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叙述,是表达方式的一种(另外几种是: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就是把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交待介绍出来。叙述是记叙类文章的主要表达方式。小学生写作文,主要是写记叙文,因此,叙述这种表达方式是必须要掌握的。具体说来,叙述有多种不同的技巧,其中最为基本、运用最多的是顺叙、倒叙和插叙三种。顺叙是指按照人物成长过程或事情发生、发展、结局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是一种最常用的叙述方式。倒叙是指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精彩的场面提到文章的开头叙述,然后才使文章的叙述回到“顺叙”———按事情的发生、发展顺序一一道来。插叙…  相似文献   

2.
插叙种种     
插叙是写作记叙文的一种方法。所谓插叙,就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进一段与文章主干密切相关的另外一件事。这件事有时是一件有头有尾的事,有时则是一个片断。现以课文中的几个插叙为例,谈谈插叙的种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3.
插叙是写作记叙文常用的一种方法 ,它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 ,根据需要 ,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 ,插入一段与文章主干密切相关的另外一件事。这件事有时是一件有头有尾的事 ,有时则是一个片断。在初中语文记叙性课文中 ,有许多篇运用了插叙。这些插叙或有利于人物的描写 ,或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或对主干的内容作补充说明 ,在形式上也能使文章产生波澜 ,避免平板……下面仅就运用插叙的技巧问题作一番初步探讨。所谓插叙的技巧 ,就是指作者在记叙某一件事的过程中 ,插入另一件事于叙述之中的方式方法 ,这种方式方法可归纳为下列三种 :联想式…  相似文献   

4.
鲁迅收藏、转交文稿和信,这是用的插叙手法还是倒叙手法,历来颇有争议。初一语文课本在该课的“学习重点”中把“插叙的作用”列为重点之一;而在知识短文《记叙的顺序》一文中则以此作为“倒叙”的例子,说;“方志敏同志在狱中写文章、写信的事在前,文章里却写在后;鲁迅收到文章和信的事在后,文章里却写在前,就是倒叙的写法。”看来编者的意见也有分歧。要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必须弄清楚什么是倒叙,什么是插叙,二者有何区别。  相似文献   

5.
叙事的技巧     
能清楚地记叙一件事情,是小学生作文中最基本的要求。记事的文章,要写明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要有头有尾地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至于叙述的顺序,主要是顺叙,就是按事情本身的发展过程叙述,先写起因,再写经过,最后写结果。有时我们也可以运用倒叙的方法,先写事情的结果,后写事情发生的原因和经过。不论顺叙或倒叙,有时都会根据需要,插入一些情节补充说明,这就是插叙。如《给绿毛龟让路》就在叙述绿毛龟产卵及小龟孵化的过程中,插叙了绿毛龟产卵的习性,以加强大家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意识。…  相似文献   

6.
插叙的技巧     
插叙是写作记叙文常用的一种方法,它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文章主干密切相关的另外一件事。这件事有时是一件有头有尾的事,有时则是一个片断。在初中语文记叙性课文中,有许多篇  相似文献   

7.
在记叙文写作中,关键要写一人数事型记叙文,它是写好数人一事型记叙文的基础。   一、睹物思人法   以“实物”为线索,运用倒叙手法,触动人的感情,引起回忆。其情节为:睹物思人→联想回忆→睹物议人。如《一件珍贵的衬衫》就是以“衬衫”的由来为线索,采用倒叙手法,扣住“一件珍贵的衬衫”,回忆“我”亲身经历的往事,歌颂周总理关怀人民群众的崇高品质,表现了周总理和人民群众之间的深厚情意。   二、抒情议论法   以“中心”为线索,采用顺叙或插叙等手法,在写人记事部分的前面用抒情议论的语言,表明自己对所写人物的…  相似文献   

8.
人教社初中语文第二册对“顺叙、倒叙、插叙”有两种不同归类的提法:在教材332页《记叙文的阅读》里说:“记叙文的顺序主要有三种:顺叙、倒叙和插叙。”该册课本84页作文训练《写人记事要注意记叙顺序》中又说:“记叙文常常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记叙(记叙方法)有顺叙、倒叙、插叙三种。要了解这些方法的特点、作用和要求。顺叙是基本的方法,在文章中,它与其他方法经常配合使用。”在同一册教材出现两种截然相反归类的提法,自然会给语文教学带来麻烦。笔者认为,教材84页对“记叙顺叙”和“记叙方法”的归类提法是正确的,而332页将…  相似文献   

9.
【写作指导】写人记事除了要交代记叙的要素外,还必须考虑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要围绕文章的中心思想,安排好记叙的顺序。记叙的顺序有顺叙、倒叙和插叙三种。每件事情总是随着时间的进程发展变化的,所以记叙文常常是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的,如《一面》,这就是顺叙。顺叙是最基本的叙述顺序,它能使人物、事件的叙述有头有尾,脉络分明。记叙文有时也可以不按照时间顺序来写,而把后发生的事情提到前面,先发生的事情放到后面,如《一件珍贵的衬衫》,这是倒叙。采用倒叙手法,先把结果说出来,造成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有助于突…  相似文献   

10.
写人记事的作文,都有各自的记叙顺序,例如顺叙、倒叙和插叙.倒叙就是将后发生的情节提前写,先发生的情节置后写.倒叙部分,或是事情的结局,或是其中的关键情节,一般安排在作文起首;接着再按事件的发生顺序叙述.  相似文献   

11.
苏晨问:《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是怎样使用倒叙、插叙和平叙的? 《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是一篇比较复杂的记事文章。它虽然涉及了许许多多的人和事,但却写得条理清晰,扣人心弦。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作者巧妙地使用了倒叙、插叙和平叙。通常的倒叙,是先叙事件的结果,然后再叙事件发生的原因和经过。而《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采用的不是这种倒叙,而是另一种比较特殊的倒叙方式。具体地说。先主要叙述北京特种药品商店从特急电话中得知平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中毒,急需特效药的情况,然后再主要叙述六十一个阶级弟兄中毒后,急需特效药,平陆县的干部群众四处寻找药品的情况;接着再主要叙述北京闻讯后,  相似文献   

12.
作文范围记一次参观或访问活动作文要求学习顺叙、倒叙、插叙等记叙方法参考题目 1、参观×××展览 2、参观×××陈列室 3、访问一位老教师 4,访问一位战斗英雄或先进工作者训练提要记叙是作文最基本的表现手法。不论哪种体裁的文章,都离不开记叙。常用的记叙方法有三种:顺叙、倒叙和插叙。其中顺叙是记叙的基本方法;倒叙和插叙不能单独成为一篇文章的记叙方法,它们要同顺叙结合使用。下面分别说明。一、顺叙顺叙就是按照事物发展原有的次序来记叙的方法。一件事情的发展,常常以时间为顺序,叙述也以时间为顺序。如《鲁迅自传》就是按照时间的顺序记叙的:鲁迅1881年生于浙江绍兴——13岁时家  相似文献   

13.
程海林 《语文知识》2006,(11):30-30
课本讲到并列复句时概括地说:并列复句“叙述相关的几件事情,或说明相关的几种情况”。具体说来,有以下六种情况: 一、并立式。其特点是几个分句合说一件事,分句的次序改变后句意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14.
清代学者刘熙载在《艺概·文概》中,总结出十八种叙述方法。“叙事有特叙,有类叙,有正叙有带叙,有实叙,有借叙,有详叙,有约叙,有顺叙,有倒叙,有连叙,有载叙,有予叙,有补叙,有跨叙,有插叙,有原叙,有推叙,种种不同。”这些“种种不同”的叙,是因划分标准不同所致,各概念多有交叉,不够科学,不为人们所接受。但其中顺叙,倒叙、插叙的提法却是为后人广泛阐释、引申。一致公认。顺叙、倒叙异议不多,关于插叙意  相似文献   

15.
初中语文第一册《同志的信任》一文记叙的顺序是倒叙呢,还是插叙?该册知识短文《记叙的顺序》中是这样认为的:“方志敏同志在狱中写文章、写信的事在前,文章里却写在后;鲁迅收到文章和信的事在后,文章里却写在前,这是倒叙的写法。”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教学参考书》是这样说的:“本文详细地插叙了方志敏在军  相似文献   

16.
叙述一件事情.是记叙文练习的基本内容,只有写好了一“人”一“事”.才有可能写好比较复杂的记叙文。 首先.要把事情叙述完整。不仅仅是要把事情的前因后果、整个过程叙述出来,还包括对与事情有关的人物、时间、地点等的交代,这也就是人们常常说到的记叙文“六要素”,显然,“六要素”交代不全面,事情就叙述得不完整.会给人以支离破碎的感觉。  相似文献   

17.
倒叙和插叙在形式上有一些相似之处,如都有把先发生的事写在文章的中间或后面的特点,都有表示回叙过去的语言标志。这两种记叙的顺序有时很容易混淆,仅仅从定义去辨别,是较难区别的。就连初中语文课本第一册关于《同志的信任》一文的记叙顺序,也是自相矛盾的。课文的学习重点及《教参》提出是插叙,而课本内的知识短文《记叙的顺序》又以其作为倒叙的典型例子。所以,有必要结合这两种记叙的顺序的记叙文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特点,再给学生提供一些鉴别倒叙和插叙的方法。一般说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区别。  相似文献   

18.
<正>【方法指引】所谓倒叙,就是在叙述一件事情的时候,不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而是把事情的“高潮”或“结局”放到文章开头写。因为是把一件事情最精彩的部分(高潮)或最终的结果(结局)写在了作文的最前面,所以给读者的视觉冲击力会比较大,加之接下来还要回到对故事情节的正常叙述上来,因而会让人觉得故事情节曲折多变,新奇感、新鲜感也由此而生。  相似文献   

19.
倒叙就是把事情的结果或者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到开头先写,然后再回过头来按事情发生的顺序来写。生活中有许多事情看起来平淡无奇,但叙述某件事时,你如果能把顺序给调整一下,运用倒叙手法,平淡的事就可能变得精彩起来,令人很想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不得不把这篇文章看完。有位同学写了这样一篇作文:星期天,爸爸妈妈上班去了,于是他和妹妹花了半天时间把家中里里外外打扫了一遍,又仔仔细细整理了一番。晚上爸妈回来后惊喜不已。他是按时间顺序来写这件事的,叙述得很清楚,但显得很平淡,不吸引人。后来,老师建议他把事件的顺序颠倒过…  相似文献   

20.
用几件事来表现一个主题,是指通过对两件以上的事情的叙述和描写,反映出某种社会现象和特定的时代特点,以及某种哲理认识等。所写的几件事与主题关系犹如百川人海一样,一件件具体的事情叙述,只是待归“大海”的“川”,具体事件要为“大海”这个中心思想服务。写好此类文章,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