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由于过量的反应物要与生成的产物继续反应(分步反应),使得情况复杂。为了使问题简单化,常常需要将分步反应合并,变成两个平行反虚,即使两个反应的反应物相同,并根据两种反应物恰好完全反应时,反应物之间的量的关系找出分界点,并在数轴上表示出来,然后根据题意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一、复分解反应的判断复分解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可简单表示为:AB+CD=AD+CB。根据上述定义,可得出判断复分解反应的依据:(1)反应物和生成物都必须是化合物;(2)反应中要相互交换成分(交换简单离子或原子团);(3)反应物与生成物都必须是两种。只有同时具备以上三个条件,才能把该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如Ca(OH)2+CO2=CaCO3十H2O,反应虽符合判断依据中的(1)、(3),但不符合(2),即反应中没有相互交换成分,所以不是复分解反应。二、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在两种化合物相…  相似文献   

3.
解化学综合计算题有各式各样的解法,但用不同的方法解题效果不尽相同.对于有两种反应物参加,因某一反应物的量不同,所得产物不同的反应,一般采用按反应步骤,根据反应物的量不同分步讨论进行计算,或用讨论法,根据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在不同的范围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4.
高中化学有一类反应,因两种反应物的比例不同而产物不同,典型的反应如下:  相似文献   

5.
过量问题计算种种武威一中王锡俊化学反应中若有两种以。上物质参加反应,已知两种反应物的量,求生成物的量时,讨论以何种反应物的量为准进行计算,就是我们常说的过量问题计算。高考试题对于过量问题计算技能的考查,多隐含在试题中,采用已知两种反应物量之和,计算生...  相似文献   

6.
极端假设解题的方法与技巧天水市一中张友良所谓极端假设就是通过假设,找到研究对象或变化过程的极限值,使问题变得明显,从而得出正确的判断。一、确定所需反应物的极限值对混和物的计算,可以把不纯物假设为纯净物,两个或多个反应物假设成一个反应物,两个或多个反应...  相似文献   

7.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由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两部分组成。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的选择是由反应物的状态与反应条件来决定。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的不同,初中化学中制取气体的反应有两种情况,与此时应,有两类气体的发生装置。气体发生装置如图1。该装置适用于反应物都为固体,反应需要加热,如实验室制取氧气。实际上,所有有关固体反应物加热的反应都可采用这种装置,但有时要稍加改装。如课本中碱式碳酸铜的受热分解,用木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的装置等。使用这种装置制取气体应注意如下几点:①在固定试管时,应使试管口略向下倾斜,以…  相似文献   

8.
谈复分解反应的本质广东韶关铁路二中(512023)刘振明根据初中化学有关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反应发生的条件或有的复习指导书又加上,还要看反应物,如果“盐+盐”“盐+碱”反应时必须两种反应物都可溶,有些则加上“强酸才能与弱酸盐反应”,不挥发性酸才能与挥发...  相似文献   

9.
A.怎样正确理解复分解反应定义?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属复分解反应吗?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复分解反应。定义告诉我们:(1)反应物、生成物都是两种化合物;(2)生成物是由两种反应物相互交换成分后生成的;(3)反应过程中元素原子团化合价都不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0.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之间是按化学方程式所确定的质量之比、物质的量之比或气体在相同条件下体积之比进行反应的.如果某反应中两种反应物的量都已给出,则应先进行过量判断,然后根据没有过剩的(即完全消耗的)那种反应物的量来进行计算.下面就“比较法”在过量计算中的应用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1.
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进行反应时,如果反应物的数量都已给定,必须首先设法找出“用量不足”的反应物,而以此反应物的给定数量作为计算的依据。如何找出“不足量”的反应物,下面介绍几种具体的方法。 [例题]在2M的FeCl_3溶液100毫升中加入含有12克NaOH的溶液,可得到Fe(OH)_3沉淀多少克? 一、从一种反应物的给定数量求另一种反应物的数量,从而确定不足量。具体又可分两种情况讨论。 1.从一种反应物的给出量求另一种反应物的需用量,把得出的需用量与它给出的数量进行比较。解设和2MFeCl_3溶液100毫升完全反应需  相似文献   

12.
在化学计算中,凡涉及因两种反应物配比关系不同,决定产物种类不同时,若已知或从已知条件判断出反应物均参加了反应,则可采用构建一些特殊化学方程式并利用原子守恒的方法求解.下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3.
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 分解反应。其中酸、碱、盐以及酸与碱性氧化物之间的反应,属于 复分解反应。但是,复分解反应要想发生,除了生成物中有沉淀析出,有气体 放出,或有水生成外,反应物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酸与碱性氧化物、酸与碱、酸与盐之间的反应,反应物只要有一种  相似文献   

14.
反应物的转化率是指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反应物转化为产物的百分率——平衡转化率(以下简称转化率),显然转化率表示在平衡时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虽然平衡常数也可代表反应进行的程度,但对某一种反应物转化为产物的情况,转化率描述的更具体,例如某温度时,反应物的初始浓度不同时,转化率会有所不同,其变化可以体现为化学平衡的移动,而平衡常数则不变,因此,有时转化率的作用是平衡常数代替不了的。文献[1]中对转化率的定义大体分为两类:一类以反应物的量(n)定义转化率(αn);另一类以反应物的浓度(C)定义转化率(αc)。…  相似文献   

15.
在同一条件下,当某一反应物的加入量从少到多时,会依次发生几个反应,这就是分步反应。分步反应中的后几个反应能否发生与某一反应物的量有关,而产物的种类可以通过反应物的量的配比加以控制。确定产物的种类是解答这类题型的难点。倘若利用数轴来确定产物,则是突破这个难点的好方法。现介绍如下。 首先从磷酸与NaOH溶液混合反应谈起。这两种溶液混和时,可因其物质的量之比不同而发生如下三个反应。 H_3PO_4 NaOH=NaH_2PO_4 H_2O……① H_8PO_4 2NaOH=Na_2HPO_4 2H_2O……② H_3PO_4 3NaOH=Na_3PO_4 3H_2O……③ 从上述三个反应可分别确定出如下比值,并称其为特定点(a)。n为反应物的物质的量。  相似文献   

16.
一、一个概念 复分解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可简单表示为:AB+CD=AD+CB. 二、两个特点 1.双交换:复分解反应是酸、碱、盐之间在溶液中通过交换离子进行的,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两种化合物. 2.价不变: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7.
一、定义复分解反应是指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它是四大基本反应之一。二、基本模式AB+CD=AD+CB三、判断依据1‘反应物、生成物种类都且只能是两种。}反应物、生成物都是化合物,没有单质。3反应中,反应物相互交换成分,组成新物质。四、实质在溶液中进行的复分解反应,大都是酸。碱、盐电离后进行的离子间的互换反应。当溶液中存在某些离子能相互结合而使其浓度迅速减小时,反应就向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从而发生复分解反应。五、能发生或进行到底的依据复分解反应要进行,电离出的离子混合后,…  相似文献   

18.
对于某些较复杂的或氧化数不能确定的化学方程式,配平往往较困难。为此,本文介绍一种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新方法——半反应法。对任何一个化学反应,用我们已有的化学知识,都可以将其分成两个半反应。分别配平每个半反应,然后加在一起就可以得到一个正确的化学反应计量方程式。在分第一个半反应时,要根据产物(或反应物)中包含的元素(不考虑氢、氧两元素),找出对应的反应物(或产物)。剩下的其它物质就组成另一个半反应(一种物质在两个半反应中可同时出现)。如反应 FeS_2+HNO_3→Fe_2(SO_4)_3+NO+H_2SO_4应用已有的化学知识,我们知道产物  相似文献   

19.
循环反应是指一个反应的某生成物在另一反应中可生成该反应的某一反应物的两个反应,具有互为连续、循环进行的特点.有些循环反应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的叠加把中间物质消去,直接显示起始反应物和最终生成物之间的定量关系,即写出总反应方程式再利用定量关系进行解题.  相似文献   

20.
有些化学老师在讲解化学反应方程式时,强调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量要相等,即方程式两边要配平,或强调反应方程式中的电子得失数应平衡。但是,当KMnO4和H2O2在酸性浮液中进行反应时,可以写出两个反应方程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