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感恩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是提高学生品德修养的重要内容。语文课中的感恩教育,要在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感恩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为落实市《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根据二期课改"让课程适应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结合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我对五年级第二学期语文课中《享受心安理得》一课进行了课文资源的挖掘,大胆尝试了"挖掘课文资源,有效开展感恩教育"的研究,旨在让学生了解感谢别人不但能使别人快乐,也会让自己快乐;并教会学生排解忧愁的几种方法,让学生有快乐的心态面对生活。同时让他们学会感恩,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感恩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恩教育是中学德育的重要平台,语文课是感恩教育的重要资源.在语文课教学中培养感恩教育,要做到选好感恩素材,充分利用素材进行讲解,最后要运用作文教学升华感恩之情.  相似文献   

4.
<正>教材选编了大量文质兼美的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所涵盖的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和精髓。教学中,教师要挖掘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的教育价值,充分发挥其教育儿童、感受革命文化、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一、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的教育价值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灵魂,其中所体现的民族精神对学生有怎样的教育价值呢?  相似文献   

5.
初中是青少年人格养成的重要阶段,孝亲感恩也是高尚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作为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本文主要研究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孝亲感恩类课文,统计数据并提出策略。  相似文献   

6.
革命传统教育题材类课文是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的重要内容,然而这类课文的教学会面临困境。在革命传统教育题材类课文中融入项目化学习有利于实现教学突围,具体而开放的项目任务能提升学生积极建构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革命传统教育题材类课文的学习中感受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内核。  相似文献   

7.
李丽红 《江西教育》2023,(43):42-44
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足见国家的育人导向。然而,教师要讲好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却并不容易。在教学中,教师既要保留独属于语文课的“味道”,又要让学生学有所感,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本文从言语实践、思维的发展和精神的落地三个方面入手,力求让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在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的教学中得到凸显。  相似文献   

8.
延伸与渗透     
适当延伸,精心渗透,是语文课进行思想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根据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要求,紧扣语文课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深入挖掘课文语言因素和思想教育因素的最佳结合点,在适当延伸的讲析中恰到好处地渗透思想教育,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在增强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同时,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水平。 一、在作者介绍中适当延伸。课文作者不必一一介绍,但对重要作者,往往需要在有关作者介绍的课文注释的基  相似文献   

9.
感恩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投之以木瓜,报之以琼琚”、“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些都是古人对感恩的最好诠释.感恩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当前,对中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传承感恩美德,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以语文教材教学为种子,播种学生感恩的心 第一,培养学生感恩自然的情怀. 语文教材中《春》《济南的冬天》《周庄水韵》《苏州园林》《山峡》《树林和草原》等课文将美丽的景色美伦美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在品读感悟中,感恩自然之心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10.
读书内化,是一个重要的语文教育理念。语文课上,主动读书,内化语言,应是学生的基本活动;指导学生读书,帮助学生内化,则是教师的主要职责。那么,阅读教学中如何实现学生对课文语言的吸收内化呢?  相似文献   

11.
<正>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是统编版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传统、赓续红色基因的重任,是坚定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媒介。由于此类课文特殊的历史背景,第一学段学生在课文的内容理解和情感认知上存在较大障碍。如何根据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特点有效施教,强化学生的文化认同,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和精神成长的融合、共生呢?笔者以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谈谈第一学段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同时又强调了语文课程具有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虽然,笔者也反对过去那种过分强调语文课的思想教育功能的做法,但我依然认为,除了思想政治课,语文课的思想教育功能是其他任何一门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如何在语文课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教育,仍然是我们语文教师不容忽视的重大课题。那么,怎样正确引导学生,走出语文教学活动中可能产生的思想教育误区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一、走出特殊课文的解读误区容易产生思想教育误区的特殊课文并不是很多,但却不乏有关名人的…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教科书是少年儿童的重要读物,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认知能力及道德品质.一百多年来的小学语文教科书中,都不乏新疆题材课文.新疆题材课文承担特殊的教育功能,是对小学生进行边疆教育的重要载体;同时,这些课文展现着不同时期的新疆风貌,是少年儿童认识新疆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14.
语文学科的学习主要是对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精髓的传承,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语文教材的许多课文中都有一定的体现,教师需要合理利用课本内的素材,实行感恩教育,帮助学生培养感恩意识。主要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中感恩教育的应用策略,从感恩教育在实际教学中的必要性出发,深入地探索具体的应用细节。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鉴赏美,评价美,创造美的能力的重要阵地,而对美的炽热追求又是青少年的重要特征之一,因此,中学生理应对语文课有强烈的兴趣。但是,现在许多中学语文教师却普遍反映学生对学习语文不感兴趣。笔者认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老师在教授课文时不能使学生得  相似文献   

16.
时下,"感恩"突然成了教育的热门话题,有的学校让孩子每天带生鸡蛋上学,体会父母呵护他们的一片苦心;有的学校专门设立了"感恩节";有的学校让学生给家长写"感恩信";甚至有的学校以"剖腹产手术DV"为题材教育孩子感恩……  相似文献   

17.
王水丽 《考试周刊》2014,(52):34-35
<正>浙江省特级教师唐懋龙曾这样描述时下的一些语文课:"一个傻乎乎的老师带着一群傻乎乎的学生,在上着一堂傻乎乎的语文课……为分析而分析的语文课就是把课文一个个句号变成问号,再让学生把一个个问号变为句号。"这道出了语文课的问题——教课文,不教语言;教知识,不教思维。《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的同时,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教给学生必要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语文课堂应该是发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作为基本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如何体现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今课文课程改革的关键。对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有点滴体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感恩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是高职院校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针对高职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现象,找到导致感恩教育缺失的原因,对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感恩教育,培养感恩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设计理念:常识性课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章体裁,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但其本质还是语文课,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是语文课的根本任务。把握课文传递的知识和说明方法,渗透科学精神等,只是常识性课文教学的一大任务,而不是唯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