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读罢“朱老师骗人”这个案例 ,我首先是一声叹息———唉 ,现在的语文课 ,越来越难上了 !朱老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转告” ,精心创设了情境 ,可谓用心良苦。可学生却大呼上当受骗。唉 ,我们的学生到底怎么了 ?接着 ,很自然地回想起我曾经执教过的几堂语文公开教学课。在《五彩池》的教学中 ,我对学生说 :“老师有一个朋友 ,是专门负责宣传五彩池旅游的 ,他听说我们今天要学习《五彩池》这篇课文 ,想请我们帮一个忙 ,帮助他设计几条宣传五彩池风光的广告语 ,你们乐意吗 ?”在《智能鼠捕鼠》想像作文教学课中 ,我对学生说 :“最近 ,科学家…  相似文献   

2.
《语文知识》在1991年第9期中发表朱秀明老师所写的《<少年中国说>注视质疑》一文中认为“乳虎啸谷,百兽震惶”之句中乳虎之“乳”为生殖的意思,因而说乳虎为母虎,我认为值得商榷。一、朱老师认为《少年中国说》一文注释是根据现代汉语的意思而解释的,但朱老师忽视了“乳”字古代是多义字,不仅单指生殖而言,还  相似文献   

3.
人们常说,老师是园丁,是蜡烛,但我觉得我们班的朱老师是一本书,一本充满活力,魅力四射、色彩斑斓的书。上课时,朱老师是一本《十万个为什么》。瞧,他目光深邃,常常把复杂高深的问题简单化、形象化,启发我们思考,用知识的  相似文献   

4.
王成 《班主任》2012,(12):55-55
博闻是我校高年级的一名男生,他的学习很令老师头疼,是个典型的"后进生"。一天下午,学校举行区级教研活动,外校来听课的朱老师因急着下楼不小心摔了一跤,半晌没爬起来。这一幕恰好被从办公室补完课出来的博闻看见了,他连忙跑上前扶起了朱老师。见老师坐在楼梯上一时站不起来,博闻问寒问暖,还主动到一楼给朱老师倒了一杯水,这让朱老师非常感动。朱老师说,已经上课了,你快去教室吧。博闻说不行,执意要等朱老师能起身走路。直到朱老师慢慢走下楼,他才返回教室。  相似文献   

5.
白鹭     
听朱老师说,我们学校大操场西边的田野里有种很神奇的乌儿,叫白鹭。说老实话,“白鹭”这个词,我只是在杜甫他老人家的《绝句》里见过:“两个黄鸸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虽然诗句背得滚瓜烂熟,可白鹭到底是啥样,我还真没见过。等到下午作文课时,朱老师宣布今天去看白鹭。一听到这个消息,我可真是欣喜若狂,激动万分。很快,大家便排着整齐的队伍,  相似文献   

6.
在听朱老师的课之前,我已经听过其他博导的课了:王金福老师丝丝入扣的逻辑力量,崔绪治老师出口成章的诗化语言,任平老师恣肆汪洋的思想波涛……无不让我醍醐灌顶,心灵在受到撞击的同时舒展而奔放,并期盼着下一次上课。带着同样的期盼,我走进了朱老师的课堂。坦率地说,朱老师的课并不以语言魅力见长,但同样具有吸引力。这种吸引力与其说来自他的学问,不如说来自他身上自然而然体现出来的亲切。这样说吧,上其他老师的课,我会感到学问的高贵与深不可测;上朱老师的课,我却会感到学问就在我的生活中触手可及。面对其他教授,我会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崇敬之情;而在朱老师的课堂上,我每每会忘记他是老师,因为他总是以商量的口吻与我们四个博士生一起平等地探讨。朱老师上课,  相似文献   

7.
跟朱老师初次见面。是在浙江省第七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上。那次,他的弟子官正华代表温州市参赛。朱老师作为官正华的导师之一.既是教学方案的策划者,也是教学实施的指导者。活动中,朱老师指导的课例《渔歌子》,连同朱老师本人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相似文献   

8.
原来如此     
上课时,我还入迷地看《科幻世界》,被物理老师发现了。同学们的目光全部集中在我的身上,我低着头站起来。物理老师问:"你在干什么?"我说:"我……我在看《科幻世界》。"只见物理老师的目光一闪:"那你说我们现在在哪里?""地球上。"我说。  相似文献   

9.
王宝琪 《课外生活》2015,(Z2):26-27
徐光启是我国明代著名的科学家,他的《农政全书》被称为"农业百科全书"。小时候,他为了学习农业技术,还发生一件有趣的事情。小光启在学堂读书。有一天考试,老师说:"大家好好考,谁不及格,罚抄三遍《论语》!平时不好好读书,现在伤脑筋了吧?"一会儿,小光启站起来说:"老师,我考好了。""这么快就考完了?如果瞎做,我要加倍处罚你!"老师一看答卷,吃惊地说,"唔,全都答对了。"小光启说:"老  相似文献   

10.
朋友相聚,叙谈间他向我说起有一个编辑请他介绍作者的事,说他推荐了我。我说我现在已经是债台高筑,有不少编辑在追着我要账了,哪还顾得上啊。他说是《中学生阅读》。《中学生阅读》?我不禁心中一动,这名字竟是如此熟悉。  相似文献   

11.
认识朱永春     
■学生眼里的朱永春王琳:朱老师,我们永远爱您其实我对朱老师的第一印象不好,只因他好吹!但随着了解的加深,我知道他不是一般的"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他不仅语言上是,更是行动上的巨人。朱老师很有"自知之明",他对自己好吹牛解释令我出乎意料,他说:"说了,就会逼着自己努力去实现它。"简单的一句话,却看到了他身上闪烁着一诺千金的品质。  相似文献   

12.
108班的班主任朱老师带着凯钺走进我的办公室的时候,我看见凯钺左手上有一片红色的东西。我问朱老师是怎么回事,朱老师告诉我那是干了的血迹。我很诧异地问:“怎么啦,他被人伤了吗?”“不是呢。”朱老师解释道,“他叫凯钺,我班上的。就在不久前他拿着一把锋利的小刀把班上一个男同学的手划破了,流了不少的血。”“不会吧?”我有点不解地看着秀秀气气的凯钺很安静地站在朱老师旁边。“怎么不会?他用左手抓住男同学的手,然后就用刀狠狠地割了一下,不小心把自己的手也划破了。”朱老师生气地说。  相似文献   

13.
课前五分钟,小曼同学在做她的口头作文《“爷爷压根不知道自己的生日”》 前几天,老师教《老王》这篇课文时,说他早年过生日才能吃到一颗鸡蛋,还是妈妈偷偷塞给他的,不能让其他兄弟姊妹们看到。董老师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我也很清楚,就是想告诉我们他的童年是贫穷的、苦涩的,就是想表明那个年代是物资匮乏的,老王送给杨绛的鸡蛋和香油都是很金贵的稀罕物。这个道理我懂,老师讲完故事我也有了一定的体验和感受,但我难以进入那个生活情境,甚至还是不能完全相信那是事实。于是,我回到家里问爷爷。爷爷的回答更令我想不到,他竟说压根就不知道自己哪一天过生日。那年月,吃上顿没下顿是常有的事情,家里人都拼命地讨生活,哪还会想得起过生日的事情,甚至根本就不记得自己的生日在哪天。爷爷说他60岁之前就没有过过生日,也未曾见到他的父母过过生日--自己现在过的这个生日,还是快60岁时从他本家老姑那里得知的呢。他说,你们老师能过上生日,还能偷偷地吃一颗鸡蛋,那就已经很不错了。  相似文献   

14.
《小读者》2006,(1)
最近,天津市实验小学冯长江老师给我们寄来了11位老师订阅《小读者》的发票,他在信中说:我是天津市实验小学的退休教师,今年62岁,现在学校图书馆返聘。我校图书馆仅我一人,除负责师生借阅以外,还负责教师自费订阅。目前,学校推行“一费制”,严禁学校向学生推荐报刊,更不允许老师向学生推荐报刊。出于对《小读者》的偏爱,在组织教师自费订阅工作中,我全力向有关老师宣传、推荐《小读者》,给教师子女订阅。到目前为止,我校已有5位老师订了2006年全年的《小读者》,6位老师订了2006年上半年的《小读者》。我愿在本职工作范围之内,与小学生一起成…  相似文献   

15.
非常高兴能和上海师范大学的老师和同学们在这里探讨一些问题。鲁迅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老调子已经唱完》。我说,我现在是"老调子"还没唱完,老唱"老调子"。为什么"老调子"没唱完?因为现在的教育还是那个样子,还是没有多少改变。所以后来,我说我只好"老调子"再唱吧,希望唱到以后能对教育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16.
虽然我是个很容易被感动的人,但电影抑或是电视剧能让我感动的却少之又少,记忆中感人至深的好像还真没有过,但在看了《三傻大闹宝莱坞》之后,我只能说,我被感动了。除了感动,还有震撼。影片是在法汉和拉朱寻找昔日大学好友兰彻的过程中一点点铺陈开来的。在法汉的回忆中,他与兰彻第一次在皇家工程学院相见。大学生活真正开始以后,兰彻在课堂上多次挑战老师的权威,尤其是被他们称之为"病毒"的院长在展示耗资数百万发明的太空  相似文献   

17.
“出奇zhu”?呵呵,别把嘴巴张得那么大。我说的“出奇zhu”可不是《童话世界》里的那个老编出奇猪,而是我班的班主任!想知道班主任为何叫“出奇zhu”吗?那得听我慢慢说起啰!班主任也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叫朱文辉,男生。一副“苗条”的身材,一双比碧波清澈的湖水还明亮的眸子,一张能说会道的嘴,还有一头微卷的短发……朱老师真“懒”!为了有更多的“偷懒”时间,他为我们编了学习小组。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小组解决。(当然,实在不明白的,还得靠他)别的老师上课通常都是“口水四射”、啰啰嗦嗦地说上几大堆话刹皇悄?朱老师上课只捉住课文的…  相似文献   

18.
前些时,我到汽车站去有事,忽然听到有人叫我:“哎呀!张老师,您好!”我一看,这不是我的学生小冯吗?几年不见,现在已经是一位魁梧的汉子了。我问他从哪里来。他说,他从无锡回来,他现在带了一个建筑队,在无锡承包了好几幢楼房的建筑,他是带队兼施工技术员。他还说:“要不是您张老师的教育,也许我现在早就在劳改农场了!”他感激  相似文献   

19.
正天津的小闫是初三的学生,他在来信中说:"我的学习成绩十分不好,现在上课的效率几乎为零。我努力了,现在几乎是用上了所有的气力,成绩还是不理想。老师对我失去了信心,他不太爱理我;同学们开始疏远我;父母每天看着我叹气……我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考上理想高中已经是个难以实现的梦想。我不知道现在自己还能  相似文献   

20.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切教学的最基本追求。要追求课堂的有效教学,备课是起点也是基点。朱乐平老师说过:“我们想引领学生到我们想让他去的地方,必须首先知道学生现在到底在哪里。”几年来,这句话一直指引着我的备课实践。教师该如何备课呢?在此,我以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40页《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备课过程为例,谈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