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北地区植被保持土壤效应评估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任志远  刘焱序 《资源科学》2013,35(3):610-617
植被的土壤保持功能评估是生态安全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现有研究中缺乏较大尺度、较高精度的土壤保持估算.基于通用水土流失方程与年尺度风蚀预报方程,估算西北地区土壤现实侵蚀量与潜在侵蚀量,得出植被土壤保持物质量与价值量,并进行土壤保持效益分区.结果表明:植被土壤水蚀保持量高值集中在秦巴山区一带,其值超过5000t/(hm2·a);青海东南部三江源地区植被土壤水蚀保持量在(500~2000)t/(hm2·a);而1万t/(hm2.a)以上的植被土壤风蚀保持量样本很少,集中在天山、西祁连山、三江源三大区域;沙漠内部几乎不发生植被土壤保持作用.单位面积价值量大于2亿元/km2的像元几乎全部位于陕南和陇东南的秦巴山区中.黄土高原土壤保持价值量也多在1000万元/kim2以上.最后统计土壤保持价值总量,进行县域单元的土壤保持生态效益分级,并阐述了4种县域生态建设定位.  相似文献   

2.
宁夏是我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气候干旱,自然条件差,生态脆弱,同时也是我国宜农荒地较多的省区之一。全区总面积6.64万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110.6万公顷(1659万亩),后备土地资源总量为80万公顷(1200万亩),其中200公顷(3000亩)以上集中连片的宜耕地后备资源26.7万公顷(400万亩)。全区按自然条件分为北部黄河平原自流灌区、中部丘陵台地干旱带扬黄节灌区和南部黄土丘陵雨养区三个农业区。  相似文献   

3.
应用STIRPAT模型分析影响南京市2000—2015年农业碳排放驱动因素,并结合灰色模型GM(1,1)预测南京市2016—2025年农业碳排放量。研究结果显示:2000—2015年南京市农业碳排放量呈下降趋势,年均增长率为-3.07%;农村人口、富裕度、技术水平、能源效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林业面积、城镇化率每发生1%的变动分别会引起南京市农业碳排放0.26%、0.11%、0.06%、0.31%、-0.07%、-0.06%、-0.09%的变化。根据GM(1,1)模型预测,南京市农业碳排放逐年下降,从2016年的57.96万t下降到2025年的45.41万t。研究得出南京市为进一步降低农业碳排放量,实现低碳农业发展,应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行绿色农业生产方式,降低农业能源消耗,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4.
利用MODIS时间序列数据和地面气象数据,通过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及Thornthwaite湿润指数(Im),对2000年~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化进行了动态评估。结果显示:内蒙古自治区不同荒漠化气候类型的空间分布有着较强的规律性,其中干旱区主要分布于阿拉善盟戈壁及沙漠地区,半干旱区则主要分布于锡林郭勒盟以西和科尔沁沙地一带,且以半干旱区为主导。相比2000年~2013年,内蒙古干旱及半干旱地区整体面积减少了18.75万km2,干旱区总面积减少了18.46万km2,半干旱地区年际变化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是其面积到2013年也减少了0.29万km2;与此同时内蒙古干旱及半干旱地区的边界向西部地区移动,这表明两种气候类型区的荒漠化逆转。  相似文献   

5.
气候环境     
<正>多尺度气候变化"西风模态"形成的物理机制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陈发虎院士主导的气候环境变化研究团队系统总结了近20年在亚洲中纬度地区所获成果,论证了亚洲中部干旱区在现代间冰期千年—百年—年代际时间尺度上皆存在显著不同于季风区的气候变化"西风模  相似文献   

6.
我国产糖区分为南北两大区域。南部以甘蔗为原料制糖,广东、海南、福建、云南、广西、四川、江西、湖南等省(区)为甘蔗糖区;北部以甜菜为原料制糖,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宁夏、新疆等省(区)为甜菜糖区。1990—1991年榨季,我国大陆500余家糖厂共产糖650万t,根据糖产量可以推算出滤泥产出量折算干品约65万t。为科学利用滤泥这一资源,我们从1989年起,  相似文献   

7.
我国已有13亿亩草地退化,占可利用草地的1/3,并继续以每年高达2000万亩的速度退化。40年平均产草量下降30—50%。内蒙退化草地面积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44.12%,贵州为30%,陕西、甘肃为36.6%和44.35%,黑龙江的松嫩草原竟高达77.5%,吉林省草地以每年3%的速度退化。最近25年,沙漠化土地则平均每年以1560km~2的速度扩大,尤以农牧交错区为甚,仅内蒙古每年沙化面积就达20万ha。全国草地沙化面积占草地总面积的50%。  相似文献   

8.
黔桂喀斯特山地主要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黔桂喀斯特山地的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是生态系统恢复、生态功能区划和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重大战略需求。本文在降水贮存量法、修正土壤流失方程RUSLE、植被固碳释氧等方法基础上,基于实际径流小区实验数据,修正或引入径流系数、降雨侵蚀力、石漠化因子、岩石风化固碳等参数模型,定量评估1990-2015年包括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和固碳释氧等3项主要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固碳量和释氧量的总量为630.15亿m~3/a、189.02亿t/a、6187.49万t/a和16 002.18万t/a;单位量分别为2943.43 m~3/(hm~2·a)、885.18t/(hm~2·a)、2.89t/(hm~2·a)和7.47t/(hm~2·a);(2)水源涵养功能以低、较低等级为主,分别占总面积的33.72%和20.55%;土壤保持能力以低、较低和极高等级为主,分别占总面积的24.90%、20.90%和21.44%;固碳释氧功能等级以较低、中等和较高等级为主,分别占总面积的35.47%、29.83%和21.49%;(3)林地对生态系统服务的贡献最大,其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和固碳释氧生态系统服务分别是耕地和草地的1.85与2.55倍,1.70与1.03倍,1.16与1.09倍;(4)1990-2015年,黔桂喀斯特山地水源涵养量、土壤保持量和固碳释氧均呈现增加趋势:对比1990-2000年和2000-2015年两个时段,前一时段水源涵养量和土壤保持量均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分别为6.25%和3.45%;后一时段水源涵养量、土壤保持量、固碳量和释氧量均呈增加趋势,增加幅度在2.65%~7.49%之间。  相似文献   

9.
北京城市绿地对大气PM_(2.5)的削减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玉  王硕  李娜  谢高地  鲁春霞  张彪  张昌顺 《资源科学》2015,37(6):1149-1155
PM2.5导致的大气污染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共同面临的问题。城市绿地对削减大气PM2.5具有一定的作用。本研究基于NDVI数据模拟北京城市绿地叶面积指数,再利用干沉降模型模拟区域绿地PM2.5削减量,最后根据大气PM2.5存量计算了绿地对大气PM2.5的去除效果。研究结果显示,2000年、2005年和2010年北京城市绿地PM2.5削减总量分别为1 861t、2 987t和3 852t,单位面积削减量分别为22.71kg/hm2、24.64kg/hm2和33.36kg/hm2,可分别将研究区内PM2.5削减0.07%、0.12%和0.19%。苗圃与果园、社区林和路旁林的PM2.5削减总量较高,而针阔混交林、灌木林和针叶林的单位面积削减量较高。五环以外绿地的PM2.5削减总量、单位面积削减量和大气PM2.5去除率都高于五环以内绿地。本研究可以为北京城市规划中更好发挥绿地缓解大气PM2.5作用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单福征  於家  赵军  钱光人 《资源科学》2011,33(8):1600-1607
高速发展的工业化进程加快了大城市郊区传统农业用地向工业及其他非农用地的转变,进而影响整个区域的碳源/碳汇和碳排放。基于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1989年、2000年、2006年和2009年等四期土地利用数据,定量分析近20年来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及空间分异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土地利用变化与碳排放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①张江高科技园区在工业化进程中,各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及其相互转化程度非常剧烈,89.3%的农业用地萎缩,其中转变为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等为主导变化类型,占所有变化面积的27.98%和19.01%;②区域工业用地扩张所带来的碳排放量显著增加,2009年碳排放量为82.018万t,而由于耕地等碳汇面积持续减少,碳吸收量仅为0.569万t,由此造成的碳赤字达906km2,相当于园区面积的36.24倍,是整个浦东新区面积的1.72倍  相似文献   

11.
三江源区草地生态恢复及可持续管理技术创新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项目瞄准青藏高原生态安全的国家战略需求,针对区域植被退化严重、生态治理技术薄弱和生态畜牧业发展滞后的现状,以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以植被恢复为主线,以生态—生产—生活系统集成为核心内容,科学认知了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响应,系统研发和集成了退化草地生态恢复重建技术,创建了兼顾生态保护和生产发展的管理新范式,为国家生态安全战略及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技术支撑和创新模式。项目育成牧草新品种11个,获得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5件,编制技术规程40项,发表论文451篇,完成咨询报告1份,建议1份。累计生产牧草良种36.6万t,用于青藏高原及北方草地退化治理面积达267万hm~2。研发集成退化草地3大类综合恢复治理技术体系,建植黑土滩退化草地治理示范区1.4万hm~2,指导完成黑土滩退化草地治理35万hm~2,天然草地补播改良112万hm~2,退牧还草733万hm~2。建立饲草料生产示范总面积38万hm~2,牛羊营养均衡养殖基地2个,近三年健康养殖牛羊75万只羊单位。牧草良种及牛羊营养均衡饲养累计销售收入达到2.37亿元。完成科技培训2000人次。通过成果推广,有效促进了三江源区生态功能恢复、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推动区域草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实现了区域生态保护和社会发展的共赢。该项研究历时长,涉及领域广,成果内容丰富,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明显,为国家三江源生态保护与恢复建设工程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汪烨 《华夏星火》2020,(4):30-34
根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3月6日发布的病虫情报,初步统计在7省(区)176个县(市、区)查见草地贪夜蛾幼虫,累计发生面积76万亩,目前发生面积近55万亩。云南、海南、广东等省发生普遍,部分地区虫量较高。相关专家一致认为,2020年草地贪夜蛾北迁时间更早、发生区域更广、危害程度更重,防控任务更艰巨。  相似文献   

13.
受气候、国家生态保护政策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内蒙古自治区耕地转出还林还草与因农民外出务工弃耕并存。论文由遥感数据获取1991-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耕地减少时空分布格局,并分析了耕地减少区域的降水和耕地生产力的分布规律,为便于描述用"耕地转出"表示耕地减少,与传统耕地转出为林地概念不同。研究结果表明:11991-2000年,4.91%的耕地转出,其中82.15%、7.34%、7.64%、1.63%和1.22%的耕地转变为草地、林地、未利用地、水域和建筑用地;而2001-2010年耕地面积减少了3.40%,其中62.62%、19.10%、5.40%、3.46%和9.41%的耕地转变为草地、林地、未利用地、水域和建筑用地;21991-2000年和2001-2010年两个时段耕地转出均主要集中在内蒙古自治区北部和中西部,而鄂尔多斯市和包头市在两时段耕地转出面积占耕地总面积比例均较大;3分析耕地转出区降雨量和农田生产力分布特点的结果表明,1991-2000年间在0~250mm降雨量较低区间耕地转出几率较高,在各NPP区间分布较均匀且多集中在低NPP值区域,2001-2010年间在各个降雨量区间耕地转出几率较均匀且偏小,集中分布在(50~150)g C/(m2·a)NPP区间。散点图分析表明1991-2000年耕地转出点多集中在(700~1 200)g C/(m2·a)NPP中高值区域,270~350mm降雨量中值区域,2001-2010年耕地转出点多集中在(10~70)g C/(m2·a)和(400~700)g C/(m2·a)中低值NPP区域,200~340mm降雨量中值区域,总起来说低降雨量和低NPP值区域容易发生耕地转出,但在一些降雨量和NPP值并不低区域,耕地转出情况依旧存在,耕地转出作为一种复杂现象受多因素驱动。  相似文献   

14.
马江浩  陈佳  杨新军  张小文 《资源科学》2021,43(8):1615-1627
土地利用是区域经济社会活动的基本形式和重要载体,土地利用变化会对区域社会系统产生重要影响。从土地利用变化视角切入,探究其对干旱区乡村社会恢复力时空演变的影响,对缓解干旱地区乡村人地矛盾、促进其乡村转型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研究基于恢复力评估分析框架,从社会、经济、人文和基础设施4个方面构建干旱区乡村社会恢复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民勤绿洲作为案例区,综合运用ArcGIS空间分析、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了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前后民勤绿洲乡村社会恢复力时空演变特征,探讨了土地利用结构和功能变化对乡村社会恢复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民勤绿洲乡村社会恢复力呈现中部和南部乡村不断升高,北部乡村先降低后升高的演变过程;②土地利用结构和功能变化会对乡村社会恢复力时空分异产生显著影响。其中,耕地和生态用地之间的相互转移对恢复力变化方向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2000—2007年草地向耕地转移以及2007—2015年耕地向生态用地转移会提升恢复力;不同时期影响恢复力的主导土地利用功能因子存在差异,流域重点治理前土地垦殖率和人口密度的影响更显著,流域重点治理后生态用地占比和乡村人口人均耕地面积的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2010—2014年6—7月逐日ERA再分析资料(0.75°×0.75°),以及2010—2015年6—7月江苏71个基本站点降水实况观测资料、24个地基GPS遥感监测数据反演PWV资料,对江苏梅汛期不同背景的水汽特征量对比探讨,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天气背景下水汽特征量反映不同,相对湿度和有无降水关系较好,比湿与PWV均可用于判断降水量级大小,并制定了不同降水量级所对应比湿与PWV值判断指标,梅汛期暴雨过程平均PWV值均在60mm左右,较弱降水过程高10mm左右,无降水天气一般在30~33mm。江苏不同区域暴雨过程中PWV空间分布呈现明显差异,当全省PWV均较高时,暴雨出现在江苏北部地区,仅沿江苏南PWV较大时,暴雨出现在江苏南部地区,暴雨区与PWV大值区相对应。不同区域暴雨区均出现在相对湿度大值区与水汽含量高值重叠区域,但南北不同区域暴雨过程中湿度和大气中水汽含量分布型态不同,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江苏不同区域暴雨形势与水汽配置图。  相似文献   

16.
时间的力量     
《百科知识》2015,(4):2+65
<正>美国大峡谷(又称科罗拉多大峡谷)的"马蹄湾"。从大约600万年前开始,科罗拉多河在科罗拉多高原上冲刷切割出19条主要峡谷,造就世界上最大最壮观的侵蚀地貌。在美国犹他州和亚利桑那州交界的"狼丘"区域,红色的纳瓦霍砂岩呈波浪状,这是2亿年来沙丘受风蚀而形成的。在内蒙古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的海森楚鲁,风蚀作用的力量得以完整地呈现,其岩石已有1.5亿~1.8亿年历史。  相似文献   

17.
基于HEA方法的陕西省受损植被生态服务功能补偿评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张思锋  余平  孙博 《资源科学》2007,29(6):61-67
本文通过对HEA方法的改进,运用"中国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表",推导出受损植被生态服务功能补偿评估计算公式。以相关统计资料为依据,应用公式,对陕西省森林和草地生态服务功能的受损量和补偿量进行了评估。发现,1986年~2004年,陕西省的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水平每年递增1.7%,草地生态服务功能水平每年递减3.0%;1986年~2014年,陕西省草地的关键生态服务功能的受损量8090.7万当量,平均每年受损289.0万当量,相当于1986年、1994年、1999年、2004年4年草地关键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当量平均值746.7万当量的38.7%;2005年~2014年,以耕地作为被转换的生态系统,陕西省最少需要2201.6×104hm2的耕地用于补偿受损草地。若以难利用土地作为被转换的生态系统,陕西省最少需要558.9×104hm2的难利用土地用于补偿受损草地。若把完成草地生态服务功能补偿的时间延长到2024年,则最少需要943.5×104hm2耕地用于补偿受损草地,或最少需要239.5×104hm2难利用土地用于补偿受损草地。  相似文献   

18.
中国核心生态空间的现状、变化及其保护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尔琪  张红旗 《资源科学》2015,37(7):1322-1331
本文综合中国目前的国土区划和生态工程,提取包括水源涵养区、土壤保持区、防风固沙带、洪水调蓄区、河岸防护带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等6类国家核心生态空间,划定维护国土安全的生态红线。结果表明,中国核心生态空间面积为339.77万km2,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核心生态空间内的土地利用构成以林地、草地和湿地为主,耕地和城乡工矿建设用地等比重较低。1980-2008年近30年间,发挥重要生态功能的用地呈减少趋势,而以生产、生活功能为主的用地呈增加态势,区域生态调节、防护和屏障功能削弱。因此,核心生态空间内应严格控制耕地、建设用地的增长,采取有效措施使其"零增长"乃至"负增长",强调生态红线内林地、草地和湿地的绝对保护。  相似文献   

19.
宁夏回族自治区辖4个地、市,18个县(市),总面积6.6万平方公里,分为北部川区和南部山区两大块。川区指引黄灌区,包括12个市、县,现有灌溉面积33.3万公顷,是我国大型灌区之一,也是全国12个商品粮基地之一,素有“塞上江南”之誉;山区指地处黄土高原和六盘山区的8个县,面积为全区总面积的60%,自然条件恶劣,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不足300毫米,十年九旱,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地区之一。但是,综而观之,宁夏有着人均0.16公顷的耕地,还有可开发的荒地近67万公顷,是全国8个“宜农荒地超千万亩的省份”之一,这些,又都为宁夏农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0.
彭月  李昌晓  李健 《资源科学》2015,37(12):2480-2490
开展区域生态案例综合评价,可为地区生态案例建设以及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本文以“3S”技术为支撑,结合宁夏黄河流域的实际情况,构建了生态安全评价体系,对流域2000年和2012年生态安全等级进行了评价;分析了流域2000年和2012年生态安全状况的时空演变情况,并对生态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①流域生态安全水平有所增强,但整体上仍处于欠安全级别;②空间上,流域中部的沙坡头、红寺堡和东部盐池县的生态安全有恶化趋势;流域北部的黄河灌区和流域南部山区生态安全状况有明显改善;③2000-2012年以来,植被覆盖度与地下水资源有所增加,使得流域生态安全水平总体上有所提高;但在沙坡头、中宁、盐池、红寺堡等部分区域,因地下水与地表径流减少导致局部生态安全水平有所降低。未来生态建设中,需因地制宜,通过保护与恢复地下水资源、保护地表径流、结合生物与工程措施,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地区生态安全综合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