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见 《兰台世界》2015,(7):24-25
成仿吾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革命家、教育家。成仿吾的思政教育思想逻辑清晰,论述严密,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对于当前思政教育仍旧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2.
成仿吾先生一生致力于我国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在中国近现代内忧外患的革命年代,成仿吾形成了党领导教育发展的教育思想,并在东北师范大学予以实践,为开创我国现代教育事业的新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思政教育作为高校教育体系重要内容,高效、高质量的思政教育实施模式,对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具有积极作用.主流媒体报道是社会主流意识的表现,能够真实客观反映社会现实和时代精神,为此高校应高度重视、积极推动主流媒体报道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中,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鲜活性和时效性.对此,本文立足于主流媒体报道的特性,探析了主流媒体报道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实践价值和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4.
贺玉兰 《出版广角》2015,(15):122-123
顾友仁先生所著的《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一书,是从传统文化融入的维度探讨思政教育创新路径的力作.全书论述了传统文化与我国思政教育创新的前提、背景、历程和使命,尤其对当代思政教育单一“政治性”的现状进行纠偏,从内化的高度提出了传统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历史使命,并勾勒了中国特色思政教育的发展趋势,是一部具有很强学理性和启发性的著作.  相似文献   

5.
课程思政建设是当前体育新闻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后冬奥时代特征,从服务国家战略出发,将课程思政理念引入体育新闻专业建设以及课程教学,通过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建构体育新闻专业课程思政实践模式,全面提高体育新闻专业学生的家国情怀、责任担当、职业素养,从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体育新闻教学实践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6.
王戈 《今传媒》2016,(3):129-130
思政教育是各国政府遵循一定的意识形态和道德观念通过特定的手段对其社会成员实现从行为到思想、从内到外有目的的影响,使得社会成员符合本国所倡导的意识形态和行为标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影视作品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各国政府也对其高度重视.研究中美影视作品中思政教育的异同,对我国的思政教育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不仅可以更好地鼓舞大学生弘扬革命传统,也对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指导其创业实践具有重大意义。笔者通过分析陕西省部分高校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情况,以及大学生对创业活动的想法,探析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有效路径,旨在为大学生培养创业精神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龙婷 《新闻战线》2015,(2):163-164
微博已经成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本文分析了微博媒介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提出了高校思政教育微博媒介融合机制,即创立官方思政教育微博、组建高效的微博管理队伍、构建服务思政教育微博媒介的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的信息环境发生变化,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推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改革是必要举措与有效探索。新媒体环境下,学生信息获取来源丰富使得学生的价值观念趋向多元、思政教学模式需要转型要求思政教师提升素养、学生思想表现更为隐性使得学生的思想引导难度提升,这些都是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的现实挑战。因此,高校应该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的资源优势,搭建高效的新媒体思政教育平台;教师要加快提升新媒体平台的应用水平,实现新媒体对于思政教育的赋能;教辅部门要立足思政教育内容开展活动,形成课程教育与实践教育的协同;通过学校、教师、教辅部门的三个主体协同,实现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与时效性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便捷、高效、广泛、开放、多元等特征给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成为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历史使命。新媒体时代,学生的信息获得渠道转变、信息交流模式转换、信息来源鱼龙混杂,高校思政教育作为学生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学生思想引导的关键环节、学生明辨是非的重要保障,其价值愈发凸显。在新媒体时代,高校应该转变思政教师的教学观念、转换思政教学的教学模式、提升思政教师新媒体素养,真正利用好新媒体平台与工具,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 以福建农林大学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思政改革为例,探讨课程思政与信息素养教育融合的路径与模式。[方法/过程] 在厘清课程思政、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特点等问题的基础上,通过文献调研掌握国内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思政的研究现状,以福建农林大学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思政改革为例,探索思政元素融入信息素养教育的路径和模式,反思课程思政改革过程中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以及教学质量评价等问题。[结果/结论] 从嵌入式、支撑式和协同式3个方面探索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思政的路径。归纳总结3种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思政模式:模式一,新媒体技术应用法;模式二:案例教学法;模式三:项目教学法。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思政改革的关键是教师,基础是教材建设,动力是教学评价。  相似文献   

12.
思政对学生的行为指向具有极其重要导向作用,而思政教育则是构成我们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及其世界观的重要课程.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机遇,同时对我们教育者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新媒体是把双刃剑,信息化的时代带来了丰富的传播媒介,其一方面为我们的思政教育注入了新的动力,另一方面为教育者也带来了很多挑战.因此,在信息...  相似文献   

13.
葛美玲  田丽君 《兰台世界》2017,(15):118-120
通过对成仿吾人物全文数据库的构建渊源、构架、信息采集途径和整理策略的论述,提出了存在问题,为档案界人物全文数据库的建设研究提供有益的探索,为学界成仿吾研究兴趣者提供一个信息源之地。  相似文献   

14.
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是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有效举措、是实现我国人才强国目标的根本性保障。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发展,新媒体已成为意识形态交流的主战场,传统高校思政教育的观念与方法亟待创新与发展。基于新媒体的特征现状与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态势,文章认为高校思政教育应该转变思政教育观念、丰富思想教育手段、注重思想教育宣传,进而实现思政教育思路、方式及宣传模式的创新发展,最终达到提升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的方式与特征不断演化发展,高校既面临思政教育转型的挑战也面临思政教育实效性提升的机遇。文章首先对新媒体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耦合性进行分析,继而重点分析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的现状与问题,结果显示:教师是思政教育的主战线但实效偏低,高校是思政教育的主阵地但手段单一,大学生是新媒体的主力军但明辨是非的能力欠缺。基于此,文章提出教师要转换思政教育角色,高校要优化思政教育方式,学生要提升对信息的判断能力,最终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与时效性。  相似文献   

16.
郑淼  敏林奎 《新闻前哨》2023,(10):78-80
专业思政概念的提出是对课程思政理念的延伸,也是高校构建“三全育人”格局的重要抓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本文以融媒体时代为背景,以学生为中心对“专业思政”在“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建设中的重要性及必要性进行剖析。提出依托OBE理念,构建具有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教育学科特色及系统特征的专业思政教育堡垒,促进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 阐述课程思政的核心思想,讨论课程思政和南开大学教育思想和理念的关联性。[方法/过程] 以南开大学图情学科的课程思政实践建设为案例,总结课程思政实现的不同路径,包括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实践教育路径。[结果/结论] 通识教育将课程思政融入一系列的服务学习2.0课程中;专业教育将课程思政元素嵌入教学的不同环节;实践教育则通过暑期师生同行社会实践达到课程思政的目标。以不同的案例说明不同路径课程思政建设的方法和路径。可为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8.
成仿吾同志最近重新译校了《共产党宣言》,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在成仿吾同志译校过程中,朱德委员长对马列经典著作的译校工作表示了极大的关怀,作了重要的指示。成仿吾同志在《宣言》译本后记中生动地记叙了这些情况,现特摘要发表。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终身教育观念的强化,开放教育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但开放教育中大学生思政教育薄弱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我们应当根据开放教育大学生的特点,采取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办法,加强思政教育,包括加强政工队伍建设、树立开放教育思政工作新理念、建立危机干预机制、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力、建立建全思政教育的保障机制五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郭瑾 《兰台世界》2017,(17):99-101
唐代是我国古代最具活力的一个朝代,统治者非常重视文教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其文教举措与科举制度、文学等相结合,以"儒学大地,佛老镶边"的思想文化格局为特点,在确立儒家思想主导地位的基础上,推动了儒释道交流与融合,吸取了众家之长,颁布了《五经正义》,对现代思政教育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使现代思政教育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通过促进学术交流和多元文化的对话与融合,促使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与社会现实、文化传统相结合,注意思政教才与普及读物相结合,促进思政教育方法的多样化和实效性等方式,从而实现现代思政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