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美丽清纯、秀外慧中,才智超群、识见不凡,勤劳治家、百事和顺,情深意长、忠贞不渝,沉着机智、勇于抗争,寄寓着蒲氏对女性的期望,体现出作家的审美理想和非同寻常的识见,开拓了女性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2.
《世说新语·贤媛篇》共记述了二十三位个性鲜明、贤淑通达的女性,其中之识见高明者又构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时人称之谓“高明妇人”。这类女性的出现,是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崇尚才智识鉴的社会风气和人生价值观在妇女身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3.
元好问杂记类散文具有鲜明的审美特征和重要的现实价值。其记叙性散文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和遗貌取神的疏荡流动美,其议论性散文因事生议,事议相成,识见精警,刻析入微,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唐代儒、释、道三教思想趋向融合,形成了一股新的文化思潮。这种文化思潮对唐代女性审美趣味的形成产生了很大影响,它使唐代女性的审美趣味逐步发生变化,造就了唐代新的女性审美文化观。  相似文献   

5.
红楼一出,评者甚众,各流派自成一说,"题咏派"是其中重要一支。对"题咏派"中女性题红诗词历来研究不够,作为"题咏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们以女性的独特视角解读《红楼梦》,应该引起高度的关注。清代女诗人范淑是女性题红者中的特立者,其对《红楼梦》立意的见解,表现了作为一个女性高卓的识见,不愧为曹公之知音。  相似文献   

6.
曹月 《文教资料》2013,(29):46-48
明末清初女性文人朱中楣因其身世的坎坷跌宕,不凡的性情与识见,卓然特立于一般女性文人之中。朱中楣作为明代宗室,亲眼看到明代的灭亡,经历了变代异姓的历史沧桑。因这特殊的境遇,“家国之思”俨然成为她诗词作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情感表达哀大思深,颇具感染力。  相似文献   

7.
元好问杂记类散具有鲜明的审美特征和重要的现实价值。其记叙性散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和遗貌取神的疏荡流动美,其议论性散因事生议,事议相成.识见精警,刻析入微,具有深刘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男性杂志作为专为男性而发行的刊物,是男性价值体系、审美情趣以及话语世界的集中体现,《男人装》杂志是目前我国男性杂志中的佼佼者。通过对该杂志中的封面女性形象、女性话题报道等内容的分析,可以发现:审美歧视在男性杂志中主要表现为女性形象被身体符号化、女性形象的片面化表达以及女性话语权缺失。审美地位的不平等是造成审美歧视存在的主要原因,女性审美观念是内化了的男性审美标准便是最明显的佐证。  相似文献   

9.
汉语中描写女性美丽的成语我们称之为审美成语。审美成语常常由四种方式生成:一是将女性的美丽比作大自然的花,二是将女性的美丽比作大自然的玉、冰等,三是因女性的整体美而直接赞誉女性的美丽,四是用女性身体部位的别样美来借代女性的美丽。这些审美成语透露出中国人对女性的审美标准,反映了人类主观认识上的自以为是。  相似文献   

10.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纷芸多姿,呈现出有别于以往文学作品女性形象不同的风貌。变形幻化让她们突破了传统女性、普通女性人物的单一化范式,代言了作者的社会态度和审美理想,对女性审美意蕴作了极大的开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