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煜(937—978),南唐后主。歼宝八年(公元975年)宋灭南唐,李煜亡家败国,肉袒出降,身囚待罪于汴京。宋太祖赵匡胤因其曾守城相拒,封其为“违命侯”。李煜忍屈负辱过了三年囚徒生活,后被宋太宗赐酒毒死。李煜不是一个好皇帝。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和词人。李煜词以被俘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词作多描写宫廷生活与男欢女爱,香艳精致,才情蕴藉;后期词作多倾泻失国之痛和去国之思.沉郁哀婉,感人至深。《相见欢》便是后期词作中有代表性的一篇。  相似文献   

2.
《浪淘沙令》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的作品。李煜(937-978)字重光,自幼精通文章、诗、词,善书、画。25岁时他继承父业做了南唐国主,当时中国北方已建立了强大的宋王朝,李煜秉性懦弱,年年向宋太祖纳贡,苟且偷安。他在位15年,整天和嫔妃们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975年宋灭南唐,李煜肉袒投降,被俘到宋都汴京,封违命侯,成了“日夕只以泪洗面”的阶下囚。在他二年多的俘虏生活中,写了很多怀  相似文献   

3.
李煜、李清照后期词作,就情感性质而言,其基调同为悲苦,但李煜以亡国之痛为主,李清照则更偏重于家破人亡之感;就情感表达而言,李清照显得比李煜更有耐心,由此可见李清照在对磨难的承受能力上大于李煜。因为尽管李清照后期的悲苦丝毫不亚于李煜,但在面对厄运时并不象李煜那样一味的消极、逃避。与之相关的是二人的性格也不同,李煜性情懦弱,而身为女性的李清照却显得坚强得多。  相似文献   

4.
李煜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词人。他生活在动乱的五代十国时期。独特的生活经历以及他在词中所抒发的复杂情感。给李煜的研究者带来了许多困难。对李煜其人其词的评价,历来众说不一。本文,试图通过对李煜词的悲剧特色的论述,寻求一条更能够贴近李煜其人其词本来面目的途径,给予较为客观正确的评价。为了论述的方便,我们把他的生平和词以宋太祖开宝八年(975)为界,分为两个时期:升元元年(937)——开宝八年为前期;开宝八年——太平兴国三年(978)为后期。  相似文献   

5.
王国维和李煜在人生经历、性格特征方面都富有“悲剧性”,这样他就容易理解、认可李煜词。此外,《人间词话》论词讲求“悲剧性”,李煜作品合乎这个标准。从“悲剧性”角度探寻《人间词话》推重李煜词的原因,有助于深入研究王国维的词学观。  相似文献   

6.
李煜、李清照后期词作,就情感性质而言,其基调同为悲苦,但李煜以亡国之痛为主,李清照则更偏重于家破人亡之感;就情感表达而言,李清照显得比李煜更有耐心,由此可见李清照在对磨难的随受能力上大于李煜。因为尽管李清照后期的悲苦丝毫不亚于李煜,但在面对厄运时并不象李煜那样一味的消极、逃避。与之相关的是二人的性格也不同,李煜性情懦弱,而身为女性的清照却显得坚强得多。  相似文献   

7.
我看李煜     
李煜,南唐最后一位皇帝,亡国之后,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在我所喜欢的文人中,李煜位列第一。李煜的词大多写于亡国之后,所以带有忧愁之情。但是这些词却愁得美,愁得吸引人。放眼唐、宋两朝,又有谁能像李煜那样伤感?李煜把自己的无限忧愁全寄托在词上了。有人说李煜假若不是皇帝,他的词可能会写得更好。但我觉得,李煜若不是皇帝,更确切地说,不是亡国的皇帝,他又哪来那么多的愁,又怎么写得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这样流传千古的名句?可以说,李煜是时代造就的诗人;但也是诗…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词坛上,李煜不愧是写月的能手高手好手妙手,他能于写月而高于别人写月,恰到好处地写月,妙趣横生地写月.读者吟咪着、咀嚼着,觉得月亮已融入了李煜的词魂,李煜的词魂化作了月亮,月亮与李煜合为一体了.李煜的词是清新、婉约,是凄苦,更是悲愤,是郁结,更是沉重.月亮则成了他抒发徘恻情感的载体.  相似文献   

9.
公元九七五年。宋将曹彬攻破金陵,南唐后主李煜从帝王之尊一下子变成了阶下囚。但是,这—历史性的变化,并没有能够推翻李煜在南唐词坛上的领袖地位,更没有摘掉他在词中用以抒情表意的白描艺术“皇冠”。 李煜填词,素以白描见长,历来为词评家所称誉。周之绮《词评》说:“予谓重光天籁也,恐非人为所及。”这种“清水芙蓉”式的自然美,正是李煜娴熟地运用白描手法所取得的艺术效果。谭丕模先生就认为: “李煜的白描手法是用最通俗、最现实的语言表达了最深沉,最伤感的感情”。胡应麟《诗薮杂编》则把李煜词和温韦词作了  相似文献   

10.
郭步山 《考试周刊》2014,(69):22-23
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南唐后主李煜内心纯朴,民国学者王国维先生曾经评价其有一颗赤子之心。李煜词风清丽感人、直抒胸臆,其词的艺术特质显然和李煜那颗赤子之心密切相关。本文从李煜前后期词作中彰显的赤子之心这一角度切入,阐述赤子之心与李煜词创作风格之间的关联性,并分析李煜词中的赤子之心对后世词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品读李煜     
要读懂李煜,必须打开心灵的第二扇门,去感受他的语言,他的内心世界。秉烛夜谈最适合那些伤感、忧郁的词,而李煜的词连一点微弱的烛光也不需要。如果有这样一个月夜,清光泻地的月夜,拿出一本李煜的词,借着清冷的月光,品读李煜,那准是对人生最好的品读。  相似文献   

12.
在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有五则词话是针对李煜及其词作的。他紧紧把握住李煜词情感底蕴与哲理内涵,挖掘其深广的抒情境界、艺术魅力、根源、成因。从王国维的这种视角来看,李煜词的悲剧意识更为明显,这一切使李煜在中国词坛上具有独特的、不朽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不同时期李煜词的分析,结合李煜身世及心理的变化,演绎李煜词作的特色,让初读李煜词的人理解其词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正>南唐后主李煜,961年即位,当时,宋已代周建国,南唐局势岌岌可危。面对当时的局势,身居皇位的李煜没有抓住有利时机励精图治,既没有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也没有秣马厉兵,发展军事,而是用大量的金银贡物来讨取宋太祖的欢心,以图幸存;同时又尽情享乐,在深宫中征歌逐舞。在这样奢靡绮丽的生活中,他当了十五年皇帝后,宋终于举兵,毫不费力就攻下首都金陵(今南京),李煜便沦为亡国之君。据传:破城之日,李煜正在静居寺听经,仓皇中肉  相似文献   

15.
南唐后主李煜生命和词作都表现为前后不同的两个时期,生活遭际的巨大变化造成的后期悲剧已人所共知。生当末世的悲哀和角色错位的遗憾所酿成的悲剧贯穿于李煜包括前期在内的生命过程的始终,李煜的悲剧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6.
佛教对李煜的人生走向和文学创作具有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根源于社会传统与现实的多重原因,在李煜与佛教的接触之中不断深化.李煜助力了佛教的兴盛繁荣,佛教也成就了李煜的思想塑造和诗词创作,他对佛教不断进行着自我的内化,同时也表达着对人类普遍生存状态与整个世界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正>李煜,南唐后主,疏于治国,工于治词,词作流传虽少但影响深远。李煜之所以能打动后世无数读者,正是因其词作景真情真,毫无矫饰。他也被誉为一个"不失赤子之心"的千古词帝。一、夫妻情真大周后是李煜的皇后,名叫周娥皇,长得国色天香。自幼聪明伶俐,既学诗书,又学弈棋,尤能歌善舞。十八岁时,娥皇嫁给了十七岁的李煜,两人感情深厚,琴瑟和谐。有一首《子夜歌》便是描写李煜与大周后春天饮酒赋诗生活的:  相似文献   

18.
宋洁鑫 《教学随笔》2014,(8):20155-20156
李煜被称为"词中之帝",他的词流传千古,在今天仍然感染着我们。同时,作为五代时南唐的君主,特殊的成长环境和自身经历,给了李煜不同于其他文人的视角。在他的笔下,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女子形象,这些女子身份地位,品格性情都不尽相同,但她们在李煜的描绘下都充满了美的韵致。因此本文就将对李煜笔下所描绘的女子进行系统化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杨建飞 《丽水学院学报》2005,27(3):26-28,44
南唐后主李煜,在他流传下来的30多首词中,多数为言愁写恨之作。这些词真实地表现了作为特定人物李煜心灵活动的历史,真率地表达了一个经历沧桑巨变、沦为囚徒的帝王的悲哀和悔恨。在这些词中,李煜的愁情恨绪时而变作春江流水,时而又化为大地春草。这些丰富、真实而又生动的形象,表现了李煜具有将抽象的愁恨形之于具体的形象的非凡才能。在汴梁,李煜只能在睡梦中重新回到以往如梦的生活中去。所以,他亡国入宋后的词,几乎每一首都写了梦。  相似文献   

20.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南唐后主李煜,字重光,别号蓬峰居士,又号钟山隐士。在位15年,纵情享乐,不修政事。宋太祖开宝八年,金陵城陷,李煜肉袒出降,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