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一天,我和同学们正在学习&;lt;凡卡&;gt;,大家都沉浸在对凡卡悲惨遭遇的同情之中.学到第10自然段“……我原想跑回我们村子去,可是我没有鞋,又怕冷……“与插图相对照,学生产生了疑问:鞋店有那么多鞋,为什么凡卡却说没有鞋穿呢?围绕这个问题,学习小组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一天,我和同学们正在学习《凡卡》,大家都沉浸在对凡卡悲惨遭遇的同情之中。学到第10自然段“……我原想跑回我们村子去,可是我没有鞋,又怕冷……”与插图相对照,学生产生了疑问:鞋店有那么多鞋,为什么凡卡却说没有鞋穿呢?围绕这个问题,学习小组展开了讨论。我正在巡视同学们的交流情况,忽然,小明过来汇报:“我们组的玲玲不参加我们的讨论。”我向玲玲的座位看去,只见玲玲一个人坐在那里,一脸倔强。我知道玲玲平时很爱看书,知识面很广。特别是她喜欢看哲理性较强的书,思想显得比一般的同学成熟些。因此,她在班上一直比较孤傲,瞧不起其他同学…  相似文献   

3.
教学《凡卡》一课时,为使学生对课文的思想内容有较深的认识,我注意对学生进行了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诱发联想.训练发散思维,首先要选好发散点.我以“乡下,爷爷收……凡卡跑到第一个邮筒那儿,把他那宝贵的信塞了进去”一段话为发散点,提问:“爷爷能不能收到这封信?”学生认为这个问题太简单——收不到的!并说出好几点理由:没有收信人和寄信人的地址;没有贴邮票……接着,我进一步问:“假如爷爷收到凡卡的信,你们设想一下,那会怎样呢?”  相似文献   

4.
“不,小凡卡不能走,他得信守自己的诺言!”“不,小凡卡必须走。太晚了,再不走,爸爸妈妈要着急的,再说公园也要关门了。”“不对,如果小凡卡走开的话,那他就不是一个诚信的孩子了!”“不对,小凡卡已经做到了诚信。他信守了自己的诺言,一直在等待大哥哥们的回来,是那些大哥哥不守信用!”“小凡卡太老实了,怎么那么傻啊?要是我早走了,游戏本来就是玩玩的啊!”“老师,我觉得小凡卡应该走了。他可以让门卫转告那些大哥哥们,也可以直接去找大哥哥,告诉他们说我一直在等你们,我遵守了自己的诺言!”……  相似文献   

5.
凡卡,那凄惨的童年生活,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一个只有九岁的孩子,却过着饭无处吃,觉无处睡,处处挨打的悲苦生活。十九世纪的俄国沙皇统治是多么黑暗啊!给凡卡那幼小的心灵留下了多么深重的创伤!我恨那无情的社会,恨它没有一点仁义道德……  相似文献   

6.
凡卡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这个家伙,不去干活儿竟趴在这里睡懒觉,我非揍你不可!”一早,老板拿着木棍,直往凡卡身上打。被一阵剧痛惊醒的凡卡痛苦地叫了一声,赶紧起来,匆匆地跑去做事。凡卡一边忙着活儿,一边想着:亲爱的爷爷,您千万要收到我的信,赶快来接我离开这个“人间地狱”吧!凡卡想得实在太出神了,以至于把手中的碗碟摔碎了。老板娘闻声赶来,揪起凡卡的耳朵,使劲拉,把凡卡关进了地下室。潮湿的地板,难闻的腐臭味,凡卡最怕待在这个鬼地方了。以前,老板娘几次把他关在这里,不给他吃喝,凡卡就只能挨饿。晚上睡在潮湿的地板上,周围弥…  相似文献   

7.
星期一上午第一节语文课,同学们开始学习《凡卡》一文。这篇课文较长,我先安排他们自由读课文,于是,同学们选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了起来。过了一会,我发现平时爱绘画的王珂没有读书,正拿着彩笔在课本上画着什么。我走到他身边,他没有发觉,仍在专心致志地画着。原来,他在给《凡卡》一文的插图涂颜色呢。凡卡的脸上涂上几道红,像是伤痕,衣服上涂上了一块块的黑,像是补丁。我伸手去拿他的课本,他还以为是同学捣乱不肯放手,当看到是我时,吃惊地站了起来。我指着插图低声批评他:“大家都在读书,你乱画什么?”他低着头,没有回答。我随手掀开书上…  相似文献   

8.
<正>《凡卡》一课是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在19世纪后期的旧俄时代,凡卡由农村来到城市的一鞋铺当学徒,受尽了种种折磨,过着十分痛苦的生活。他写信向爷爷倾诉自己的不幸遭遇,信中流露出凡卡对乡下生活的渴望和向往。文章通过主人公叙述信的内容和插叙凡卡的  相似文献   

9.
六年级的巢老师在执教《凡卡》一课中,周同学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小凡卡只有9岁,而且书上介绍生活条件又那么艰苦,我想他应该没有读过书,可他又怎么能写出那么流利、那么生动感人的信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要精心设计语言训练题江苏王粉林最近,我听了一位教师执教《凡卡》,他在教学文章的结尾"寄信做梦"这一段时,设计了几道训练题,我觉得很有研讨价值,便摘录如下:1.默读课文思考(讨论):①凡卡的信爷爷能不能收到?为什么?②假如爷爷收到凡卡的信,凡卡是否就能...  相似文献   

11.
教《少年闰土》的第一段时,我首先让学生想象当时的景象,再出示一幅描绘闰土刺猹的彩图,以印证他们的想象是否合理,然后让学生上台表演闰土刺猹的动作。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到少年闰土英俊而能干的形象特点,在愉快、和谐、民主的气氛中,激起了学习兴趣,思维十分活跃。   又如在教《凡卡》一文时,我首先播放课文的录音带,让学生听凡卡悲惨的故事,然后打开学校闭路电视,让他们看凡卡当学徒挨骂、挨打、挨饿及给爷爷写信的镜头。最后设疑:凡卡的处境能改变吗 ?为什么 ?课文为什么以梦作为结尾 ?学生的思维一下便“活”起来了,“动…  相似文献   

12.
假如我有一双翅膀,我会飞到祖国各地去观赏风景,飞去张家界,飞去西湖,飞去香港、澳门……假如我有一双翅膀,我会飞到南方。听说很多南方的小朋友没有见过雪,所以我特意用小冰柜带一些雪给他们。看着小朋友高兴地玩雪,我欣慰地笑了。假如我有一双翅膀,在圣诞前夕,我会飞到凡卡工作的鞋店,送给他一份小礼物,并带着他飞回乡下爷爷家。我将用魔法变出一桌丰盛的晚餐,有鸭有鸡,还有一大盘奶油蛋糕。小凡卡高兴地笑了,对我不停地说谢谢。  相似文献   

13.
“不,小凡卡不能走,他得信守自己的诺言!”“不,小凡卡必须走。太晚了,再不走,爸爸妈妈要着急的,再说公园也要关门了。”“不对,如果小凡卡走开的话,那他就不是一个诚信的孩子了!”“不对,小凡卡已经做到了诚信。他信守了自己的诺言,一直在等待大哥哥们的回来,是那些大哥哥不守信用!”“小凡卡太老实了,怎么那么傻啊?要是我早走了,游戏本来就是玩玩的啊!”“老师,我觉得小凡卡应该走了。他可以让门卫转告那些大哥哥们,也可以直接去找大哥哥,告诉他们说我一直在等你们,我遵守了自己的诺言!”……这是《品德与社会》学科中,《诚信真可爱》一课…  相似文献   

14.
题记:可怜的小凡卡在桌子上睡着了,他做着甜蜜的梦……但是梦总是要醒的-- 老板和老板娘回到了家,大声叫喊着:"凡卡!凡卡……"却发现凡卡正在立柜边的桌子上熟睡。老板揪住凡卡的头发就往外拖,抄起楦  相似文献   

15.
“叽里咕噜卡拉卡拉……”是谁在我的窗户下面唱歌?唱得可真难听,都影响我写作业了!最后,我终于忍无可忍地;中到门外,结果却发现——没有人,会发出“叽里咕噜卡拉卡拉”声音的,竟然……是一只软乎乎的手套一见鬼啦!  相似文献   

16.
正周老师:您好!进入高三几个月了,可是我发现自己还是一点斗志也没有。我对现在的学习感到很厌倦。我的基础本来就不是很好,加上现在一点动力也没有,就像沉沦了一样。一个月之前还想考重点大学(当时我还信心十足),可是现在……一上课就走神,自习课也没办法集中精力看书。斗志是最重要的,请老师帮帮忙,给我点斗志吧……苦恼的小凡小凡:你好!谢谢你的来信,不过我首先要纠正你的一点是:  相似文献   

17.
【案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一个发现、一处质疑、一句插话,这些微小的细节,有时竟藏着一个个教学生成点,抓住了这些细节,就促进了课堂动态生成。在《凡卡》(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一课的教学中,由于我及时关注了课堂中的两个细节,致使整个课堂充满了生成的活力,充满了思辩与灵性。【片段一】凡卡为什么会写信生:老师,凡卡没有读过书,他根本不识字,为什么会写信?生:是啊!小凡卡家里很穷,他才九岁就被送到鞋匠阿里亚希涅那儿做学徒,他哪有钱去读书?师: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凡卡为什么会写信呢?同学们能从文中找出答案吗?生:我知道,凡卡会写…  相似文献   

18.
[教学实录] 师:凡卡在老板家里遭受了这么多令人难以忍受的痛苦,所以他说-- 生(接读):"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 师:凡卡才九岁,他的生活到底还有没有指望呢?  相似文献   

19.
我所学过的课文中,《凡卡》是我最喜欢的一篇,只要一有空,我就拿出它来读、想。《凡卡》是俄国小说家契诃夫写的一篇文章。它塑造了一个由乡下来城里做学徒的9岁男孩凡卡的悲惨生活。读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凡卡是个孤儿,只有爷爷这一个亲人。爷爷也因为经济困难,不得不将小小的凡卡送到城里当学徒。凡卡在城里无依无靠,备受欺侮,他受尽了折磨——老板动不动就打他,可那里,没有人同情他。读着《凡卡》,我不禁为自己出生在社会主义新中国而暗自庆幸。我在家里有父母疼,在学校有老师的教育、培养和关心。9岁时,我正享受国家的九年义务教育…  相似文献   

20.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教学时,我致力于引导、组织学生与文本自由对话,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在精神与心灵的碰撞中,感悟课文传承的丰富的人文内涵。如《凡卡》一课的教学。片断一:师:课文为什么两次写到凡卡爷爷身边的狗?请大家读一读,想一想,从中读懂了什么。生:老师,课文还有一句也提到了狗。“我们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师:对,你把课文读得很仔细,我们也可以把这三句话连起来想一想。生:凡卡想起了爷爷身边的狗,可能是因为他羡慕狗,狗可以和爷爷形影不离,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