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口语交际能力是中职学生的重要语文能力,也是旅游从业人员必备的重要职业能力。学生只有通过不断地"说"才能学会表达,只有在交际中才能学会交往。文章旨在结合个人口语交际教学经验,探讨中职旅游专业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训练的策略,提出营造"说"的氛围、精选"说"的话题、搭建"说"的平台、教授"说"的技巧等方法,让学生敢说、愿说、悦说、会说,从而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2.
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听"与"说"是两大主干环节,"听"是被动接受信息的过程,而"说"则是主动向外界传达信息的过程,两者是一对相互依存并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关系。只有学生学会倾听、乐于表达,才能提高自身的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教学目的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3.
口语交际能力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一项最基本、最重要的活动。因此,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势在必行。本文笔者从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创造"说"的机会;鼓励学生课外阅读,让学生有话可"说";开展口语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传授技巧,让学生学会"说"等四个方面对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赵惠娟 《考试周刊》2012,(50):46-47
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不仅是中职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且对中职学生今后择业、就业、进行社会交往、实现人际沟通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应从学会倾听、学会表达与交流入手,逐步提高中职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5.
让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教学提出的总目标。口语交际是"听话"与"说话"的发展。它不仅要求训练学生听和说的能力,而且要求在口语交流中培养学生语言交际的能力。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其基本特点是听说双向互动,只有交际双方处于互动的状态才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对口语交际总的要求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这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这个目标体现了现代社会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新要求.小学低年级学生正是处于语言培养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更应创设多种多样的情境,引起学生口语交际的欲望,激发他们口语交际的热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口语交际,学会"说话".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化公民的必备素质。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口语交际教学是培养学生基本素养的重要途径。面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开展口语交际教学。一、营造生活的情境,让学生想说口语交际是言语双方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过程。言语双方要想达到沟通目标,就必须学会倾听,学会分析,并能及时作出反应。这种能力只有在人与人的交际中不断地实践才能形成。  相似文献   

8.
古影媚 《广西教育》2013,(10):78-78
语文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作为一个重要目标,要求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这就意味着学生要学会"说"。"说"是中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农村学生的说话能力长期滞后于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具有日常口语交际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这个目标体现了现代社会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新要求。那么我们如何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呢?在教学中我做了这几方面的尝试。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要想让学生肯张嘴乐于说,只有把学生带到触手可及的生活情境中,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学生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中将"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确定为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说明了口语交际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口语交际是听话、说话的发展,生活则是口语交际的大舞台,只有将口语交际生活化,才能使学生产生兴趣,形成基本的口语交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使学生具有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这一观点,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口语交际的培养和重要性.因此,小学语文教学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毋庸质疑,从低年级抓起,把口语交际抓牢抓实,无疑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的必需.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中将“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确定为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说明了口语交际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口语交际是听话、说话的发展,生活则是口语交际的大舞台,只有将口语交际生活化,才能使学生产生兴趣,形成基本的口语交际能力。在教学中,我努力将生活引入课堂,不断提升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交流是一个人生活在社会群体中必不可少的能力,而口语交际又是人际交流的最主要方式.小学是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进行规范训练的关键阶段.新课标对小学口语交际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简单地说,交流就是听懂对方的话,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正所谓,言之有理,方能以理服人;言之有序,才能让人听清洞明;言之得体,就会使人心悦诚服.有了低中年级的语言积累和初步训练,到了高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要侧重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长期以来,在小学高年级口语交际教学中,我抓住"四性"来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4.
口语交际是小学语文教学"听、说、读、写"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素质教育中积极倡导的一项能力.本文就笔者教学工作中的实践经验总结,从如何利用课内外资源等方面,为学生创造各种口语训练的条件,不时地抓住身边的有利因素,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探讨适合农村小学口语交际的几种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中职学生的语文口语交际能力的锻炼、熟悉对他们来说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也是中职院校教学计划的重点。口语交际能力主要是指由教师引导,开展与口语交际有关的交际氛围以及交际活动等一系列方案,培养学生掌握语言基础以及听与说的能力,这些都是中职语文口语能力培养必需的途径,是重要的教学目标。口语交际具有情景性以及实践性等特点,它们都是以文化的素养为基础的。但是在我国现阶段的中职语文口语交际能力还不能达到比较专业化的标准。本文主要阐述了中职语文口语交际能力教学的现状以及提高语文口语交际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师要循课标、思方法激活口语交际课堂,努力打造有效的口语交际课,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究竟怎样才能上好口语交际课呢? 一、创设多种情境,激发交际兴趣,实现"我要说" 口语交际情境的创设,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是使学生想说、敢说、乐说的重要因素.学生只有在心理上产生需要时,才能以极大的热情参与课堂教学,打开话匣子,变"要我说"为"我要说".创设情境,能让学生从感受、体验形象开始建立相应的联系,使词语与形象联系起来,使语言与思维随之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每一位现代人不可或缺的素质之一。课标指出:学生要"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因此,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学中,在日常生活中,重视学生的口语训练,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愿意说话,学会说话,善于说话,通过口语与别人交流,就显得非常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让口语交际有意义呢?一、营造氛围,让学生愿意说1.激发动机,让学生想说动机是推动学习积极性的内部驱动力。通过正面教育,学生明白具备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是未来人才表达交流所必备的素质。在明确重要性的过程中,穿插一些名人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应当具有日常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的进行人际沟通与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是口语交际的重要任务。但是.小学生受知识量、感知面的影响,在口语交际中,表达的意思不完整,不连贯,前后矛盾,不尽人意。我认为,只有让口语交际成为学生的最爱,才能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下面我就来谈谈本人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口语交际,顾名思义,即"口语"加"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只有交际双方处于互动状态中的"听""说",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因此,老师应摆脱目前重"口语"轻"交际"的口语交际教学的片面认识,更多地关注"交际"目标,创设一个个多层次、多角度的"交往学习"氛围,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20.
让小学生学习口语交际的词语和用学会的词语说一句完整的话,是现在小学语文教学重点之一,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培养学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现行教材中有专门的口语交际训练,这些内容都是编者精心设计的。老师做的只是给学生创造口语交际实践的机会,这样才能拓展学生口语交际的空间,让学生敢说、会说、善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