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薛红 《考试周刊》2011,(61):42-43
诗歌教学的方法有很多.但作者认为“读”是个基本的方法。如何把“读”贯穿于诗歌教学的始终.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作者结合职高语文的教学实践.把“读”细化为“朗读”“默读”“诵读”三个层面,分别渗透到诗歌教学的过程中,以达到鉴赏诗歌、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张际元 《学语文》2008,(3):31-31
纵观近几年高考古诗鉴赏题,我们不难发现,其分值比重呈上升趋势,2006年17套离考试卷中有7套试卷分值为8分,2007年18套离考试卷中有9套试卷分值为8分,而宁夏(海南)卷高达11分,古诗鉴赏题是占整个试卷分值较重的一道题,但从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答非所问、表达不到位的情况均有不同程度的出现。要解决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在具体鉴赏操作过程中,要努力唱好“三读曲”——审读题目、解读诗歌、通读答案。  相似文献   

3.
读有各式各样。有绞尽脑汁的硬读,有死记硬背的傻读,有有口无心的唱读。这些读仿佛都是苦差事。在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一种其乐融融的读,不妨称为“美读”。美读是以审美鉴赏为目的的阅读,既包含着感知、理解和鉴赏,又伴随着审美,可对读者进行感性和理性的全面塑造,是一种高层次的阅读活动。  相似文献   

4.
王俊丽 《现代语文》2007,(1):117-117
鉴赏古代诗歌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鉴赏古代诗歌?笔者经过数年教学实践,认为“读”与“悟”最为重要。现详述如下:一、通过读获得整体感知“读”,是从文本中获取大部分第一手材料(感性材料)的唯一途径。对诗歌而言,“读”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从读诗中获取的第一手材料是鉴赏诗歌的先决条件。读的形式灵活多样,只要是利于诗歌的鉴赏,都可采用。如慢读、  相似文献   

5.
黄国华 《考试周刊》2011,(45):35-36
随着教学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古典诗歌鉴赏越来越受重视,如何有效地进行古典诗歌教学?作者认为诵读是提高古典诗歌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古典诗歌教学应"读占鳌头",在教学过程中应抓住"四味"——情味、意味、韵味和美味。  相似文献   

6.
诗歌鉴赏教学的“四读四引”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歌鉴赏教学在准确把握新大纲的要求下 ,教法上要始终紧扣一个“读”字 ,注重一个“引”字。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归纳出了“四读四引”的诗歌鉴赏教学法。一、注重通读 ,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审美对象整体感知审美对象是诗歌鉴赏的第一阶段 ,是学生积累审美经验、获得审美享受的基础。整体感知包括简单的审美感觉和比较复杂的审美知觉两个环节。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 ,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这些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要想让学生观照审美对象 ,获得审美感受 ,首先就得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全诗 ,当学生受到审美对象 (诗歌 )已经固定…  相似文献   

7.
要准确地完成诗歌鉴赏题,就必须准确理解诗歌的内容,就像读文章要理解文意一样。当然,读懂一首诗,还要有相应的方法和步骤,考生只要掌握了方法,做题就会顺畅许多。  相似文献   

8.
在一次语文教研活动中,我上了一堂示范课——余光中的《乡愁》,获得了同行的肯定。在课后反思中,我深切地感受到,要上一堂成功的诗歌鉴赏课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触发其知识积累和课堂表现欲望,使之与诗产生共鸣,是十分重要的。这样就不会让诗歌教学中常用的"多读"方法成为"孤读"。  相似文献   

9.
“诗以言志”,伟大的诗人总是把心中的爱与愁交付于诗的歌吟,优秀的诗歌从来都是人类情感的结晶,所以品味诗中真情,是鉴赏诗歌的主要任务。高中生鉴赏诗歌,自然是理解诗中表达的情感和情感表达的基本方式。然而学生诗歌鉴赏的得分率一向偏低,作为老师,也倍感委屈,课上讲了许多诗歌鉴赏的知识,分析了一首又一首诗歌,老师的讲解学生似乎都听瞳了,但当他们独自面对一首新的诗词时,又如读天书,不知所云,  相似文献   

10.
《读杜心解》的诗歌鉴赏理论基础主要有二":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其中",以意逆志"表现为三点:以心会心,通观全篇,辩证运用注和解;"知人论世"表现为三点:关注时代背景,关注史事,注重对地志、天官、天文、名物的注释。浦氏将两种诗歌鉴赏理论结合起来综合运用,达到了最好的诗歌批评效果。以此观照杜诗,浦氏的《读杜心解》确有不同凡响之处。  相似文献   

11.
新的中、高考语文试卷加大了对中国古典诗歌鉴赏的考查力度,题型由原来的选择题变为简答题,分值定为8分,这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同时要加大对中国古典诗歌鉴赏的教学和备考力度。怎样鉴赏中国古典诗歌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经过多年高三教学总结的“三审”“四品”法鉴赏中国古典诗歌,颇有成效。在此,愿与语文界同仁互相交流,以促共进。  相似文献   

12.
李文菊 《成才之路》2013,(11):47-47
诗歌教学是学生鉴赏文学的最好手段之一,但在鉴赏时学生往往心中有意,口中无话。在教学中尝试以"读"为纲,先通读感知,再品读想象,由美读体验,后审读判断,让学生从中获得愉悦,从而热爱诗歌,逐步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3.
通过将追本溯源法运用到读懂诗歌这个知识点的教学中,可从根本上去分析学生普遍读不懂诗歌的原因,主要是由诗歌的语言特点造成的。因而教师需要从诗歌的凝练性、含蓄性、跳跃性、省略性着手,分析造成学生阅读的障碍,进而从根本上帮助学生读懂诗歌的字面义、鉴赏诗歌。  相似文献   

14.
诗歌是中华文学瑰宝之所在,亦是高考之重点和热点题材。因此,切实提升诗歌复习效果成为了每个一线教师值得思考的重要课题。环顾当下的诗歌复习课,存在着较大弊端,师生都在竭力地探索着有什么样的解题套路,尽可能地多得分,充满了应试意味。这不仅仅抹杀了诗歌的灵性,其结果必然是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得不到切实的提升,如果遇到有新意的诗歌...  相似文献   

15.
"诗是文学桂冠上的明珠",我国古典诗词更是后人取之不尽的精神宝库。为此,高考特地设置了诗歌鉴赏题,但每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都较低。为改变现状,可采用"读、悟、评"多样化结合的方式,即从诵读入手,感悟和评价相结合,探索一种开放的、动态的、双向的诗歌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诗歌教学环境,从而提高诗歌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扩读,即扩展性阅读,就是从课内文章出发,从某种角度为课文找到主题上、题材上、写法上、语言表达上等方面具有相同或相异的课外材料,由此及彼,连类而及,在课内或课外与课文联在一起来读。在现代诗歌教学中运用扩读,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和文学素养。  相似文献   

17.
历年高考语文试题都注重古诗词鉴赏,意在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古诗词以高度凝练的语言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教学中教师需以品读古诗词的语言为起点,发散学生的思维。以高考古诗词鉴赏题为例,立足古诗词的品读、赏读、疑读,以期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8.
设计思想 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主要是围绕古诗中的意象“木叶”,深入到“木”的艺术特征谈诗歌精微之处的表达效果,内容较为单一集中,思路比较清晰。但文章告诉了我们一种鉴赏诗歌的方法:通过分析意象,把握诗歌思想感情。因此,可将教学重点放在引入课外同类现象上,让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真正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鉴赏的能力,只把教材作为一个例子。  相似文献   

19.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读"有明确规定: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20.
我认为诗歌教学应注重“读”.应以“读”字当头.因为诗歌是人类社会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形式。它以精炼、概括的语言形象地反映作者的内心世界和丰富的思想感情。诗歌它可以言志.也可以传情.同时也可以蕴含深刻的哲理且富有音乐感,读起来琅琅上口.所以很值得我们好好地读。慢慢地品味.品出诗歌的美,读出它的意境。综上所述,本人认为诗歌教学应采用三步读书法.即初读——品读一情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