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子签名技术的应用对保证电子文件的法律效力起到了关键作用,但是对长久保证电子文件的真实性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了电子签名对电子文件真实性的影响,并在管理、法律、技术等方面提出了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2.
《档案法》中添加电子文件内容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以下简称《电子签名法》),并于2005年4月1日起正式施行。《电子签名法》被喻为“我国首部真正意义的信息化法律”.也是我国制定的确认电子文件法律证据性的第一部法律。在现行《档案法》中添加电子文件的部分,必须建立在《电子签名法》的基础之上,同时作为《电子签名法》的上位法,既要做到保证与之协调,又要从宏观的角度制定《档案法》。  相似文献   

3.
《电子签名法》:电子文件管理法制化的基本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已于2004年8月28日通过和公布,并将于2005年4月1日起施行。我们认为,迄今为止,《电子签名法》是实现电子文件管理法制化和认可电子文件法律效力最基本的依据和最重要的法律保障。作为电子文件时代的档案工作者,认真学习和领会《电子签名法》,是做好工作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4.
蔡盈芳 《档案学研究》2019,33(4):103-108
本文叙述了电子签名的原理,分析了电子签名对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的影响,提出了电子文件归档时电子签名处理的原则和方案,在对各方案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了选择处理方案的建议,并对国家出台相关规范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可信电子文件长期保存问题是电子文件管理活动的瓶颈问题之一,《数字档案馆可信数字资源长久保存需求规范》的研制目的是确定电子文件长期保存需要满足的各类需求,以保证在系统环境频繁变化的情况下保持充分的可信度。文章分析了研制《规范》的必要性,对电子文件长期保存问题进行了不同角度的理解,归纳了电子文件长期保存的政策策略、管理策略和技术策略,最后提出应从组织因素、管理因素、数字对象管理、技术与安全四大方面进行《规范》的内容设计。  相似文献   

6.
江涛 《兰台世界》2006,(5S):21-22
本文通过简要介绍美国电子文件档案馆(ERA)的概况及其保存策略和工作原理,分析了它对电子文件保存和管理所带来的益处,最后结合实际提出ERA对我国电子文件保存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丁枫 《中国档案》2007,(2):52-52
近日,美国档案与文件署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2006财政年度(2005年10月1日-2006年9月30日)工作报告。报告中介绍了美国挡案与文件署(英文缩写为NARA,下同)在电子文件挡案馆、公共教育以及对受灾文件的保存等三个方面的工作成绩:(一)在电子文件档案馆的建设方面所做的工作。电子文件档案馆是NARA领导建立的一个综合系统,用于长久保存和提供利用真实可靠的电子文件。[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电子签名法》对电子文件管理的若干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电子文件的法律凭证性没有得到立法机关的确认,导致我国电子文件管理出现了较大的盲目性与随意性,《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的颁布与实施既为电子文件的管理奠定了法律上的基础,又强化了《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的规范作用,并对于电子文件管理的科学性与条件性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海南档案》2007,(2):M0002-M0002
随着信息化的深入发展,电子计算机在党和政府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电子文件的长久保存、集中管理和有效利用正成为国家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档案部门对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0.
聂荣显 《兰台世界》2006,(20):15-16
本文借鉴与电子文件长久保存相关的ISO国际标准,并参考国内关于电子文件长久保存的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了由目标、控制、技术和格式四个部分构成的电子文件的长久保存框架。  相似文献   

11.
美国电子文件档案馆(ERA)对我国电子文件保存的借鉴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涛 《兰台世界》2006,(9):21-22
本文通过简要介绍美国电子文件档案馆(ERA)的概况及其保存策略和工作原理,分析了它对电子文件保存和管理所带来的益处,最后结合实际提出ERA对我国电子文件保存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InterPARES电子文件长期保存政策框架是国际电子文件保存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本文对该政策框架的制定背景、研究视角、概念基础、框架结构及主要内容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电子文件长期保存政策研究和实践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电子文件能否与纸质文件一样作为档案来记忆历史、传承文化?这些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是档案界争论的热门话题.2004年8月28日我国首部"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法律"——《电子签名法》经审议批准通过,于2005年4月1日正式生效,有了法律保护,电子签名具有与手写签字或盖章同等的法律效力,电子文件与书面文书一样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14.
徐明君  王鹏 《中国档案》2007,(11):52-53
电子文件中心建设,是新形势下电子文件管理工作在体制、机制上的一个创新。对电子文件的长久保存、集中管理和有效利用是电子文件中心建设的基本要求。只有具备了安全存储能力,档案部门才能真正承担起建立"本地区电子文件中心或电子文件备份中心"的重任。在  相似文献   

15.
电子文件长期保存已成为新时期档案工作的重点工作内容之一.电子文件长期保存不是孤立的,它与电子文件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都具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文章从电子文件生命周期的视角,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具体分析了电子文件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影响电子文件长期保存的主要因素;最后以这些主要影响因素为突破口,提出进行长期保存风险防范的思路、路径和方法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专门格式的电子文件由于格式不兼容、算法不公开给电子文件的长期保存带来了难题,档案界、IT企业和相关的数字资源管理专家们经研究提出了适合电子文件长期保存格式的相关标准,明确了档案部门对电子文件长期保存格式的需求。本文从技术和管理两个层面提出了电子文件长期保存格式难题的破解之道。  相似文献   

17.
从档案学角度 解读《电子签名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媛媛 《湖北档案》2005,(10):11-12
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并已于2005年4月1日起施行。目前,我国的电子签名主要应用于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尽管这部简练的电子签名法更侧重于电子商务领域,但是它对电子政务、电子文件乃至整个档案事业的  相似文献   

18.
电子文件的长期保存问题涉及到许多方面,例如技术、管理与法律等.如果对这个问题只局限在某一个部门、某一个行业去研究,可能会得出片面的或支离破碎的结论,难以全面地解决电子文件的保存.  相似文献   

19.
吕虹 《兰台内外》2009,(3):61-61
一、电子文件长久保存和长期可用问题 电子文件在性质、形式上与纸质文件的不同,无疑是档案界最先感受到和最先关注的信息化带来的变化和影响。主要的问题有三个:一是电子文件的长久保存问题;二是电子文件的证据力和法律效力问题;三是数字化信息与载体的依附关系问题。目前,解决电子文件真实性、长久保存、长期可用的途径主要有如下几类方法:一是通过法规约束电子文件格式种类,方法就是尽可能地选择比较通用通行的少量几种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20.
2013年8月30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的第四届中国电子文件管理论坛,主题是电子文件的长期保存。来自中外理论和实践界的九位发言人围绕着电子文件长期保存的基本认知、规范建设、技术实现、实践推动展开全方位的讨论。会议深化了对OAIS信息模型的认识,强调了立档单位电子文件管理对于数字保存的极端重要性,并初步构建了概念、技术、管理等多维互动的电子文件长期保存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