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看灯     
时间 当代,晚上 地点 玉溪市区某地 人物 小溪,女,18岁左右,某艺队队员 小兰,女,20多岁,某艺队负责人 老郑,男,60岁左右,回乡探亲的教授 艺队舞蹈演员若干人 (幕启:平台上放着演员们的外衣,小兰的包.小溪的手机等。(欢快的音乐声,舞蹈队舞蹈。  相似文献   

2.
常丽 《滇中文化》2005,(2):23-24
宁州镇化中心艺队有17个演职员,属于业余性质.组建于九十年代初,至今已有10多年的演出历史。  相似文献   

3.
请帮个忙     
薛琴 《滇中文化》2005,(4):18-20
时间 当代 地点 张大爹家 人物 张大爹——男.50岁农民 张大妈——女,50岁左右(张大爹之妻) 吴干部——男.30多岁.某信用社主任 [舞台上一幅小康人家摆设.一面屏风上贴着一幅对联,屏风前,桌子一张,椅子两把。(张大妈一边摸头发,一边上。见老头儿迟迟没跟出来,对里面喊道。  相似文献   

4.
看灯     
成建 《滇中文化》2000,(4):32-34
时间新世纪第一个春天的某日晚上。地点玉溪市区内某地人物小溪。女,20余岁。某单位文艺队业余演员。小兰,女,30岁左右,某单位文艺队负责人。老郑,男,近60岁,回乡探亲的教授。业余文艺队舞蹈演员8至12人(含小溪、小兰)幕启:音乐声,舞蹈队舞蹈上。  相似文献   

5.
一直在玉溪工作和生活,而且是从事业余艺创作的我竟然没有上过龙马山,也没去过白龙泉。这说起来,连自己也觉得荒唐。话又说回来了,是不是从事艺创作的就应该无孔不入,到处都去一遍才行?当然不一定。世界很大,稀奇的景物无处没有,去得完,看得尽吗?不过,就在玉溪东北边,多少人赞美过的龙马山倒确实应该去一回了。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政策的不断深入,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的艺活动蓬勃兴起,艺事业发展迅速,特别是农村艺演出相当活跃,仅澄江这个只育十四万人口的小县来说,农村艺队就达80余支。这一大批艺队,虽然说有的演出水平不高,但她们在当地农村很受群众欢迎,特别是中老年群众尤为喜爱,这些农村艺队的兴起,对于占领农村思想化阵地,丰富群众精神化生活,  相似文献   

7.
玉溪的北城.是滇中地区一个融悠久历史和辉煌灿烂化的古镇,自古以来,北城镇都以她那在家厚重的历史化.独特的古建筑风格.茶马古道的咽喉要道和重要的物资集散地显于世.“北城有个高古楼.半截插在天里头,初一烧香,十五才下楼,抬头望望高古楼。帽子掉在沟沟头”.就是茶马古道上的马邦在省内外的传播而形成的.虽带有些夸张的成份.但这种高古楼的特有历史化已深深地印在人们的大脑之中.但如今来到北城参观高古楼的游客们却望楼惊叹:  相似文献   

8.
你去过北城的大湾山吗?你吃过玉溪特产大湾山梁果(山楂果)吗?只要你拿起大湾山梁果细心一看,就会感到这山梁果又大又泡,掰开一尝酸中有甜,味道特别好吃,再加外观与其它山梁果不同。如果你仔细一看就会感到惊奇。山梁果上有一手指印.下面有一小节茅草插在上面.这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相似文献   

9.
执法要严!     
执法要严!《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讲了孙子的一个故事(真事):他来到吴国,以兵法进见吴王。吴王问他如何带兵,他就以宫女列队操练,以作示范。宫女分成两队.并以吴王的两个爱姬为队长。当孙子两次击鼓指挥时,宫女们哗然大笑。孙子下令斩队长。吴王大惊,请求勿斩。...  相似文献   

10.
由中央乐团交响乐队和室内乐队常任指挥、著名钢琴家石叔诚(47岁),中央交响乐团首席小提琴、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演奏员梁大南(对岁),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队首席小提琴、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演奏员郑凯林(49岁),中央芭蕾舞团首席大提琴独奏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大提琴学会理事、国家一级演奏员孙宝淇(54岁),中央乐团室内乐队首席中提琴张安祥(对岁)等5人组成的中国音乐家小组,应阿根廷、_委内瑞拉、古巴和墨西哥等国的邀请,于去年年底访问了上述拉美国家。这是新中国建国以来,首次出访拉美的…  相似文献   

11.
《寻根》2016,(2)
正旧时,镇江城郊及东乡、南乡一带民间建房造屋时,有一个很有趣的民俗现象,即瓦木匠掌尺师傅会一边劳作,一边说出一连串的"吉语喜话",以示向主家道喜贺吉。当地人把这种现象称为"说喜话",又叫"说好"。过去,镇江民间建房造屋,大都聘请苏北扬州、江都手艺精湛的瓦木匠师傅承建。他们在建房造屋时擅讲"吉语喜话",久而久之,建房造屋"说喜话"的习俗,便在镇江城郊及周边农村传开,并传承给土生土长的镇江手艺人。听健在的老瓦木匠师傅讲,镇江建房造屋"喜话"一般  相似文献   

12.
小站     
侯敦 《滇中文化》2005,(4):13-15
时间 当代、下午 地点 小站候车室 人物 查老板,男,60岁,不喜欢外露的商业个体户。农民打扮,憨厚朴实在表面.精明能干于内心。简称查.操玉溪话。 小金花,女,22岁,初经商的地摊个体户.俏丽、清高,穿着时髦华丽;端庄高雅于表面.无知笨拙在言行。简称金,操昆明话。  相似文献   

13.
笔墨纸砚,是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它们各有并共有与之配套的种种器具,可以笼而统之将之合称为“文房用具”。我正在阅读学习的一本华慈祥先生所着的《文物鉴赏丛书·文房用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年版),还有一部朱季黄(家溍)先生主编的《中国文房四宝全集.4.文房清供》(北京出版社2008年版),都是专门讲这些用具的。  相似文献   

14.
《艺器·造艺~台湾当代陶艺展》于盛春时节,在中国美术馆开幕了。这个由台北县立莺歌陶瓷博物馆策展,邀请16位台湾当代杰出陶艺家展览的70组(件)作品的活动,展示了台湾当代陶艺的崭新气象。  相似文献   

15.
李有观 《世界文化》2010,(11):43-44
欧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1)是美国著名小说家,195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位世界闻名的作家还曾经当过“业余间谍”。  相似文献   

16.
美丽的眼睛     
杨宏 《滇中文化》2005,(4):16-17
时间:当代某天清早 地点:某市医院花园一角 人物:甲,女,18岁(盲人) 乙,男,23岁(肢残人) [幕启:甲坐在医院花园的石凳上呼吸着清早新鲜的空气.恰然自得。  相似文献   

17.
中国江西省杂技团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始建于1961年。30年寒来暑往,春华秋实,江西省杂技团终于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出风格和鲜明的民族特色,成为一个杂技。魔术。滑稽等门类齐全的演出实体、实力较强,继承功能好,创新意识浓,一团有多队,一人能多艺。在全国第三届杂技比赛上,江西省杂技团参赛的3个节目全部获奖。其中《转动地圈》荣获“金狮”奖和文化部颁发的“创新”奖以及中国杂技艺术家协会特别设立的全国唯一的“创新”奖杯,成为全国获奖最多的优秀节目之一(该节目在第三届吴桥国际杂技比赛上又夺得“金狮”奖第一…  相似文献   

18.
兄妹     
时间 当代.某日下午 地点 彝族村寨路口 人物 甲,女,18岁,山区彝族、肢残人(穿彝族服装) 乙,男,18岁,城市人、肢残人(城市青年打扮) [幕启:青山,小溪,一块搭在小溪上供人过往的桥板被山洪冲塌。  相似文献   

19.
陈福季 《寻根》2000,(6):92-93
一九九九年,著名女作家苏雪林逝世,不少媒体称她享年一O四岁。一九九八年,苏雪林曾回到阔别六十多年的家乡安徽。《寻根》一九九九年第四期也曾刊出题为《苏雪林一O三岁回故乡》的报道。但有关工具书载.苏雪林的生年多为一八九九年。 “苏雪林(一八九九),原名苏梅,笔名绿漪、杜若、天婴、灵芬等。雪林是她的字。她原籍安徽省太平县岭下村。”(盛英等编:《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史》.天津人民出版社) “苏雪林(一八九九)……”(马良春、李福田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天津人民出版社) “苏雪林(一九OO-).女作家,…  相似文献   

20.
红塔区工团是一个长期活跃在广大群众中的专业艺团体。90年队改团后,取得了巨大变化。从88年前5万余元的固定资产.发展到现在近四百余万元的固定资产。近十多年来。该团晋京参赛演出前后四次.出省参赛和交流演出14次.出国访问演出1次,参加第十一届亚运会艺术节在北京演出12场次之多。结束后。受到中央领导江泽民、李鹏等的亲切接见.并一起联欢。同年7月8日由中央电视台到玉溪拍摄了反映我团的专题片《初绽的红山茶》在中央电视台《旋转舞台》多次播出。我团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