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著名”一词作何解?谅读者诸君皆晓得其义,不必我再为此诠释也。想当初,在我幼小的心灵中,“著名作家”、“著名记者”之类是何等神秘,何等圣洁,何等伟大。及至长大成人,我对荣膺此称号者仍然崇敬有加,这种感觉、这份感情并未随着自己见识的增长和岁月的流逝而失却它原有的光泽。然而,事物也非一成不变,某些东西会由原来的纯之又纯、圣之又圣变得混混沌沌、窝窝囊囊起  相似文献   

2.
我是“档”字,与“案”字结合组成“档案”一词,与“法”字结合就形成“档案法”这一有权威的法规名称,若与“事业”一词组合又形成档案工作者为之奋斗的“档案事业”一词,我还拥有一支人员众多的档案工作者队伍,要说我的“名气”够大了,“地位”也够高了,但使我深感遗憾和痛苦的是,在我尊敬的档案工作者中,竟有不少人把我的音读错了,我  相似文献   

3.
邓拓同志生前曾诙谐地说过:“谁要是给我想出一个好标题,我给他磕三个响头。”可见制作好标题何等不易,何等重要。诗人即兴赋诗,散文作家见景抒情,理论家借题发挥,拟题可作“无题”“一游”“之我见”之类,然而新闻标题却要从当前形势任务出发,一目了然地标明新闻价值。制作标题中又有借名发挥的标题,借名之巧,发挥之精,可使新闻有一双传神、富有魅力的“眼睛”——好标题。读者则可在一瞥之间,砰然动心,非要通读全篇不可。  相似文献   

4.
衡文以恕。但是我考虑多时,觉得仍有必要写此短文以商榷。《谈谈编辑改稿》一文发表在《大学出版》1997年第4期上。作者说“‘跳板’一词一般含有贬义,此处用‘跳板’不合适,笔者将其改为‘桥梁’,可能好一些。”“跳板”一词果真含有贬义吗?翻开《现代汉语词典》,它所提供的三项释义,均没有提到“跳板”一词一般含有贬义。我想,《谈谈编辑改稿)}的作者大概是在这样的语境中获得关于“跳板”一词的语感的:本世纪30年代,日本军国主义者以朝鲜为b匕板,发动侵华战争。“……语感并不神秘,也不是个人的、纯主观的东百。它是说话人…  相似文献   

5.
照片新闻作为一种视觉新闻,是新闻形象的现场摄影纪实,它以摄影手段记录正在发生着的新闻事实,它通过新闻形象向读者传播新闻信息和内容。西方新闻界有句名言,叫做“一图胜千言”。我国报界也流传着一句话叫做“图文并重,两翼齐飞”。可见,新闻图片相对于报纸来说是何等重要。著名作家屠格涅夫在他的作品《父与子》中说: “一张照片表现出来的东西,如果用书本来说,可能需要一百页的篇幅。”我国著名新闻工作者穆青在《论新闻摄影》一文中也指出: “新闻照片能使读者了解到新闻内容,又能享受视觉上的美。”因此,新闻照片比文字报道简洁、生动。  相似文献   

6.
我国近、现代的著名学者王国维,对于艺术创作发表过这样的观点: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这种说法,有利于我们理解杂文的情趣。王国维说: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勘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  相似文献   

7.
第七类是词义不明,不知所云。现在有人使用起了“流金岁月”一词,不知是何寓意。“流金”二字一般用在“流金铄石”一词里,“流、铄”都用作动词,甚言天气炎势,金石也为之熔销也。然而“流金岁月”又作何解?  相似文献   

8.
“出版”通常的定义是将作品“公布于众”,我们在这里则将“出版”一词限定为:以书籍形式将作品公布于众。为了方便起见,本书将“图书出版”简称为“出版”,当然,“公布于众”的方式有许多,象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送,甚至一个人站在房顶上大喊大叫也可称做“公布于众”。图书出版与之同属一类,但它又是独立的一种,在文化与社会上有其独特而又重要的意义,不能为其它形式所取代。在这里,我不想追溯书籍在人类历史上和现代社会中的作用,也不想单就一本书作过多的评论,我只想谈几句有关图书出版这种特殊形式的优越处:首先,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的老前辈穆青同志,曾因在《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和《为了周总理的嘱托》这两篇著名的长篇通讯里成功地塑造了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和原山西省的全国著名植棉模范吴吉昌朴实感人的形象而影响乃至感动了亿万读者与听众。如今,当又读到穆老和陈大斌同志共同采写的长篇通讯《老书记与北干渠的故事》(新华社1999年6月28日电)时,我也只能用“朴实”和“感人”这两个词来表述它。 正如《人民日报》的评论员文章所说,今年已 78岁高龄的郑永和虽然是又一位焦裕禄式的好干部,是新时期老干部的楷模,但穆老与“老书记”郑永…  相似文献   

10.
编读往来     
安庆市新华书店滕文渊来信说:最近看了玉益老在《出版参考》10期上的文章,使我对“中盘”一词之来龙去脉及其含意,加深了认识。王老对“中盘”一词的定义虽未作定论,但他是倾向于“中盘”即是我国的批发商的释义的。我想这是正确的。在《中国图书商报》推出“中盘”一词之后,书业的一些别的报、刊,也相继使用这一词,说的也大多是书业流通中,如何加强中间  相似文献   

11.
伊人 《湖北档案》2016,(12):44-45
“证婚词”是证婚人在婚礼上,对新郎新娘的一番祝福之词:婚姻合法,恭喜新婚.因此,在几乎所有的婚礼上,证婚人的证婚词都是“美言善词”的.但在中国近代史上,却有一份堪称旷古绝今的证婚词,它“别开天地,另创一家”,被誉为“最坦诚”、“最直率”、“最另类”,不仅在中国文坛上留下了一则佳话,也为今人的婚恋生活敲响了一记警钟.  相似文献   

12.
古往今来之爱侣,文字联姻、诗书言情者,知多少! 可知这一对?“战地青衫侣”,邓拓、丁一岚。翻开诗卷读读吧:一九四二年,《心盟》:“如此年时如此地,人间长此记深情。”(邓拓诗)一九七九年,《挽联》:“山海风波心盟永忆,万家恨雪云际长明。”(一岚词),数十年间,沧海横流,有多少悲壮情怀,绵绵情爱!当丁一岚对我轻吟那诗句,眼中流动的是何等感人肺腑的深情! 一九四一年冬,那一夜,晋察冀根据地,平山县。  相似文献   

13.
我一直认为互联网本身的意义,是纯文化的,是精神的连线。这种连线的可能性,依赖于“想到”的能力,为什么我就没有想到呢?因为我的“软实力”不够。很不好意思,“软实力”这个词竟然也是一个外来语,人家说得好,我们需要,就不得不用——为什么?  相似文献   

14.
我想写一组《我心目中的“绝作”》系列书评,给《中国图书商报》写了第一篇后,发现报纸的篇幅限制太大,所以现在这第二篇只能移到刊物上来。由于换了地方,故而对“绝作”一词又须解释几句。 我心目中的“绝作” 当然指写得很好、很有价值的书;但不一定是天下最好的书,更不一定出于天下最有学问的人之手。它的“绝”,主要是指“不可重复性”,即此书不但没有第二个人能写出来,而且作者本人也不可能再写出这样一本来。另外,我深知自己对“绝作”的解释是经不起反驳的,我之所以这样来称呼一些著作,是有很大的主观感情色彩的,因此,请读者不必较真。招呼打过,言归正传。 这一次要谈的“绝作”是  相似文献   

15.
“官倒”应该怎么治?有人在人民日报1988年11月16日二版上著文说,监察部的处理,主要是经济处罚,对“官倒”无关痛痒。还说,“官倒”比贪污还厉害,不可忽视必要的法律制裁。这些激愤之词,读者都理解,也很解气,但是,我觉得缺少点法制观念。首先,“官倒”这个词,说穿了是目前流行的“新闻词”,不是严格的法律用语。因此,不能因为给谁戴上了“官倒”的帽子,就提出必须用法律制裁。法律条文上也没有惩处“官倒”这一条。其次,监察部并非国家法律仲裁机构。它是国家行政监督机构,最大的处理权力,仅限于行政处罚。所以,不能要求它超越自身权力去作法律裁决。它只能将触犯法律的行为转交给司法部门处理。  相似文献   

16.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状元”这一名词在来稿中日益增多。有“养猪状元”、“养鸡状元”、“养鱼状元”,有“售粮状元”、“售棉状元”、“创汇状元”,有“高考文科状元”、“高考理科状元”,还有“连中三元”等等,其中又有全乡的、全县的、全省的各级各类状元。如今恐怕谁也说不清一个县、一个市究竟有多少状元。我认为“状元”一词使用频率过高的原因,恐怕主要是一些同志把“状元”一词的含义等同于“第一名”或“冠军”的含义之故。所谓“全乡养猪状元”实为“全乡养猪冠军”或“养猪成绩全乡第一名”。  相似文献   

17.
执著     
最近在报章杂志上经常看到把“执著”一词误为“执着”。思之良久,为防止以讹传讹,我认为有必要区分一下。“执著”为佛家语,它的来历是这样的:佛教有两个派别。一派为“大乘”,另  相似文献   

18.
静海 《出版参考》2009,(4):52-52
吴哥城门:柬埔寨建筑史的经典 吴哥城门位于柬埔寨著名观光景点吴哥窟,它距离柬埔寨首都金边只有30.5千米。吴哥窟又被人们称为吴哥庙,或是吴哥城。因为吴哥这个名字是从梵语“城市”一词演化而来的。吴哥窟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建筑,同时也是柬埔寨的象征,就连柬埔寨的国旗上也有吴哥窟主体建筑的图案。  相似文献   

19.
“校对殊不易”——“鲁迅与校对”琐谈之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传媒》1997,(3)
“校对殊不易”——“鲁迅与校对”琐谈之二文/管益农1928年11月7日,鲁迅致章廷谦信,对于书籍的排工、校对发表了重要见解。他以巧妙的比喻指出出版商粗疏的校对和排版对书籍的糟蹋令作者悲哀:“看着水果店之对付水果,何等随便,使果树看见,它一定要悲哀,我...  相似文献   

20.
《青年记者》2009,(16):112-112
在最近举办的“2009上海书展”上,一本汇集近千个新名词的“潮词语录”《这个词原来这样说》悄然现身。吸引了众多年轻人阅读。该书出版方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称它是一本工具书,又绝非传统意义上的语言类书籍可比,因为这些最新鲜的“潮词”背后,折射的是多姿多彩的时代。该书分为“我时代,个性在飞扬”、“完全生活指南”、“网络新词滚滚来”等部分,每部分都收罗了网络流行词语的中荚对比版,如“达人”、“捧车族”、“雷”、“面霸”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