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弱势群体”是近年来我国一个热点名词,“弱势群体”新闻报道在媒体上也成为一个社会注目的焦点。2004年3月份上旬,媒体关于“弱势群体”的报道骤然增温,笔者以广州三大报业集团的主报《广州日报》、《羊城晚报》、《南方都市报》为例,详尽分析这一时期三大报的“弱势群体”报道现状,试图在基于报道文本数据分析的情况下,探讨出这一时期“弱势群体”报道升温的现象和内在原因,进而发现近年来我国“弱势群体”报道现象的深层次原因和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2.
省级公共图书馆对"信息弱势群体"的信息咨询服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着重介绍了省级公共图书馆如何加强对“信息弱势群体”的研究,并通过自身信息咨询服务的变革,满足“信息弱势群体”的信息需求。  相似文献   

3.
公共图书馆为"弱势群体"服务的若干探索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文章论述了关怀、帮助弱势群体,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是图书馆的社会职责;介绍辽宁省图书馆在为“弱势群体”服务中,拓宽服务渠道,进行的一系列服务和探索。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都市“信息孤岛”?中国人民大学严瑞珍等在编著的《山区的综合发展——理论分析和太行山区经验证据》中提出了信息传播中的“孤岛”效应。信息孤岛是指由于信息、交通等条件落后导致的某一地区处于与外界信息流通不畅、内部流通渠道单一,严重者甚至处于信息完全隔绝的状态。农民工作为工作、生活在城市的数量庞大的弱势群体,由于缺少向陌生城市人表明自我形象的路径,同时生活空间的阻隔、经济收入、文化水平的低下以及高  相似文献   

5.
桂渝芳 《今传媒》2014,(1):127-128
弱势群体是一个处于社会底层、中下层的社会群体。大众传媒对弱势群体的报道存在一些问题:弱势群体被”弱视”、歧视,话语权缺失,被“他者化”、“被消费”。弱势群体“失语”的根源在于其经济地位的低下;通过政府对弱势群体话语缺失的弥补和对媒体的适度干预以及培养他们的媒介素养等手段,促使弱势群体与媒体形成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6.
一段时期以来,提到“农民工”,大多数新闻媒体、编辑记者笔下都是“生活在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边缘人”、“弱势群体”等。  相似文献   

7.
龙强 《东南传播》2014,(1):20-23
舆论监督是对社会不良行为和权势人物的监督,对弱势群体的保护是舆论监督报道的一个重要内容.然而,在实际的舆论监督报道过程中,弱势群体的角色存在一定的偏差.他们常常作为“道德高地”,在与强势群体的二元矛盾中处于“天然正确”的一方,或作为“被揭黑者”,变成舆论监督对象、又或是作为“被消费者”,在监督强势的报道中充当“卖点”角色.因而在这类报道中,记者必须坚守专业主义和客观精神,将弱势群体“去天然正义化”;坚持舆论监督的人民性,强化弱势群体的主体角色;坚守新闻工作的人文情怀,强化弱势群体的受保护角色.只有这样才有利于舆论监督报道更好地对弱势群体的利益进行维护.  相似文献   

8.
郑邦坤 《图书馆学研究》2007,(7):96-98,F0003
本文分析了文化弱势群体产生的原因,提出“文化低保”的内涵,着重阐述了图书馆在“文化低保”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图书馆为“文化低保”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弱势群体这个词是2002年朱镕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先使用的。他的原话是“认真落实鼓励自谋职业和促进就业的优惠政策措施。对弱势群体给予特殊的就业援助。”我国的弱势群体主要表现在经济收入和生产与生活能力上的不对称。例如:老人、孩子、残疾人、下岗失业人员以及在城市务工的农民工等。弱势群体在我国占有相当的比例, 据国家有关部门调查统计,我国目前的弱势群体的规  相似文献   

10.
"全民阅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曾小敏 《图书馆论坛》2006,26(5):104-106,184
文章指出建设学习型社会面临的一些社会现实问题,对发达国家的“全民阅读”成功经验进行探讨.提出图书馆应为“全民阅读”做更多的实事,其中流动图书馆的建立、深入社区的读书活动、少年儿童的阅读推广和关注弱势群体等方面的成功经验是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公共图书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公共图书馆要坚持“以人为本”,并通过培育大众阅读文化、促进社区文化建设、突出特色服务项目、关注弱势群体的阅读需求、提升现代化服务能力,发挥独特而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关注弱势群体是《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着力点之一。弱势群体文化低保首次进入国家战略视野。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下建立遍布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普遍均等的服务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制度保障。弱势群体文化权利保障从单纯的文化援助模式发展到公共服务模式和建立长效机制。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图书馆是保障弱势群体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力量。《纲要》为图书馆事业继续向基层延伸,大力发展乡镇、社区和农村图书馆,图书馆服务向弱势群体倾斜提出了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3.
刘光 《青年记者》2006,(5):59-59
现实生活中,如果留意观察或仔细推敲,我们会发现一些媒体的报道或隐或显地流露出对弱势群体的歧视。就目前来讲,笔者认为,大众传媒对弱势群体的歧视现象,主要表现为对弱势群体的“歪曲”、“利用”和“轻视”三方面。对弱势群体的“歪曲”媒体从业者在“关注”弱势群体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是从乡村向城市迁移的人,他们融入和适应城市生活的道路是曲折和艰难的,在城市里生活,没有改变自己的“贫”和“弱”社会状况,农民工是不被现行制度认可的、“亦工亦农”的、边缘弱势的群体,是城市的“边缘人”。而同时,不可否认他们的边缘性又直接导致了其就业、工资、福利等权益被严重侵害的局面,同时也被强势的传媒排斥和疏离。所以,农民工也是传播学意义上的弱势群体,往往被排斥在传媒信息的内容之外。  相似文献   

15.
所谓“他者意识”,就是视“他人”为一种异己的、陌生的、危险的存在者。浏览报纸,发现有些媒体存在着强烈的“他者意识”。与社会学和哲学上的“他者意识”稍有不同的是,“他者意识”在本文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媒体自己置身于社会之外,以“他者”的眼光,在社会新闻方面主要是以猎奇、窥视的眼光,来观察社会,忽视自己是社会组成的一分子这样一种心态;二是指媒体在报道某些弱势群体时,把他们视作为“他者”、外来物,不纳入所在社群的这样一种潜意识。媒体作为社会理性、客观、公正的一面镜子,作为整  相似文献   

16.
弱势群体进入媒体报道视野,一些问题也逐渐显露:将“弱势群体”的不幸作为争相报道的卖点;或受商业利益的驱使有意进行媚俗化传播;或缺乏理解精神和人文关怀。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此进行了思考:一是弱势群体“话语权”失衡,二是话语权失衡的原因,三是重视新闻改革,落实“三贴近”原则。  相似文献   

17.
我常到《西安晚报》副刊部创办的专栏“城市语言诊所”治病,我虽干了多年记者和编辑工作,但从“诊病”或“防病”中仍获益匪浅。“城市语言诊所”是晚报副刊部见于报端的一个小专栏,是受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表彰和读者称道的知名品牌。它常把公共场所如商场、影剧院、车站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城市弱势群体是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结构转型的产物,其规模庞大,就业问题日显突出,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阐述了城市弱势群体的概念、构成,分析了该群体的就业状况及面临的就业形势,并针对目前城市弱势群体就业存在的制约因素,探讨就业促进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刘新英 《青年记者》2007,(14):96-96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当前,一系列以人为本、促进城市科学发展的城市荣誉吸引着诸多城市的参与,而在推行此类创建工作的城市中,大多数并不仅仅以获得称号为目的,它们的深层次目标是以“创建”促发展,以“创建”促和谐,通过“创建”使城市居民生活得更健康、更舒适、更文明。而这些城市追求进步的集体行动中,当然也少不了媒体的身影,[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高菲  陆地 《现代传播》2005,(6):90-91
一、倾斜的“二元”媒介市场中国和西方有不少学者在研究中国的时候,都曾提出过“二元”的概念。在这些研究中,有的是从社会结构着眼,有的是从经济结构入手,有的是从文化结构分析,有的是从地理结构探求,内涵不尽相同,但是,学者们的核心内容是一致的,那就是——中国实际上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个是“城市中国”,一个是“乡村中国”。其实,如果从媒介传播的角度去研究,中国的这种“二元”结构更典型。由于城市经济发达,市民收入高,文化传播机构也主要分布在城市,所以,城市理所当然地就成了一切文化媒介关注的焦点和传播的主要市场;人口更多、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