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一位知名作家,殷谦却对我国文坛前景忧心忡忡。殷谦说:“有许多文学爱好者甚至包括一些作家都问我这样一个问题如何看待现在的‘作家’?之前的作家和那些同样是出版了很多著作的‘网络写手’有什么区别?我想,这个问题无论是什么答案都毫无意义,因为我们这个时代已经没有真正的作家了.包括我自己,  相似文献   

2.
刊林漫步     
郭梅尼谈人物通讯的采写怎样使人物通讯更有可读性呢? 郭梅尼说:“人物通讯写作要讲究细节、意境、语言、人物性格刻画等等,都对,但这仅仅是可读性的一方面,也就是仅仅解决了‘怎么写’的问题。可读性应包括‘写什么’和‘怎么写’,并且首先是‘写什么’,仅仅看成‘怎么写’是不够全面的。如果你写的内容读者不关心,文采再好也没人看。如果你抓住了时代的‘兴奋点’,时代就会对你的报道产生强烈的反响,就有了可读性。我采写人物,首先考虑这个人是否反映了时代精神。我感到,无论作为一个记者,还是通讯员,都要有一双时代的慧眼,心中要有一杆时代的秤。要把你所  相似文献   

3.
党报与时俱进 回答“为什么”比反映“是什么”更重要 新闻学把媒体上的报道分为三个层面:“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早在20世纪中叶,一位美国新闻学者曾经说过,“‘为什么’与‘是什么’同样重要的时代来临了。”进入21世纪的今天,对于党报而言,我们则要说,“为什么”比“是什么”更重要的时代来临了。  相似文献   

4.
谣言是一种畸变形态的舆论。作为一种常见的社会客观现象,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谣言从来就没有根绝过。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鲁迅先生曾经是一些报刊经常造谣的对象,深受谣言之苦。诚如他自己所言:“我一生中,给我大的损失的并非书贾,并非兵匪,更不是旗帜鲜明的小人:乃是所谓的‘流言’。 即如今年,就有什么‘鼓动学潮’呀,‘谋做校长’呀.‘打落门牙’呀这些话。”  相似文献   

5.
尚杰 《网络传播》2008,(3):88-89
“网络时代也经常被人们称为‘读图时代’,与其说这个说法形象生动,不如说它‘准确’,其中蕴藏着很深刻的道理,要想解释清楚并不容易。什么‘传播学呀、‘网络’呀,这些不过是一些时髦的词语,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其实就是语言。”[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新闻理想?我刚来的时候有过,什么‘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啊,什么‘针砭时弊’啊……现在我早已是一个‘老油条’啦。谈新闻理想,去找那些还在新闻学院学习或者刚刚踏进这个行当门槛的年轻人吧。”与一个摸爬滚打了10年多的老记聊此话题时,这位前辈如是说。  相似文献   

7.
余世刚 《大观周刊》2006,(39):10-11
沿着专家的足迹.我们来到了这个风光优美的壮族山寨——坡芽村。穿过村头弯弯的林荫小道.我和富宁县委宣传部的同志一道走进了“坡芽”村,同行的小卢是壮族.他告诉我.“‘坡芽’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壮语地名.意即‘山花烂漫的地方’:‘坡’为山坡,‘芽’为壮语里的杨咪咪花和壮家人制作五色花糯饭的黄色染料。”  相似文献   

8.
解析新闻"娱乐化"倾向的成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现在许多人都在感叹“娱乐当道”。的确,目前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迅猛变化,消费主义观念渗透到文化创作和传播过程中,在社会上风行起娱乐的热潮。“‘电视娱乐热’让观众过足了‘娱乐’瘾。每逢‘非常周末’,观众就会‘欢乐总动员’,搭上‘幸福快车’,走进‘快乐大本营’,摆起‘七星大擂台’,或相约‘非常男女’,过一个‘快乐星期天’。‘娱乐’旋风感染了电视界”。“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于2000年5月进行的北京居民电视收视行为与收视意愿的调查显示,北京人每天收看娱乐综艺类节目的平均时长为46.3分钟,这一收视时长在本次调查所列的11类电视节目中,次于影视剧节目(74.8分钟),高于时事新闻类节目(38.3分钟),位居第二。”  相似文献   

9.
关于档案学理论研究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对“档案学理论研究是否存在‘理论脱离实践’问题?究竟是怎样的原因导致了这一问题的提出?”、一个好的档案学理论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理论?”、档案学基础理论应该研究什么?是‘概念’还是‘观念’?”等问题谈了作者的个人思考和认识。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深度报道?《新闻学简明词典》给出了这样的定义:“一种阐明事件因果关系、预测事件发展趋势的报道形式.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是新闻五个‘W’和一个‘H’的进一步深入的报道方式.它的主要特点是要在‘Why’和‘How’中进一步深化.要求以今日的事态核对昨日的背景,从而说出明日的意义来.”  相似文献   

11.
一、后保管模式的涵义 1.后保管模式的提出“后保管模式”理论起源于西方,最早可追溯到70年代,“在1974年的美国档案工作者协会上,杰拉尔德汉姆发表了《后保管时代的档案战略》一文,其中已经孕育了‘后保管模式’思想,六年后,他首次提出‘后保管’概念,‘后保管’思想就在西方有了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的自述     
王益 《出版史料》2004,(1):48-52
1933年,我没满16岁,在无锡县立初级中学读初三。那时离五四运动提倡白话文已有14年,我们的语文课(那时叫国文课)还尽教些《古文观止》上的东西,引起了同学的不满。有些同学怂恿我向老师作些表示,让我在上课时提出质问:“什么是‘时代’?什么是‘潮流’?”我傻里傻气地照办了。老  相似文献   

13.
李洪启 《新闻界》2001,(6):17-19
意境,是我国古代文论特别是诗论中涉及到美学范畴的一个重要问题。后来移植到新闻中,也成为新闻批评中大家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意境究竟是什么?解释尽管相当纷纭,具体所指不尽相同,但文章必须具有思想震撼力、艺术感染力,能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和联想,获得心灵的滋润,思有所得,情有所通,有所提高,这些都是大体相同的。(一)我们先以诗歌创作来说明“意境”的内涵。作为文艺范畴的诗歌,十分重视意境的营造。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  相似文献   

14.
凌翔 《军事记者》2004,(8):10-10
曾看过不少关于新闻与学区别的章.但由于其术语太专业,基本上没在笔脑海中留下什么痕迹.惟独下面这段描述给我留下深深的印象:“新闻是健美比赛中的运动员,尽量要少着装,以突出体格的强健。学是台上的舞蹈演员,必须借助服装灯光.以表现美的韵律、韵味。新闻是‘删繁就简三秋树’,学是‘花簇锦绣满园春’。”这段话之所以在我脑海中留下印记.就是因为它用形象生动的比喻通俗化了术语。  相似文献   

15.
张光芒认为,新世纪文学如今正经历着继“文革”结束,90年代初之后的“第三次”转型:“价值取向从受理性压抑时所追求的‘我需’,变成了没有理性约束的‘我要’,即从‘需求’到‘欲望’:网络的普及和传媒的发展使得文学叙事话语从渐变到质变,表现出从‘语言时代’到‘后语言时代’转型的端倪:世纪之交的伦理生活出现了泛审美化倾向,并延伸到文学领域,  相似文献   

16.
进入网商新时代2004年,一向眼光独到的马云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命题:"今年电子商务最大的成果就是‘网商’群体的诞生,电子商务正在让互联网走进‘网商’时代。"在马云的命题  相似文献   

17.
崇祯测字     
小篆  西晋 《出版参考》2007,(12):51-51
崇祯末年.李自成率军一路打往北京,势如破竹。崇祯皇帝其时已无力抵抗.但还是抱着侥幸.盼着老天能给一丝希望。他微服走出紫禁城.来到一个算命摊上.让人帮着拆字。他先说了个“友”字。拆字的一看.脸就沉了下来,说:“客官,这可不是一个好字。‘友’就是‘反’出了头。如今兵荒马乱.李自成马上就要打到北京.可不正是一个‘反’吗?”崇祯一听就不高兴了.  相似文献   

18.
2004年.山东人民广播电台的广告收入突破亿元。从1998年全台收入2000多万到一个亿的收成.用了6年的时间.每年平均增长速度都在30%左右。每当同行和领导听到这个数字都会问我:“有什么办法干到一亿的?”我的回答很简单:“是‘逼’出来的,是同志们干出来的。”  相似文献   

19.
“我当时想,如果我跳下去。那么我的墓碑上一定写着‘这是一个失败者’。而相反的.我坚持了.我的墓碑上会写‘这个人一生经历坎坷.但终究是一个成功者。’!”邱恒在说这段话的时候。  相似文献   

20.
“美国希望中国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同时,美国是不是把自己当成一个与中国地位平等的‘利益相关者’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