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略论奥运报道与国家形象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形象是对一个国家的综合评价和总体印象,它不仅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更是通过一个国家的独特文化来体现。在人们足不出户就了解世界变化的拟态环境时代,对国家形象的认识不是来自亲临其境的体会更多的是来自于媒体的宣传报道。北京奥运是中国形象展示的一次契机,从申奥成功的那一天起,就进入传媒和全世界人民关注的视线。如果说这仅仅是奥运光环将北京推向了万众瞩目的舞台对世界产生了吸引力的话,  相似文献   

2.
国家形象是国家力量和民族精神的表现和象征,是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利用媒体来向世界推广中国国家形象是一个系统工程。文章从媒体推广的角度,探讨了全球性媒体事件、文化宣传片、国内外大型政治事件等方式和策略,对推广中国国家形象所产生的积极效应。我们应顺应媒体发展的趋向,打造更加客观和成熟的国家形象体系。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全球化热度逐渐升温的背景下,一个国家若想在国际社会中长期生存,取得可持续性发展,则需要树立起良好的国家形象,而这就极大依赖于其对外传播工作的好坏。近年来,中国人民通过努力,正使得国家的形象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传播和确立。"无与伦比"的奥运会以及绚丽多彩的世博会让世界了解到中国的前进步伐和经济实力,而这些都与媒体的报道密不可分。的确,对外传播这一课题对于众多中国媒体正变得愈发重要。但是,光是自己的"埋头苦干"恐怕远远不够,这些举世瞩目的成就还需要我们的媒体进行宣传,以便将国家最真实的一面展现在世界面前,从而让全球了解我们、接纳我们,最终实现中华民族融入世界民族之林的伟大目标。可惜,我们的媒体在对外报道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这就阻碍了我们的前进历程,也为世界了解我们无形中设置了一道"屏障",这是得不偿失的。因此笔者对中国媒体对外传播进行了一番浅显的探讨。谨以此文,期望对中国未来的对外传播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报刊之友》2013,(9):9-9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在世界经济体中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经过几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中国已经逐步改变了积贫积弱的传统国家形象,正以一个负责任的、强大的大国形象屹立在世界之林。中国五千年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全世界人民景仰的目光,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想了解中国,其中最便捷的方式就是媒体。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世界级盛会、活动不断在我国举办,如北京奥运会、世界媒体峰会、上海世博会、西安世园会、广州亚运会等国际盛会,无疑给中国提供了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机会,通过本国和国际媒体的报道,中国的国家形象不断向世界传播。国家形象的对外传播其实是一种国家主导的政治传播,因此国际受众构成不同,国家形象传播也就没有一个笼统的、适用所有国家口味的统一标准,这就要求我们根据不同受众制定相应的传播策略,只有这样才能成功塑造国家形象,使中国走向世界。本期“传媒大讲坛”栏目特从对外传播角度刊载相关文章,首先特邀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与传播系戚呜教授撰文《澳大利亚唐人街免费报研究》,文章通过分析澳大利亚唐人街免费报纸的宣传特点,认为此类报纸不仅方便了国人在异国他乡的信息交流,同时也在潜意识中宣传了国家形象。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刘林利博士的文章则从实践出发,细数南京城市形象的对外传播之道,虽然谈的是南京,但我们应以小见大、推而广之,从中学习总结出国家整体形象对外传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化的今天,在国家与国家间的交往过程中,国家形象是一面旗帜,报纸则是国家形象的塑造者。中国和日本作为邻国,自古以来都是互为重要的国家,但同时也是有着诸多矛盾和羁绊的两个国家。媒体作为公共舆论的代言人,而且日本作为"读报大国",报纸的舆论引导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日本国民对中国形象的认知。本文基于文化折扣视角,以《朝日新闻》为例来研究日本报纸在呈现中国形象过程中所存在的文化折扣现象,以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以期有助于我们改进对外传播,改善中国在日本国民中的形象,从而对增进两国关系产生有益影响。  相似文献   

6.
刘新兰 《新闻世界》2013,(9):101-102
当前,中西方交流日渐频繁,媒体塑造国家形象的作用日益重要。中西方交流处于深度磨合状态,西方对我国国家形象的认知存在“位差”,媒体对我国的报道深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因此,西方媒体传达的中国形象并不能反映中国当前的现状。为让外界了解中国真实的一面,就需要增强我国媒体对外传播的针对性,而加强涉华舆情研究、尝试以他者眼光看中国,成为增强对外传播针对性、有效塑造国家形象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多年赓续传承,历久弥坚,这种生命精神就是中国文化得以长期稳定发展并绵延不绝的内在动力和永不枯竭的思想源泉。由于种种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制约,中国文化在走向世界、融入世界的征程中依然存在输出不畅、表现缺失、认同乏力等现实问题。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当今世界,在实施媒体"走出去"的战略当中,中国媒体要坚持"中国立场,国际表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弘扬中国精神,构建中国国家形象和文化形象,增强国家软实力和中国文化的辐射力与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范红  苏筱 《现代传播》2022,(6):77-86
运用文化符号形塑文化身份、传播良好的中国形象,对于我国战略传播体系的建构至关重要。国家形象的差异化表征集中体现为竞争性的国家品牌,尤其是公众对于一个国家的符号化联想。日本是运用文化符号塑造国家形象的优秀示范。通过对日本国家形象宣传片、奥运会赛事、新媒体三种传播路径的考察,可以发现日本基于“文化认同—文化行为—文化符号”的映射关系形成了结构完整、内涵丰富的国家文化符号体系。对日本文化符号传播实践的分析和思考,有助于推动中国文化符号体系的建构与国家形象的战略传播,从而为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带来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9.
提高媒体塑造中国国家形象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伟 《军事记者》2010,(7):51-53
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媒体对于国家形象塑造的重要作用日益凸现。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在国际传播中所形成的形象,或者说是一个国家在他国新闻媒体的各类报道中所呈现的形象。国家形象的塑造过程,是一个被媒体如何描述、如何传输和怎样解读的过程。"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严重制约了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我们必须遵循媒体传播规律、融入世界话语体系、积极争夺话语权,切实提高我国媒体塑造国家形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世界经济纷繁复杂,对国际财经报道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涉及到的国家形象问题不可忽视.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随着中国在世界经济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中国的媒体来说,在国际财经报道中国家形象传播的策略也成为新的课题.中国媒体在进行国际财经新闻的报道时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努力提升中国国家形象,从而为中国的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1.
张蕾 《中国传媒科技》2012,(22):212-214
中国政治经济地位迅速提高的同时,国家软实力建设相对滞后.2012年5月14日至22日,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作为一部具有外宣功能的纪录片完成了首轮谢幕.本文综合运用数据分析及对比分析方法,从传播范围和被接受程度分析该片的传播效果,并和国家形象片对比,总结出我国在对象国媒体议程设置影响下,应积极制定国家形象影像化和文化传播战略,通过多媒体和新媒体将我国国家形象植入大众生活和文化的传播中,提升国际传播的效果,增强我国文化的吸引力和认同感,塑造一个真实健康的中国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2.
2012年9月3日,首届中国—亚欧出版博览会(以下简称出博会)开幕的第一天,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出版人就迫不及待地向记者谈起了参加出博会的感受。"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经济的发展要有文化的支撑,中国民族文化的大融合是非常重要的。作为出版来讲就是一个传播性的行业,使命就是传承文化和交流文化。我们从中部地区到新疆这边来也是一个文化交流,新疆搭建了一个亚欧文化交流的平台,通过出版物展示我们的形象,同时也把我们的优秀出版物  相似文献   

13.
一个企业对外公关要有统一的声音,需要树立统一的形象,同样,一个国家的对外文化宣传也是如此。通过单一网站来建立国家文化对外传播和推广工程,打造国家文化品牌,就需要凝聚力更强,更具特色的“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14.
李勇 《新闻知识》2012,(8):33-35
《王羲之书法艺术》是笔者结合数码技术与传统文化元素创作的交互媒体动画作品,本文结合具体创作实例,利用文化层次结构模型,从文化深层结构分析了如何让交互设计散发文化韵味。交互媒体创作需要新意,新意来自灵感,而灵感的一个重要源泉来自设计师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巧妙运用。要想提高交互设计的文化含量,就应当从传统文化中寻找灵感和创意。  相似文献   

15.
李南 《新闻知识》2013,(3):29-30
国家媒介形象是媒介在进行信息传播过程中对实际形象的重构,这种重构的结果直接作用于受众,从而使受众对这一国家的认识产生偏差。长久以来,西方媒体在对我国国家媒介形象的构建上往往有失偏颇。本文从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分析了左右西方媒体构建中国的国家媒介形象的客观因素,并提出了一定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6.
文化传播与国家形象建构——以2008年北京奥运宣传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方 《当代传播》2006,(5):84-85
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最大无形资产。而文化是国家形象的一个重要支撑因素。笔者认为,建构我国国家形象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传播中国文化,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无疑是传播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的平台。所以,本文以奥运宣传为例,从传播学的角度,阐述了以传播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来建构我国国家形象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国家形象问题,对于一个国家的对外关系、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等有着重要影响。而一个国家的国家形象在很多时候是通过媒体来解读的。建国60周年,为全球媒体聚焦中国提供了绝佳机会。西方媒体  相似文献   

18.
佟霏  杨欣 《新闻爱好者》2011,(20):86-87
KUSO文化(俗称"恶搞")是2006年开始在中国内地产生的一个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本文主要探讨KUSO文化对中国内地电视节目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中国内地KUSO文化、尤其是电视媒体中KU-SO文化的未来发展进行了一系列前瞻性分析,并就发展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尝试性的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媒体是展示国家形象的重要渠道,它们自身的形象也往往代表着国家的形象。因此,塑造主流媒体“真实可信”的国际形象,成为在全球化的世界中确立中国积极形象的一个关键部分。全球公众在对中国形象,包括中国传媒形象进行认知时,早已接受了占国际主流的西方大众传媒对中国的描绘。长期以来,虽然中国的电视台在国内公众中享有较高的威望,但在国际上,却被贴上了“党国媒体”的标签,影响公信力的发挥。锻造内功的改革和发放外力的传播要同时并举,持之以恒,才能最终改善中国的国际形象。中国的国家电视应该转向公共服务体制,在全球市场中,吸取西方传播思想和制度设计的精华,建设具有民族传统和中华特色的当代文化,才能真正“走出去”;  相似文献   

20.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形象塑造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重要课题。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除政府、企业和国民等塑造者外,官方媒体形象与国家形象之间的关系。为此,本研究以中国和印度的国家电视台为案例,从两个电视台开播50年的变迁入手,阐释国家媒体,其自身形象对本国国家形象塑造的重要作用和影响。此外,本研究还通过对CCTV和Doordashan的对比分析,回答中国国家媒体有哪些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