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劳动力人力资本水平估算:1989-2007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算我国人力资本水平一直是有关领域研究者开展研究时所不能回避的问题.为了较准确估算我国人力资本水平,本文分别使用教育年限法、价值投资估算法、生产函数工资法、人力资本回报法和人力资本与收入关系法分别测算我国1989-2007年间我国人力资本的存量水平和相对指数.通过比较分析,发现生产函数工资法给出的各年人力资本存量水平的相对指数较为合理.在此基础上,重新估算了采用无量纲方式表示和以物质资本单位表示的我国各年人力资本存量,并发现在1989-2007年间我国人力资本水平年增长率为5.14%,其中1989-1999年间人力资本水平增长平缓,1999年之后人力资本水平增长快速.  相似文献   

2.
中国省区物质资本存量的重估:1978-2007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 GDIP核算历史资科>和2004年中国经济普查数据等最新的统计数据,通过对中国省区物质资本存量估算过程中重要指标进行细致的选择和处理及不同方法测算结果的比较分析,讨论了在指标选择和数据处理中可能带来的误差,采用永续盘存法对中国31个省市区1978~2007年的物质资本存量进行了重新估算,为相关实证研究提供了比较全面和准确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力资本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人力资本计量方法述评基础上,运用永续盘存法,估算了我国1980-2006年的人力资本存量,通过建立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对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本仅次于物质资本,是经济增长的第二大推动力量.进一步分析发现,人力资本的投入产出效益大大高于物质资本,但人力资本投资效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相似文献   

4.
人才资源日益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经济增长驱动力,但我国人才资源开发过程中的区域不平衡使得这种驱动力在国内各地区的表现差异巨大。为了分析人才资源对欠发达西北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本文估算了该地区人才资本存量,建立了纳入人才资本的新古典增长函数,运用基于面板数据的多元回归分析发现,该地区人才资本存量与经济增长存在显著正相关。人才资源通过对生产的内生性、外生性作用对经济的长期增长产生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构建两部门C-D经济增长模型、估算出1996~2007年间区域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基础上,分别从区域GDP年增长速度、物质资本存量、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居民文化素质、技术水平、时外开放指数等外部性因素分析区域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各区域的居民文化素质、对外开放程度、物质资本存量是影响区域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差异的核心性因素.  相似文献   

6.
依据单位资本存量工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工业资本存量)和单位资本存量工业产能(=工业产能/工业资本存量)之间的关系,在单位资本存量工业产能是年度的线性函数的假设下,提出利用单位资本存量工业增加值来拟合单位资本存量工业产能的合理原理和方法,并据此构建工业产能利用率的测算方法。应用该方法测算我国1978-2005年的工业产能利用率,测算结果能反映我国的现实情况。  相似文献   

7.
文化资本是影响我国农民工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因素。通过开展农民工继续教育。可以有效、快速地提高农民工文化资本存量。在我国,农民工一直被称为“弱势群体”,农民工继续教育缺口巨大。对此,文章从身体形态文化资本、客观形态文化资本、制度形态文化资本等三个层次对我国农民工继续教育以及农民工文化资本存量的增加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全面提升农民工文化资本。  相似文献   

8.
资本运营是资本主体在制订科学的资本结构的前提下,把其所拥有的一切有形与无形的存量资产变为可增值的存量资本,并通过兼并、联合、控股、重组、裂变、破产等多种经营方式和管理手段,进行优化配置和有效运营,以实现最大限度价值增值的一种经营管理方式.我国目前对国有资产的管理体制基本上仍然是依循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管理大概模式,国有资本运营机制还很不完善,在我国现行体制下存在着诸多的弊端及其内在矛盾.本文根据我国国有资本运营的实际状况,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必要的剖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9.
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使用2001-2008年我国30个省(直辖市)的农业面板数据测度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同时考查了教育投资资本存量的差异对各省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构成的影响,并对影响的显著性进行了假设检验.不考虑各省份之间农业教育投资资本存量的差异会导致低估规模效率、技术效率以及纯技术效率的改善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同时也会高估技术进步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以社会资本作为资源,社会资本存量对高职院校的发展具有助推作用,当前我国在高职院校的发展过程中,必须着力提升其社会资本存量,完善高职院校的管理模式和相关制度,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宣传教育,坚持开放办学,强化战略合作,不断拓展高职院校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1.
社会资本是指社会组织的特征,组织网络、信任和规范是其重要表征,它们能够通过协调行动提高社会效率和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社会资本存量的多寡与分布均衡与否,直接影响着社区发展的绩效.目前,我国城市社区发展存在着社会资本呈现存量不足、分布不均衡的现象,社会资本的重建是促进社区发展的理想路径选择.从社会资本的角度来看,社区发展主要在于加快社区制度建设、社区组织(包括志愿性团体)建设和社区文化培育及发展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社会资本的缺失是造成女性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当前我国贫困女性的社会资本的特点是社会网络规模相对狭小、社会网络差异小、社会资本存量匮乏、初始位置低。从社会资本的视角来看,对贫困女性的反贫困治理需从三方面着手,即:提高贫困女性的社会地位;扩大贫困女性的社会支持网络;增加贫困女性的社会资本存量。  相似文献   

13.
文章应用灰色关联度的数量方法,比较了物质资本、劳动力数量、劳动力文化素质存量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得出:我国劳动力文化素质存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相对较小;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义务教育比高等教育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资本存量的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生产函数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这个过程中经常会涉及到资本存量的运用,而现有年鉴数据中没有直接给出这个数据,本文试图从永续盘存法出发,基于一定的假设条件对河北省资本存量进行初步估计.  相似文献   

15.
中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率贡献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借鉴崔玉平(2000)估算中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率贡献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对大量数据进行检索、处理和分析,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1996-2003年间,中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为3.350%.最后通过比较分析,得出结论:我国应在现有投入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投入,以提高入力资本存量,提高中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促进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载体,是高素质人才的聚集地,其文化资本水平会直接影响教育质量,关系到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程度。文章基于文化资本理论,构建衡量省域内高校文化资本的指标评价体系,运用我国30个省份2009-2018年面板数据计算其存量并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将高校文化资本对区域经济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校文化资本存量呈逐年上升趋势,省域间文化资本存在不平衡现象;高校文化资本对区域经济发展存在正向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其不仅能够推动本地区经济发展,还能通过空间溢出效应推动相邻地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人力资本存量对经济增长的要素效应,并以安徽省17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通过2000—2006年的面板数据建立生产函数,实证研究了安徽省各市人力资本在地区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实证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存量在C-D函数中的要素效应高于物质资本存量的要素效应,人力资本对物质资本的互补弹性大大高于物质资本对人力资本的互补弹性。  相似文献   

18.
社会资本是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结构性资源。第三部门产生于社会资本存量提升的需要,是现代社会资本存量提升的主体和现代社会资本的主要载体;社会资本则是第三部门产生和发展的基础。第三部门发展是提升社会资本存量的前提条件,提升社会资本存量是第三部门发展的最终归宿。第三部门与社会资本之间在逻辑上和现实上存在着必然性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用资产证券化进行高等教育存量资产的价值活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教育拥有大量优质的存量资产 ,存量资产具有使用价值属性和价值属性。通过资产证券化运作 ,可以有效活化高等教育存量资产 ,为高校开辟长期限、低成本直接融资的新方式 ,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强大的资本支撑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由奖、助、贷、补、减几部分组成的高校贫困生资助模式.这一模式在帮助高校贫困生完成学业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贫困生社会资本的匮乏使其在学习和生活中处于劣势地位,制约了他们的发展,导致教育结果的不公平.在国家现有资助模式下若能融入对贫困生的社会资本资助,使之作为自身资本存量的有益补充,不仅有利于实现教育过程公平,也为教育结果公平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