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易淑琼 《图书馆论坛》2012,32(5):98-104
华文文学是中国内地30余年来新兴又蓬勃发展的学科。内地学界通过有计划、成规模的选集、丛书、大系等形式组织和留存华文文学的创作与研究成果,体现了华文文学文献整理出版的自觉意识。但华文文学文献在内地高校图书馆的公共收藏体系中呈现为散点、随机的自发状态,这影响华文文学的大众与学术传播,制约华文文学学科建设,加强华文文学文献资源建设成为当务之急。文章并提出构建完善的华文文学文献资源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吴献举 《新闻界》2007,(5):75-76
广东新闻传媒产业在开拓海外华侨华人文化市场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广东新闻传媒可以通过在华侨华人集中的国家或地区创办新闻媒介、与海外华文媒体开展多元化合作以及与海外非华文媒体合作方式等采开拓海外华侨华人文化市场.  相似文献   

3.
在暨南大学图书馆华侨华人文献信息中心华侨华人文献专藏建设实践基础上,着重论述在印刷型华侨华人文献收集过程中,如何在熟悉文献总特征的前提下,利用网络书目和华侨华人研究的学科语言,将专科文献学知识与华侨华人专业学术素养有机结合,筛选、采集到全面、系统、连续、专业的学术性资料,为华侨华人学术研究提供充分的文献保障.另外,拓展文献捐赠与交换等非常规采选渠道对于华侨华人资料,尤其是灰色文献的有序化集纳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华侨港澳台学生是高校中的细分学生群体,面向该群体开展阅读推广很有必要。暨南大学图书馆以精准阅读推广理论为指导,立足“世界华侨华人文献馆”,依托“华侨华人文化周”“海外华文作家讲座”两大品牌,构建面向华侨港澳台学生的阅读推广体系,推广了华侨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提升了华侨港澳台大学生的文化素养。面向华侨港澳台学生的精准阅读推广,应做好项目设计、精准定位读者、依托特藏空间、重视多元合作等工作。  相似文献   

5.
辜瑞兰 《图书馆论坛》2002,22(5):180-181,185
1 会议缘起就文化传承而言 ,华文书目资料库的建构与发展不容忽视 ,全球中文图书馆及中文资源收藏单位间的交流合作自是一种必然趋势。近两三年来 ,诸如在香港召开的“区域合作新纪元 :海峡两岸图书馆与资讯服务研讨会”、“两岸五地华文资料库合作计划会议” ,以及在台北召开的“华文书目资料库合作发展研讨会”等 ,与会者倡议合作愈渐增多 ,可显示一致的努力。 2 0 0 0年 6月在北京召开的“中文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合作会议第一次会议”更选定八个合作项目 ,并决议推动中文METADATA标准格式的研究和制定。该次会议已突破若干格局 ,…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背景下,东南亚华文媒体处于转型发展期,其发展面临着东南亚国家政府对新媒体的管制、新媒体相关技术力量薄弱及人才匮乏、华文媒体受众整体萎缩等困境,只有进一步加快数字化媒体建设、以视频化表达重塑新闻传播形态、传播形式和传播内容协同转变以及转变媒体盈利模式才能更好的发展。同时,东南亚华文媒体的转型发展有利于讲好中国故事,走出华人圈,进入当地主流社会以及吸引新生华人受众。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以“保钓、统运”文献作为主题特色资源收藏的机构,在收藏数量与种类上领先的当属两岸清华大学图书馆.北京清华大学图书馆收藏的“保钓、统运”特色文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史料价值高.这批文献主要由印刷型文献、视听型文献以及实物资料等三种类型构成,其中“保钓、统运”刊物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影响最大,呈现出分布地域广,出版持续时间长;内容主题丰富,热点文章相互转载多;刊物文章多用笔名,作者自我保护意识强;刊物制作多集体完成,同期刻印笔迹各不相同;刊物受众华人为主,出版语言多为中文等特点.这批文献正在获得相关领域越来越多专家学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李漫 《传媒》2005,(4):59-60
有人说,凡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有华人居住,凡有华人居住的地方就有华文报刊.还有人说,华人每到一个新的地方就会做三件事:开中国餐馆,设同乡会、宗族馆,办华文报刊、建华文学校.华文报刊的产生与发展与华人移居海外的历史是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9.
就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开发利用的价值与前景、途径与方法以及建立健全馆藏文献资源借阅制度等几方面,结合实际工作略陈己见。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东南亚地区的华文新媒体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壮大,其主要包括华文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视频平台等多种形式的网络传播平台。东南亚华文文学在悠久的传统和当代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呈现出多样化、丰富化的发展态势,新媒体时代则为其带来了更多发展的可能性。东南亚华文新媒体时代下的华文文学对于东南亚青年华人的族群认同具有重要意义,其不仅为青年华人提供了交流和创新表达的渠道,还为其探索和表达族群身份提供了新平台,有利于促进青年华人的族群认同。  相似文献   

11.
作为少数族群媒体,华文新媒体具有华人强化身份认同、确定华人与其他族群边界的作用。这种圈层内的传播形态,赋予了华文新媒体与当地主流媒体不同的传播特征,即在华人社会中实现内容生产的本土化与传播的全球化。伴随大量中国新移民定居海外,华文新媒体迅速发展,但同时,其在海外的文化环境中面临经营困难、两极分化等问题,亟待进行资源整合和资本运作以增强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12.
徐云 《图书馆杂志》2001,20(12):35-37
专题数据库建设是高校文献信息资源及数字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结合“华侨华人文献信息专题数据库”的建设,对该数据库的总体设计、收录规范、质量控制、检索系统、软件的选用等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3.
资讯     
《全国新书目》2010,(22):1-1
全球馆长专家共论华文报刊文献数字化10月25日"国际图书馆东亚文献合作暨华文报刊数字化研讨会"在长沙举行。来自全球知名图书馆和汉学研究机构的250余名图书馆馆长和专家出席会议,共论"华文历史报刊文献数字化发展计划",寻求全球华文报刊资源共享。"华文历史报刊文献数字化发展计划"将整合从清朝嘉庆年间至今  相似文献   

14.
“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华文媒体”经过200多年的艰苦努力,今天,华文媒体已遍布全球五大洲,数量达到400多家。他们不仅是传承中华文化、促进华人融合的主要力量,还是华人与祖国联系、中国与世界联系的重要纽带在世界出现新一轮“中国热”时,海外华文媒体更显出作用与价值:掌握话语权,传递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15.
重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以适应新时代文献信息资源需求变化、信息技术变革,是我国文献信息资源保障所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通过梳理国内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研究,研究发现,一方面,国内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研究日趋完善,内容包括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文献信息资源服务、文献信息资源保障评价等。另一方面,国内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保障主体分析不足、保障评价不全面等。研究提出,新时代我国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研究应加强文献信息资源需求分析,完善理论框架构建,优化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推进面向智慧服务的发展路径研究以及强化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评价。  相似文献   

16.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在远离中国的“南方大陆”,在悉尼这个繁华而年轻的城市,据官方统计仅有十几万,就按最乐观的估算也就二三十万华人,竟然容得下四家华文日报、五家收费华文周报,还有许多家免费的华文小报,以及华语电视台、电台、杂志社。……难怪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州长卜卡发出这样的惊叹:悉尼的华文日报比英文日报还要多! 群雄并起蔚为奇观 澳洲华文媒体的繁荣,说起来还是这十几年的事。在80年代初期,澳大利亚华文传媒还处于一个冷寂期,甚至可以称之为“被遗忘的角落”。 1982年3月,华文媒体“老字号”《星岛日报》率先登陆,成为“首家在澳印刷之中文日报”。随后,印支澳籍华人创办《华声报》,后发展到半周报易手,1992年改为《华声日报》,至去年改为《澳洲日报》。具有香港《新报》背景的《澳洲新报》,于1987年3月在悉尼创刊。1992年4月,采用先进的全页组版电脑设备的《自立快报》以“澳洲第一份中文日报”的身份,加入竞争行列。 按澳大利亚官方的统计,华人的民族社区中的人数,居于意大利、希腊和越南之后,人数为三十多万,如果按一些华人研究专家估计,来自世界各地的华人和居住澳洲本土数代的华人约五十万人。但就传媒业而言,华文传媒在各少数民族中最为发达。  相似文献   

17.
李宇 《传媒》2017,(24):44-46
海外华语电视媒体是海外华文媒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基于媒体融合发展的整体趋势,海外华语电视主要指在中国境外制作和播出电视(视频)节目的媒体机构.海外华语电视媒体的传播主体包括海外华侨华人创办的媒体,中国大陆以及港澳台媒体机构和个人在海外创办的媒体,还包括海外非华文媒体机构和非华侨华人的个人在海外针对华人群体创办的媒体.海外华语电视媒体的播出渠道包括当地数字地面电视、有线电视系统、卫星电视平台以及网络电视平台等.随着网络电视的发展,传统海外华语电视在节目来源、受众需求、竞争格局等方面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亟需转型.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众多美国主流报纸发行量呈下跌趋势,相比之下,美国华文报纸却势头良好,不仅发行量增加,种类也呈现百花齐放之势。据统计,近10年间,美国华文报纸的发行量增长了约三成。华人集中的美国大城市如纽约、洛杉矶、旧金山、芝加哥等,几乎都有本地华文报纸,有的城市华文报纸多达几十种。其中,发行量和影响较大的有《星岛日报》、《世界日报》、《侨报》等10家左右。华文报纸发展势头良好,越来越凸显其文化桥梁、社会聚集和宣传平台的功能。尽管美国华文报纸竞争激烈,但其维护华人权益和服务的宗旨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9.
在世界新闻传播领域里 ,华文传媒是大中华文化圈的重要媒介 ,同时是华人与所在国不可或缺的沟通桥梁 ,美国是海外华文传媒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本文针对华人聚集最多的加利福尼亚洲 ,透过访问及调查研究 ,分析华文报纸发展原因、现状和发展范式  相似文献   

20.
华侨华人文献信息专题数据库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专题数据库建设是高校文献信息资源及数字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论文结合“华侨华人文献信息专题数据库”的建设对专题数据库的总体设计思想、收录规范、质量控制、检索系统、存在问题及对策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