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市报在报业竞争中,地方新闻应该是个优势。为此,很多地市报实施了新闻本土化策略,着重关注以下几方面的报道: 一是改进时政报道。本地时政牵动全市百姓的利益和未来,老百姓关心时政新闻,政府也希望通过媒体让群众了解,与群众沟通。关键是要在政府与群  相似文献   

2.
曹俊华 《新闻前哨》2004,(12):73-73
一些地市报的时事报道一直处于弱势,难以出彩。主要表现为:版面空间狭小、信息量偏少、报道形式呆板、内容缺乏深度等。这种局面对地市报参与媒体竞争极为不利。改进地市报时事报道,让时事报道出彩,赢取受众,才能在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相似文献   

3.
地市报特刊,是媒体在特别的时间、对某一特别的事件,采取特别的报道方式办的一期特别的刊物。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一个崭新的课题摆在地市报尤其是生活类地市报人面前:当国际国内发生重大新闻时,地市报如何报道?按照以往的惯例,“上面怎么报,下面就怎么报”。可是,这样的做法已越来越不适应新的形势,生活类报纸是走向市场的,其受众不满足于所获取的信息与其他媒体雷同,令人可喜的是,一些地市报特别是生活类地市报已在这方面迈出了探索的步伐。  相似文献   

5.
典型人物是指新闻媒体报道的在一定时期或一定地区能够代表时代潮流、反映时代精神的个人或集体。典型人物报道是我国新闻事业独特而传统的形式。近两年来,中央各主要媒体在典型人物报道上积极探索和创新,2004年由中央主要媒体浓墨重彩推出的许振超、任长霞、周国知、马祖光、牛玉儒等先进典型人物,引起极大反响,典型人物报道的创新成为宣传思想战线的重要成果。这对所有新闻工作者都是一种激励,也引起我们对地市报典型人物报道现状的思考。地市报典型人物报道的困惑时代在发展,对典型人物报道提出新的要求,不研究如何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就难…  相似文献   

6.
当前,涉及农民常态生活的新闻报道被不少媒体忽视,即使是处于农村最前沿的地市报,也缺乏以农村人口为目标受众的新闻信息. 把新闻视角投向农村,让涉及农民常态生活的报道进入主流传播范畴,这不仅是地市报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在困境中求发展的机遇.  相似文献   

7.
报纸靠报道,报道靠策划,策划靠活动。在当前报业竞争主战场逐渐向地市级中小城市转移的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应对挑战,提升舆论引导力,增强新闻竞争力,彰显社会影响力?长治日报社近年来通过策划各种主题鲜明、内涵丰富、颇具创意的新闻活动,不仅加强了媒体与社会的深度协作和高效互动,充分发挥了地方主流媒体的积极作用,而且进一步扩大了地市报的区域影响力和传播力,打造出具有自身特色的高品质地市报新形象。  相似文献   

8.
地市报是报苑中的一支生力军,是区域传播中与受众贴得最近、最具地方特色的报道载体。在媒体竞争格局中,世界性大通讯社拥有国际影响力的优势,国家级党报有着把握大局、主导舆论的优势,专业性大报有着掌控行业资源的优势,广播电视媒体有着以声光音像再现实况及现场直播的优势,互联网有着覆盖面广、海量信息、实时链接、即时互动的优势。地市报要与各路强手抗衡,求得生存发展的一席之地,就必须立足本地,向下开掘。发挥本土优势当是地市报安身立命之本、做大做强之基。  相似文献   

9.
张涌 《青年记者》2012,(21):51-52
区域经济报道是热点,也是难点.说其是热点,不少地市报一半以上的头版头条让给了经济报道,深度报道的选题多集中在经济领域.特别是在多媒体的读屏时代,以理性与深度见长的经济报道依旧是纸质媒体的宠儿.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不少新闻论文谈及,要提高经济报道质量,一个重要方面是抓好深度经济报道.但从实际情况看,一些地市报在此方面仍显得用力不够,或抓的效果欠佳.究其主要原因,窃以为,恐怕还是认识不够所致:没有明确透彻地认识到,抓好深度经济报道,是报纸适应社会转型变化的需要,是与其它媒体竞争的需要,也是地市报培养学者型采编人员的需要.对此,谈点粗浅意见,以就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11.
时政报道民生视角的现实需求一、媒体竞争的需要。媒体竞争要求县市报的时政报道必须从民生的视角去关注,去吸引读者。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对所属9家县市报定位为"区域中心城市第一传媒",明确要求县市报引入都市报办报理念,在内容和形式上借鉴都市报的视角和手法,体现亲民性和贴近性。这就要求时政报道必须高出一筹,发挥舆论引导主阵地的功能。二、群众主动参与、监督的需要。2011年3月,海宁市将整治水环境工作列为政府实事工程,而水环境整治是事关百姓健康  相似文献   

12.
张培 《新闻爱好者》2011,(23):90-91
长期以来,地市报开展舆论监督呈现弱化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到的制约较多,包括:可供选择报道的资源相对较少,来自方方面面的限制较多,有影响、有力度的本地批评报道,迫于压力很难刊出。地市报如何突破这种瓶颈?巧借外力,形成合力,不失为  相似文献   

13.
地市报是全国平面媒体中的一股重要力量,随着宣传与经营两分开的新闻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报纸经营被真正推向市场,如今在报业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广告经营作为地市报媒体经营的主要方式和手段显得尤为突出。因此,如何使地市报广告经营迈上新台阶,已经成为摆在地市报广告经营管理者面前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14.
一则比新闻事件发生时间晚了一个多月,又被其它媒体广为报道过的“旧闻”,竟然一路过关斩将,接连获得了山东省地市报新闻奖一等奖、山东省新闻奖二等奖、中国地市报新闻奖一等奖。这是发表在2002年12月28日《聊城日报》的消息《入世后反倾销第一案初裁胜诉》参加评奖爆出的冷门  相似文献   

15.
《阜新日报》是典型的中小型地市报,它曾面临的困惑折射出全国中小型地市报发展中的共性问题;它所探索的"三化"道路,也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中小型地市报发展中的难题,为同类媒体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当下,从电视、网络等渠道获取即时信息已经成为受众的习惯,这也给地市报发展带来了挑战。地市报继续报道受众第一时间从电视、网络等渠道获取的新闻不可缺少,但受众更愿意知晓新闻背后的新闻,新闻背后的故事。因此,放大有“附加值”的深度报道,以“深度”提升引导力、公信力和影响力,不失为地市报应对广电媒体和网络媒体挑战、发挥优势的重要武器。  相似文献   

17.
面对报纸市场咄咄逼人的竞争态势,扩版增版的地市报,冲破狭隘的地域观念,纷纷腾出版面将时事报道引入“大堂雅座”,试图让时事报道和地方新闻一样成为“拳头”,以争夺读者。许多地市报在此作了有益探索。也有不少独到之处。但毋庸讳言,总体来说地市报时事报道尚处在起步幼稚阶段。怎样把地市报时事报道办出特色,用时事新闻吸引更多的读者?笔者结合多年夜班实践,从地市报时事报道的特性、定位、取向和编排特色谈一管之见,以求教行家。  相似文献   

18.
我国早在2006年出台了《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对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作了规定,媒体作为影响大众的工具,肩负着引导舆论的社会责任,如何做好重大灾害性突发事件的媒体应急报道,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特别是作为离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地最近或与发生事件有关联的地方媒体,既要把握好报道时机,追求报道的真实性和认同感,又要注意舆论引导、把握传播方向,与各个方面协同作战、密切沟通,还要坚持以人为本,把握报道尺度。更好地报道突发事件,是摆在地市报人面前的一道生动课题。  相似文献   

19.
徐卓 《新闻三昧》2000,(11):30-31
地市报存在舆论监督效果不佳的现象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实际的新闻工作中,地市报舆论监督面临不小的阻力,影响舆论监督效果。地市报舆论监督专版少,有的仅只是一种“点缀”。报纸这样做也自有其苦衷。地市报即使有一些对当地有权部门的批评性的报道,也不敢直接点其名,而往往藏头掩尾,甚至把单位名称表述成“有的单位”、“有少数单位”的字样,让读者摸不着底细。一些被批评单位,由于报上没有直接点其名,负责人假装不懂,我行我素,单位  相似文献   

20.
地市报的时事报道是地市报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怎样做好地市报的时事报道是地市报人应该认真琢磨的课题。湖北《随州日报》这几年精编时事新闻版,把时事新闻版办成了报纸的亮点,增强了党报的可读性和吸引力,从而也增强了党报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