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批阅完作文,我甚感欣慰。这次以亲情为话题的作文,从整体情况来看,无论是题材的选取,还是语言的表达,绝大部分学生都有明显的进步,尤其是习作《记忆中的奶奶》更是让我怦然心动。习作重点是记忆最深处的奶奶  相似文献   

2.
<正>长期以来,习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作文难"、"难作文"、"文难作"这三个字无论怎样戏剧性地排列组合,都反映了一个道理——"难"。小学生还编了一个顺口溜:作文难,作文难,提起作文就心烦。有心不做吧,老师瞪大眼,没有别的法,不抄就瞎编。看这位学生编的一一妈妈残疾下岗,爷爷瘫痪,奶奶失明……而她这样编的目的只是为了拿高分。这幅漫画侧面反映了小学生习作的现状。结合教学实践,我认  相似文献   

3.
批阅完作文,我甚感欣慰。这次以"亲情"为话题的作文,从整体情况来看,无论是题材的选取,还是语言的表达,绝大部分学生都有明显进步,尤其是习作《记忆中  相似文献   

4.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深切的的感觉到学生写出来的习作绝大多数都是缺乏创意,层次混乱,着实堪忧!对此我围绕"小学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培养学生作文创新能力"、"教师应该教会学生修改作文"三方面展开研究,学生们已经能够修改自己的习作,一篇篇真实感人的习作令我喜上眉梢。  相似文献   

5.
习作对很多孩子来说,是少有欢喜,多是忧.老师布置习作任务时,很多孩子咬着笔杆,一筹莫展,为了应付作业,他们勉强成文,所写内容空洞无物. 我班有个孩子在写《假如我是老师》的作文时,这样写道:"当老师真幸福,只需布置作业,而不用写作业,长大了我也要当老师!"可见,在孩子心目中,老师扮演的是高高在上的角色,对于作文,动口不动手.读了这篇作文,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我该如何改变这种强迫式的作文教学方式?我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有效地激发孩子作文的兴趣,提高习作的质量和效率?为何我不尝试和孩子一起动笔作文呢? 在"砸鸭子"的活动作文课上,我设计了几个环节,与孩子一起参与活动作文,孩子们的作文热情高涨,习作效率大大提高了.  相似文献   

6.
<正>习作讲评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也是师生之间交流思想,反馈指导结果的一个重要途径。在习作教学中,为了让自改成为学生的习作习惯,我采用多种措施,给学生创造多种自改习作的机会,引导学生在自改实践中掌握方法,提高写作能力。一、名家为典,提高认识修改作文时,学生主要存在"等、怕、烦"这几种思想倾向。"等":大部分学生习惯于等教师批改,有严重的依赖思想。"怕":担心自己不会改作文,改不好作文。"烦":一些学习态度不够好的学生,不愿改作文,随便应付。要想让学生主动修改习作,必须提高他们对自改习作意义的认识。在  相似文献   

7.
作文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生命需要和生命过程,走真实的写作之路。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应提前指导,延展"真我"习作之长度;限时作文,增强"真我"习作之效率;范读评改,提升"真我"习作之档次,让学生用自由之笔,写自得之见,抒自然之情,表自在之趣,彰显真实个性。  相似文献   

8.
正写真实的观察、体验、感受,进行真情表达是小学习作的基本要求。崇尚真实,是小学习作的核心理念。真,从来就是美的源头。一直以来,我以为"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就够了,崇真即尚美。但"对骂案例",让我对自己的作文教学观有了一番重新思考。境界一:直面生活,我手写我心作文教学中,我十分重视作文的观察与体验。我  相似文献   

9.
正从事语文教学二十余年,发现学生对语文的基础知识都能很好掌握,而对习作的兴趣却没有那么浓厚:有的苦于没有素材,有的语言贫瘠,有的甚至害怕习作。改变这种状况,让学生乐于习作,并增强他们的习作能力,是当前我作文教学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在这些年的教学实践和积极探索中,我积累了这样几条经验,和大家探讨。一、激发习作兴趣,消除"怕作文"的心理,培养"爱作文"的情感情动而辞发。写作作为一种心理活动,与情感功能有着  相似文献   

10.
如何还学生一个"自由空间",打开心灵窗户,自由表达,让学生习作展示其个性和创造,是作文教学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因此,加强写法指导和培养"自能作文"能力是作文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下面我就此谈谈几点做法:激发兴趣,引发学生写作欲望;指导观察想象,丰富习作资源;读写结合,扎实作文的基本功;评改文稿,提高学生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11.
观摩一些习作教学指导课,教师自创自编题材居多,或游戏作文,或体验作文,或观察作文。相对而言,单元习作指导颇受冷落,而某些看似"无味、无法"的教材单元习作训练,更似一块块"硬骨头",容易让人"束手无策"或"弃之不用"。日前,我给学生们上了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看图作文《胜似亲人》的习作指导课,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单元习作指导的教学研究课例,以期习作教学指导能有实效,有滋味,有佳境。一、研读单元习作,琢磨  相似文献   

12.
回顾学生的习作,雷同作文、伪情作文、缺"钙"作文层出不穷。这些由于"倒置"引发的"尴尬",影响了学生意愿、自主、个性表达,也严重挫伤了我们"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习作追求。而当我把习作当成一份绿色的事业,精心培育"习作树"的时候,"倒置尴尬"的现象也被悄然突围。  相似文献   

13.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发现,大部分师生都害怕习作,作文教学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难题,本文结合笔者教学经验,谈谈如何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使学生的习作观点由"老师要我写"转变为"老师我要写",善于积累生活素材,做生活的有心人,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14.
我写的作文在校刊上发表了,弟弟比我还高兴,他就像小广播一样逢人就说:"我姐姐的作文上报纸了!"邻家阿姨拿着校刊,羡慕地说:"小小年纪就上了报纸,长大了肯定有出息!"我听了,心里比吃了蜜还甜。"奶奶回来了。"弟弟大喊着迎上去,"姐姐的作文上报纸了。"弟弟兴奋地把报纸递给奶奶,奶奶笑得合不拢嘴,连声问:"在哪里?在哪里?"她忙戴上老花镜找着,性急的  相似文献   

15.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这样一种现象:学生"怕"作文,教师"忧"作文。作文难就难在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习作水平,消除他们对习作的的恐惧心理,使他们愿意习作、乐于表达呢?我认为可以从积累写作素材,培养写作兴趣,培养习作能力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奶奶的拼图     
正NO.1奶奶动了肿瘤手术后,脑内存储记忆的盒子便遭到严重破坏,以前一整块一整块完整的图像变得支离破碎,必须很努力才能找回一些碎片,拼出部分记忆。奶奶是知道这点的,所以当她实在无法想起某些事时,就会朝我们笑笑,或是微微叹息一声。暑假的一天,我和奶奶去散步。风吹过,树叶沙沙沙响起,奶奶抬起头。"……"看了好一会儿,奶奶突然说道。"您说什么,奶奶?"我没听清。"旋转。"我抬头看,风已过,树叶已不再起舞,只是默默地等待着下一次起风。"旋转。"奶奶又说道。  相似文献   

17.
一、借鉴:"我的课堂"引进"管氏作文教学法"2011年,我第一次读到管建刚的《我的作文教学课例》一书,发现他的作文教学重在写作之后的点评。他独树一帜的作文教学方法,吸引着我细细研读下去。他让学生先勇敢、自由地写作,不受"有意义"的限制,不受"写景叙事"的约束,让习作真正成为学生心声的流露。管老师批阅学生的习作时,总用一双"欣赏"的眼睛去发现闪光点,用一双"敏锐"的眼睛去发现习作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相似文献   

18.
习作讲评是习作指导的后续环节,目的是让学生从自己或他人的习作中发现问题,不断修改,从而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在教学中,我主要抓住以下几个环节进行讲评。一、精心批改,有备而评习作讲评,不只是简单地将作文讲一讲,评一评。"一言堂"的讲评收效甚微,也许对读到作文的学生会有一些触动,但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没有多大收获。讲评前要先研究学生的作文,好好地读学生的作文,  相似文献   

19.
正"文章不厌百回改。"好的文章不是一气呵成的,而是反复修改出来的。习作评改是学生习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得很明确:"培养学生习作修改能力,在修改中得以提高习作水平。"但是,我发现目前的习作评改仍然是教师在唱主角。许多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批改学生的作文,他们用自己的眼光来欣赏学生的作品,教师也认为自己辛苦批改作文是理所当然的。然而,这种工作方式换来的成效并不高。教师包办批改习作,与新课标提出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相悖的。所以,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习作教学不仅仅是指导学生"写",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评"与"改"。在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勇于创新,跳出熟悉的教学模式,把作文批改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千方百计地让学生主动参与习作的"评"与"改"。  相似文献   

20.
策划人语无论是游戏作文、实验作文、情境作文、快乐作文或者其他各种主张、各种学说流派的作文教学,其基本的呈现形式是习作训练的过程化。习作训练过程化的实质是对学生记忆的唤醒,是对学生生活积累、情感积累的激活,是对学生习作兴趣的引燃。从整个教学的流程考察,教学分作前训练激活、学生习作、学生修改自检、教师评价反馈几个阶段。从学生习作生成、积累提高的大的发展趋势看,习作前的训练激活与学生在激活基础上的自主习作是最核心的环节。所谓作文教学的意义抑或作文教学的实质内容正是作文训练的激活意义。其他任何的形式、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