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塑造了一系列女性形象 ,这些妇女不论以什么形象出现 ,都使读者感到清新、鲜活 ,她们以独立的爱情意识向封建礼教挑战 ,成为封建礼教的叛逆。本文通过《聊斋》中女性选择对象的标准 ,追求爱情不重结果 ,以及她们不甘于被奴役的地位的论述 ,揭示了《聊斋》女性独立的爱情意识 ,展示了她们新的思想和新的气魄  相似文献   

2.
本文依据《诗经·卫风·氓》和《孔雀东南飞》分析了中国古代妇女的爱情婚姻生活,从中揭示了古代女性爱的心理和爱情危机,并最终指出她们悲剧爱情婚姻的根源。  相似文献   

3.
杨珏 《时代教育》2010,(1):162-162
本文依据《诗经·卫风·氓》和《孔雀东南飞》分析了中国古代妇女的爱情婚姻生活,从中揭示了古代女性爱的心理和爱情危机,并最终指出她们悲剧爱情婚姻的根源。  相似文献   

4.
北朝时期,鲜卑妇女的爱情和婚姻观念比较放达。她们婚前追求爱情和选择情侣比较自由,婚后专断于家,贞节观念淡薄,不太在意离婚与再嫁,对唐代的婚姻观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诗经》中有大量的关于描写爱情和婚姻的诗歌,这些诗歌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周代妇女对恋爱自由、大胆、坦诚的态度,也表现了她们对婚姻的坚定、纯朴与始终不渝的思想感情。通过对她们的爱情、婚姻观的分析,使我们看到了《诗经》不仅是优秀的民族文学遗产,而且具有很高的民俗价值,值得我们认真地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诗经》中有大量的关于描写爱情和婚姻的诗歌,这些诗歌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周代妇女对恋爱自由、大胆、坦诚的态度,也表现了她们对婚姻的坚定、纯朴与始终不渝的思想感情。通过对她们的爱情、婚姻观的分析,使我们看到了《诗经》不仅是优秀的民族文学遗产,而且具有很高的民俗价值,值得我们认真地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旧习俗的殉葬品——试谈福克纳笔下的妇女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笔下几个有代表性的妇女形象,探讨造成她们悲惨命运的根源,以及福克纳自身经历和爱情生活对所塑造人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诗经》是一部研究先秦时期各个方面的百科全书,描写爱情的诗篇是《诗经》三百零五篇中的重要一部分。本文旨在通过对《诗经》中爱情诗的研究揭示西周时期女性的爱情生活以及她们对爱情、生活的态度,从而使我们穿过时间的限制,更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先秦妇女。  相似文献   

9.
古罗马妇女在婚姻问题上,一切要听从家长的包办,没有自己的选择权,造成了婚姻的不幸.而且,丈夫因为种种原因,还频频和她们离婚.在共和晚期以后,婚内不幸的妇女大胆追求爱情,婚外情、通奸等现象日益普遍.她们也可以选择离婚,离婚率日渐提高.虽然奥古斯都等元首厉行整饬离婚、通奸等现象,但是效果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综观唐末爱情词,因对方思想纯正、道德高尚而产生倾慕之心的几未这见,舞女才艺的赞美是有的。但她们获得爱情并非她们的才艺,妇女既已类似玩偶和装饰,性情的柔顺与容貌的美艳就格外受到重视了,一旦有了独特的性格。有了对理想信念和自由生活的追求,就有损于柔顺的最高美德,也贬损了她的娱乐和观赏价值了。这种思想观念无疑对唐宋爱情词的描写带来深刻的影响。造成对异性美的倾侧。  相似文献   

11.
日本女性形象在郁达夫早期小说中占有重要而独特的地位,其内在意蕴与郁达夫本人切身经历以及个人性格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考察郁达夫早期小说中的两类女性形象:天使和妖女,分析了她们的性格特征和审美意蕴。同时,从客观与主观两个方面、社会和文学的双重视角,探讨了郁达夫小说中日本女性形象形成的深层根源。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恋爱已经成为大学校园的普遍现象,然而由于大学生的心理、生理没有完全成熟,对恋爱问题的处理能力等还不够健全,导致大学生恋爱过程中会出现诸多问题。因此,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恋爱问题的正确引导,帮助大学生处理好爱情与学业的关系以及树立正确的恋爱观,让他们沿着正确的人生轨迹走下去,这对于构建和谐校园和文明社会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荣格的人格面具概念属于原型范畴,原型是通过原型意象或象征的方式表现出来,更多的是人们在无意识中获得一种表达。恋爱面具是在恋爱交往中的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是个体适应恋爱交往活动的必要工具。高校女生恋爱面具的常见问题有四种:恋爱面具的过分认同;恋爱面具缺失;恋爱面具使用不当;恋爱面具异常。针对高校女生的恋爱面具问题,心理分析的任务主要是唤醒她们恋爱中的无意识,使她们认识并能够接纳自己的无意识,找回迷失的心灵,从而摆脱精神上的迷惘,恰当地运用恋爱面具。  相似文献   

14.
婚恋权是目前大学生十分敏感的话题,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最难以处理的问题。大学生在行使婚恋权过程中存在着“婚恋认知”、“婚恋程式”、“性爱价值”、“性权利意识”等误区,应该引导大学生正确行使婚恋权,坚持事业与爱情相统一、婚恋权利与义务相统一、他律与自律相统一。  相似文献   

15.
《诗经》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的爱情诗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诗经》中的爱情诗有的以女性为主人公,反映她们对男子的思念以及对命运的抗争;有的以男性为主人公,反映他们对女子的爱慕、追求以及思恋。这些诗歌大致揭示了周代及周代以前青年男女的爱情观:对爱情的自由追求和对爱情执着专一的态度,当然,其中也隐约可以看到礼教世俗对爱情的限制和约束。  相似文献   

16.
描写和颂扬爱情的美好,表达对爱情执着追求的文学作品在文学史上不胜枚举,也是当代文学创作的重要主题。以爱情为题材的文学作品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展示作者对待爱情的观念。近年来,一些爱情题材的影视作品宣扬不受任何约束的、不担负任何社会责任的性爱观、婚姻观,并用“人性”作为支撑其观点的理由。影视作品的作者应牢记自己的社会职责,坚守爱情婚恋观的道德底线,创作恪守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颂扬健康美好爱情的作品,以不断提高全社会的道德修养,为和谐社会建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十七年时期,爱情进入文本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爱情在政治夹缝中孤独地生长。作为特定时代的产物,这一时期的爱情作品不可避免地打下了政治的深深印痕,具有很强的功利主义色彩。所以这一时期的爱情小说只不过披的是爱情的迷人的外衣,其实质是一篇篇的政治教化读物。  相似文献   

18.
爱情,人类精神中一种最深沉的冲动,但是震撼人心的深挚爱情,往往来自外界的禁锢与束缚。贝拉与爱德华之间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是贯穿《暮光之城》的主线,禁欲色彩在这段人鬼之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来自外在与内在的禁锢和束缚给这段禁忌爱恋造成了巨大的痛苦。然而,这种痛苦却恰恰成就了爱情的恒久与伟大,将两人炙热而绝望,隐忍而深情的爱恋发挥到了极致。  相似文献   

19.
构建大学生恋爱及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由于性机能的成熟,性意识的觉醒与性心理的发展,致使恋爱与性问题成为不可回避的现实。渴望交友,向往爱情的大学生常常会进入爱情的实践,但是由于他们接受青春期教育不够,缺乏经验和指导,对异性存在的神秘感、恐惧感和渴望感交织在一起,因而引起一些学生陷入单相思,被动卷入恋爱、失恋等。也有人因感情压抑、性幻想、性自慰而产生心理异常。因此,恋爱与性心理的健康发展是大学生整个身心健康的一个重要方面,加强大学生的恋爱与性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杨慧娟 《海外英语》2012,(14):190-191
在田纳西·威廉斯的剧作《欲望号街车》中,布兰奇和史黛拉是一母所生的同胞姐妹,但却有着不同的人格和爱情观。她们都渴望爱情,追求爱情,但她们的爱情故事都以失败结尾。通过分析她们在爱情中的心态、遭遇以及其悲剧结局,不难看出,过分依赖男性是她们共同的悲剧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