,顺利地呈现了几种方法,一切都顺利地进行着。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实施以来,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是:今后的数学课怎么上?教师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学什么?怎么学?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必然要引起教师教学行为的变革,笔者认为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我们共同思考:1.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教学情境是故事,是图画,是问题,是思维的源泉,是学习的动力,是教学的起点。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能引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热情。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二是既妙趣横生,又内涵丰富:三是既鲜活生动,又科学合理。一个宗旨:学生在迫切要求下进入学习。[案例1]科学情境…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0页教学过程一、联系实际,自主探究1.教学“多得多、少得多”。师:同学们,最近我们学校举行什么活动?生:开运动会。教师播放课件:运动会开幕式,然后把画面定格。师:参加开幕式的学生和我们班的学生人数相比,你们  相似文献   

18.
赵桂芳 《考试周刊》2011,(43):100-101
计算教学比较枯燥,学生学习起来也比较抽象,不容易掌握。新教材把计算教学和应用数学相结合,这样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对于学生来说虽然计算知识抽象,但熟悉的生活情境会使学生学起来有路子可走。如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例3《解决问题》当中就包含了对运算顺序的教学。图中操场上一共有3组跷跷板,每组跷跷板上有4个人,跷跷板边上一共又有7个人在玩耍,求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列算式为7+3×4,学生结合这一情境,很自然地就能理解先乘后加的运算顺序了。教材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主题图,以及熟悉的生活情境,是很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的。  相似文献   

19.
正【现状点击】1.美丽谎言,你能支撑多久。教学《小数乘整数》时,教师宣布:下星期我班将要组织大家去南通狼山秋游。顿时,教室里爆发出一阵欢呼声。然后展开教学:全班42人,如果集体购买食品,面包1.80元一个,矿泉水1.50一瓶,一共要付多少元?……整堂课,学生情绪高涨。课后,学生争先恐后地问:"老师,我们下周几去秋游?"教师应付:"以后再说。"美丽的谎言像肥皂泡一样破灭了。面对这虚假的情境,我们不禁想问美丽谎言,你能支撑多久?  相似文献   

20.
适用年级:三、四年级。活动内容:收集、交流生活中的估算。活动目标:1.在具体情境及活动中学会生活中的估算方法,学会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乘、除法的估算。2.能解释估算的过程,并对估算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3.逐步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技能。4.初步体会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进一步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活动准备:每人一张课前调查表、一张校报《沈小时光报》,每组两叠白纸(100张、300张)。活动过程:活动一:课前调查,收集生活中用到估算的材料。上课前一个星期,发给学生每人一张调查表(如下):调查课题:生活中的估算姓名调查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