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著名的遗嘱诗,是宋代爱国诗人陆游的七言绝句《示儿》。诗曰:"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是诗人在1210年,即在他85岁临终时的遗嘱,也是诗人在生命  相似文献   

2.
1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1.1热爱祖国的教育"位卑不敢忘忧国"是南宋诗人陆游一生爱国忧民的真实写照,他在《示儿》一诗中写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相似文献   

3.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七绝《示儿》,是我国古代著名爱国诗歌中最为广泛传诵的一篇。诗是南宋嘉定二年己巳(1209年)冬十二月二十九日(1210年1月26日)陆游逝世的那天,作于他的故乡山阴家中。  相似文献   

4.
一翻开一部南宋的历史,帝王将相都成了过眼烟云,而陆游的面目,却在满纸烟云中逐渐清晰。可以这么说,颓败的南宋王朝,放翁是文人中最能让人记住的一笔。关于陆游,最早的印象是他的诗《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又有梁任  相似文献   

5.
示儿诗摭谈     
李秉 《语文知识》2000,(11):17-19
示儿诗中最令人注目的首推陆游的诗: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陆游一生志在恢复失地,临终之际仍不忘对儿子殷殷叮嘱,一  相似文献   

6.
文化常识     
正"九州"为什么能代指"中国"?陆游的诗《示儿》中有"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的诗句。课本对"九州"的注解说"古代把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代指中国"。有些同学问:为什么"九州"能代指中国呢?"九州"具体说是哪九个州呢?上古时代,我国华夏族建国于黄河中下游地区,以为自己居住的地方居于天下之正中,是中原地区,就把国家的名字叫做"中国",而把它周围的地方称为"四方"。"九州"是中国  相似文献   

7.
《初中生》2002,(Z4)
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在临终前,写下绝命诗作,表明自己的远大志向。这些诗慷慨激昂,充满感召力,令人荡气回肠。 南宋诗人陆游,年轻时参加过抗金斗争。他在《示儿》中写道:“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沉郁而豪  相似文献   

8.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这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著名诗篇《示儿》。诗句中“但悲不见九州同”一句,有关资料解释为:我只有一种无法排遣的悲痛,就是没能亲眼看到支离破碎的祖国重新统一。但对“九州”一词具体指哪些地方没有详尽的解释,笔者翻阅了有关历史资料,查到了“九州”的具体含义:大禹治水时将露出水面的陆地分为九个地理区域,叫九州。夏朝时,九州指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到了西周,又加入了幽州与并州,却少了徐州和梁州,还称为九州。由此看来,九州指的…  相似文献   

9.
古往今来,许多人曾经写过示儿诗,反映了他们对子女的严格要求与殷切期望,用心良苦,语重心长。南宋诗人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诗人告诫儿子,成就学问在少年壮年时就要下苦功,但光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还是表面的,要彻底了解事物的本质还得亲身实践。“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这是爱国诗人陆游在临终前写下的一首传诵千古的《示儿》诗。诗中洋溢着激昂的爱国热情,体现了诗人至死不忘收复祖国山河的精神,并教育子女要以天下为己…  相似文献   

10.
难词难句解     
一 (1)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读。(第八册基础训练2) (2)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第十册第17课《古诗四首·示儿》) 例(1)中的“见”和例(2)中的“元”都是古汉语中的通假字。什么是通假字呢?古书上音同、音近的字可以互相通用或假借,这种互相通用或假借的字叫通假字。例(1)中的“见”与“现”假借,不读“见(jiàn)”,  相似文献   

11.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不悔报国心 法国著名哲学家萨特临终前,情绪非常低落.旁边的人安慰他:"你的哲学思想影响了一代人."萨特说:"我知道我的影响,可是和死亡相比,它实在不足一提."作为一名哲学的外行,我很难去考证这个故事的真伪.不过我想,如果萨特也读过陆游的这首临终绝笔《示儿》,一定会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12.
曹振国 《求学》2023,(S1):101-109
<正>导练命题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从《礼记》的“苟利国家,不求富贵”,到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从霍去病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到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从陆游的“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到顾炎武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一首首,一句句,浸润在字里行间的是化不开的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13.
古往今来,有许多名人非常讲究教子艺术,给后人留下了不少趣闻佳话。诗教名人写诗教子的事例很多,其中最著名的当推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示儿》诗。这首诗是最感人肺腑的。诗曰:“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这是陆游的绝笔诗,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决不因生命的告终而结束。联教古今名人以撰写对联的方式教子的事例也很多。无产阶级革命家吴玉章撰写一副教子对联挂在堂前:“创业难,守业亦难,明知物力维艰,事事莫争虚体面;居家易,治家不易,欲自我身作则,行行当立好楷模。”上联教育儿孙后辈,要艰苦创业,勤…  相似文献   

14.
“子不教,父之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育子女也是为人父母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古往今来,不少人借助诗歌这一特殊方式教育子女,留下了许多佳话。南宋爱国诗人陆游,85岁高龄时写了一首传诵千古的《示儿》诗:“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诗人临终前仍念念不忘收复失地,殷殷嘱托儿子要继承父志,为实现国家统一而竭尽全  相似文献   

15.
【教材解读】本诗堪称古代诗歌中的精品,其特有的写作背景,赋予了诗句极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可以视为诗人创作风格和人格精神的生动写照。一般地说,一个人与世长辞时,其遗嘱不外乎是遗产的分配,后代的前途,个人的功名,但陆游却不是这样“,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诗人直到临死,什么事都不理会,只有一件事还牵挂着:国家的兴亡、沦陷区的遗民。他唯一要嘱咐子女的后事是“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短短四句诗,洋溢着这位古代诗人的爱国热情和祖国定会统一的坚定信念,表现出诗人的鞠躬尽瘁、死而“不已”精神。诗句虽语言通…  相似文献   

16.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是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南宋嘉定二年,陆游85岁,已走到了人生的尽头。此时,诗人的豪情经过了一生的激荡,频繁的喷发,痛苦的沉淀和可贵的净化,能为创作提供最深沉的思绪和最纯净的情感,而他“60年间万首诗”的艺术功力又能使这种思想感情得到最完美的表达。精美的诗质和精熟的诗艺终  相似文献   

17.
“死去元知万事空”之我见长期以来,人们对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的名作《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一句理解为:诗人本来就知道人死去以后就什么也没有了。将“元”理解为本来,把“空”理解为没有了。我认为有点偏颇。让我们来看看陆游坎坷的一生再作评论吧。陆游生于仕...  相似文献   

18.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哪些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诗句?生: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生:还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生: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师:同学们都积累了很多古诗词。老师也给同学们提供了几首(投影显示) :有李白的《静夜思》;王维的“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崔颢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思乡是中国诗歌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  相似文献   

19.
一、古诗词 ,是品德教育的切入点1 .通过学习古诗词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古人常以“诗言志”,一首首精练隽永的古诗词 ,不仅是诗人才华横溢的结晶 ,也是他志向高远的体现 ,在我们熟知的唐宋诗人中 ,有立志为国驰骋沙场的辛弃疾、王维 ;有忧国忧民的杜甫、陆游 ;有藐视权贵的李白、苏轼……他们的作品 ,处处体现着高尚的情操和爱国情怀。生活在南宋的诗人陆游 ,始终如一地抱着对当时汉民族必然要光复失地的信念 ,在他 86岁临终前 ,写下了《示儿》这首诗 :“死去原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短短 2 …  相似文献   

20.
记忆一月     
1210年1月26日,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去世。他临终作诗《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表达其爱国情怀。他的诗现存9000多首,多写抗金报国、收复中原的满腔热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抑郁。1689年1月18日,法国启蒙思想家、法学家孟德思鸠诞生。他早年就读于尤里学院、波尔多大学,毕业后曾任律师。1721年因发表《波斯人信札》而出名。1748年,他完成《论法的精神》一书,该书可与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相媲美。1785年1月4日,德国语言学家、童话作家格林诞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