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桂运东 《今传媒》2006,(6):49-50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作为媒体,在报道了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战略决策、重大意义、政策措施后,对地方的新农村建设如何报道是一个亟待破解的课题。树立新意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是在我国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提出来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战略上讲,是落实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建设新农村报道,要体现这种战略意识,要突出其战略意义。在这种战略意识指导下的新农村报道,才能做到见木见树见森林、…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大战略部署.作为新闻媒体,如何顺应这一新形势,正确把握新农村报道的舆论导向,使新农村建设的报道收到良好效果,已摆在每位新闻工作者的面前.  相似文献   

3.
今年以来,随着中央扶农一号文件的出台,各界对"新农村"建设都越来越重视,站在时代前沿的媒体也不例外.但是在众多媒体推出的"新农村"建设报道上,也出现了一些肤浅和偏颇的现象.文章从如何准确理解新农村建设内涵,全面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报道的角度,对媒体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报道现状进行分析,并尝试从实践的角度提出一些好的理念和做法.  相似文献   

4.
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各种媒体铺天盖地,迅速展开报道,笔者发现其中有不少问题值得新闻界同仁重视.在此笔者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报道三忌,与大家共勉。  相似文献   

5.
今年以来,新闻媒体认真贯彻中央精神,加大新农村建设报道力度,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下一步,各新闻单位要全面准确深入宣传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特别要突出报道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点是发展生产,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全面进步。全面准确深入宣传“生产发展、  相似文献   

6.
《新闻天地》2006,(3):22-22
目前,从中央到地方都掀起了一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潮,我省是农业大省,省委、省政府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尤为重视。我省媒体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宣传要紧紧跟上,迅速形成热潮。综观近期媒体报道,虽然对农村方面的报道有所加强,但显得比较零散,媒体间也各自为战,形不成合力。并且在这些报道中,以会议报道居多,真正鲜活的东西少,深入农村群众的更少。省委宣传部1月份已下发了《关于建设  相似文献   

7.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发展阶段和发展任务的科学把握,是新阶段“三农”工作指导思想的深化、升华和发展。我们要大力宣传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充分报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及时反映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展和取得的实效,着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舆论氛围,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战略部署,切实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宣传推进…  相似文献   

8.
据新华社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2月8日至11日在海南调研时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服务新农村建设是宣传思想战线的重要责任。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探索新思路、培育  相似文献   

9.
科学把握新农村报道需处理好的七个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是全党全社会一项既长期又紧迫的任务.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宣传战线尤其是新闻宣传担负着特殊和重要的使命.今年以来,我们按照中央的精神和部署,注意科学、全面、准确把握新农村建设报道,注意处理七个方面的关系,既从整体上把握了宣传的方向、基调和走势,又较好地发挥了各个新闻媒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精神,使新农村建设报道收到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宏伟目标,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于意见。奏响了“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的重鼓强音,不仅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识,也为新闻媒体丰富宣传内容,拓展报道领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而大多地市党报由于报道的领域主要是农村、读者主要是农民,因此,新农村建设的宣传报道具有地域上的接近性和受众要求的迫切性,做好新农村建设的宣传报道不仅势在必行,而且大有可为。同时新的报道内容和新的工作要求,也给地市党报带来新的课题。笔者以为抓好新农村建设的报道,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宣传定位:  相似文献   

1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大战略部署.当前,各行各业都在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如火如荼地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笔者以北京市大兴区档案局为例,就如何借新农村建设之势,进一步提高村级档案管理水平,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2.
当好宣传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党报要承担起主流媒体的责任,既要宣传中央有关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和相关的政策规定,还要结合实际,把当地党委、政府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也融进去,提高当地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知晓率,使群众感到新农村建设就在他们身边,与他们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王仕勇 《新闻界》2007,(6):74-7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准确把握新农村建设的历史方位、科学内涵及其长期性艰巨性,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要创新新闻观念、报道内容、报道角度,树立创新意识;要把握主体性,坚持“三贴近“原则,树立受众意识和服务意识.  相似文献   

14.
钱鸣华 《声屏世界》2006,(11):19-20
广播电视如何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服务,这是当前广电媒体一项重大的实践课题和现实任务。要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要求和新任务,明确自身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重要功能、主要任务和具体措施,才能有效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应有的贡献。广播电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重要功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广播电视媒体作为党和政府重要的舆论宣传阵地,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首先是营造舆论氛围的功能。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和重大战略,需要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全面参与…  相似文献   

15.
在“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时,中央出台一项重大而深远的战略举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围绕这一中心,《昌吉日报》推出《新农村》周刊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栏,组织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百村纪行》系列典型采访活动。在报道内容上,既以“综述”和“评论”从总体上进行阐述,又以“采风”的方式展示新农村面貌.诠释新农村内涵.较好地发挥了虚实结合、深浅互补的主体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期刊编辑肩负着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科技服务的重任,期刊编辑需要强化四种意识,为新农村建设服务.期刊编辑要强化导向意识,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和舆论导向,把握新农村建设的内涵,营造新农村建设的舆论氛围.期刊编辑强化创新意识要精心设置栏目,体现期刊在服务功能上的差异性.期刊编辑强化精品意识,重在新农村建设方面选题策划,增强报道深度.期刊编辑强化群众意识,要突出农民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各行各业义不容辞的责任.按照中央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充分认识新闻出版工作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重要作用和历史使命,正确评价当前新闻出版工作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贡献,进一步明确新闻出版工作的历史任务,这是广大新闻出版工作者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应该认真回答的问题和面临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200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行动纲领,其中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和整合涉农信息资源,强化面向农村的广播电视电信等信息服务”。信息化建设对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央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的要求,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媒体作为连接政府与百姓的桥梁,应增强对新农村建设报道的亲和力,从不足中总结经验找出对策,更好地服务三农,为建设新农村作出媒体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明确了今后5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此后,中央又陆续推出了一系列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意见和政策措施。在宣传有关方针政策和各地的生动实践的过程中,光明日报力求使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思想在各界群众,特别是广大知识界读者中入脑入心;力求充分调动知识界的积极性,为建设新农村奉献聪明才智;力求用科学的理论引导和支持各地建设新农村的具体实践。光明日报编委会坚持了四个“突出”——突出报道主题、突出本报特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