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林柯 《教师博览》2022,(26):60-61
<正>和朋友聊天的时候,爱思考的袁江老师突然冒出一句:“我们现在这样说话叫‘聊天’,为啥不叫‘聊地’呢?”这个问题有意思。我想,“天”代表的是一种自由,有一种无拘无束的感觉,而“地”总有许多边界和限制。人们喜欢自由,自然也就喜欢聊天。尤其是趣味相投的朋友之间,聊天不仅能够增进友情,加深相互了解,而且在彼此的互动中还会有新的感悟和发现。和有格调的人聊天会有很多收获,会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这种聊天其实是另一种读书,而且是更有价值的一种读书。  相似文献   

2.
<正>作为父母,您是否遇到过这样的疑惑?明明孩子小时候还跟爸爸妈妈无话不谈,在学校发生的点点滴滴都会跟家人分享,有不开心或者难受也会跟爸爸妈妈说,但是随着孩子一点一点地长大,尤其是到小学高年级之后,孩子不怎么跟大人说话了,有时候大人主动跟孩子说话,说不到几句就不欢而散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原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家庭教育模式,亲子沟通方式,双方当时的心理状态,沟通的时机、场所等沟通氛围,沟通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刘艳 《宁夏教育》2013,(11):74-74
很多父母觉得和孩子沟通闲难,不能理解孩子为什么与朋友聊天时兴高采烈,说起活来滔滔不绝,而跟父母却没活可说。究其原因,不是孩子不愿意跟父母说话,而在于父母不肯给孩子倾诉的机会,没有耐心听孩子说话。其实,良好的亲子沟通,可以从倾听开始。  相似文献   

4.
你看见这个题目,一定觉得很可笑。说话就是说话,怎么还要问“为什么”呢?不,不可笑。说话是有目的的。目的不同,就要用不同的句子。所以,要讲“怎样造句”,就要先谈谈“为什么要说话”。我们上学的第一天,老师往往都要问我们每个人叫什么名字,还让我们试着写下来,并交给老师,老师还会夸奖我们聪明呢。我们在心里会说:上学真有趣啊!现在,我们来想想看:老师为什么要问“你叫什么名字”那句话呢?因为她不知道我们的名字,所以才要问问,想让大家告诉她。这就是老师说那句话的目的。我们为什么要说“我叫×××”这句话呢?因为老师不知道我们的名…  相似文献   

5.
裴春梅 《家教世界》2023,(Z2):70-71
<正>作为一名中学心理教师,从业27年,在帮助孩子解决心理问题的同时,我也会遇到一些有家庭教育困惑的家长,他们会向我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问得最多的就是亲子沟通问题:“为什么我的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为什么他小时候什么都对我说,而现在什么都不愿跟我说?”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必然,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和知识经验的积累,  相似文献   

6.
学生面对作文题,常常一筹莫展。有什么办法能让他们爱上写作呢?笔者在探索中发现把“聊天”引入习作指导,能收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所谓“聊天”,就是教师寻找一个合适的话题,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与学生聊作文,在聊天中学生能自然巧妙地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怎样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呢?。  相似文献   

7.
《当代职校生》2013,(6):22-22
有人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四川人说普通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呢?我以为有如下原因:一是四川人爽快的性格,说话语速特别快,因此你要让四川人讲出抑扬顿挫恐怕会有些困难;二是一些电影的方言版让很多人大呼亲切,而“川普”电影也总会让人啼笑皆非,于是,很多人就操起了一口流利的“川普”。  相似文献   

8.
不少父母都感觉跟孩子讲道理是非常难的一件事:父母说得天花乱坠,孩子这耳朵进,那耳朵出;一不留神,孩子还逮着个错,反吵父母半天。有些父母能与孩子说得眉飞色舞、热火朝天,有些父母却很少与孩子讨论什么。他们与孩子说话,往往说上个三五句,孩子不耐烦,父母也没词了。这些父母也很着急: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和孩子深入讨论呢?怎样让我们的亲子沟通更有趣呢?在下列方面好好体悟摸索,相信你们与孩子的心灵会越来越近,“越说越投机”不是什么难事。体会家庭游戏的魅力家庭游戏是使家庭成员达成美好沟通的桥梁。孩子的天性就是喜欢游戏,他们需要在游…  相似文献   

9.
我们在生活与工作中经常看到这样的学生:他们很好说话也很会说话.也就是说口头表达能力很好.无论词汇与逻辑性都很好.但就是作文总是写不好.书面表达很差。好多人不理解是怎么回事,把自己说的、想的写出来不就是作文吗?是啊.就这么简单。那为什么这些学生做不到呢?我认为其中有一点很关键.那就是我们的语文学习缺少或者就没有“实践性”。  相似文献   

10.
看过《开心辞典》的人都知道,这个节目涉及的知识极其广泛,要想闯关绝非易事。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愿意去参加呢?除了闯关成功后能获得价值不菲的大奖之外,我的感觉就是:参加这个节目确实能给我们带来充实与快乐。所以,为什么不让我们的英语测试也像《开心辞典》那样“快乐而充实地进行”呢?效仿几手,未尝不可——[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少年儿童研究》2010,(9):51-52
我的女儿今年三年级,有时候说话没大没小的。有一次她同学的妈妈问她:“明天是不是不上体育课啊?”结果她没头没脑地来了一句:“你问我,我问谁啊?”场面很尴尬。我们平时也很注意她的礼貌教育,为什么还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相似文献   

12.
梅子姐姐:你好!自从上了初中后,和妈妈吵架的次数越来越多了。每次想和她谈谈心事,总是聊没多久就产生分歧,忍不住就会大声说话。唉,吵完之后,自己也后悔。是妈妈呀,我不可以这样。可妈妈总是否定我的观点,总是说我这样那样不行、不对,还说我不体谅她不理解她,我就总是忍不住和她吵架。我也知道妈妈的辛苦,可是,我的烦恼痛苦又有谁知?这难道就是人们说的“代沟”吗?每次看到书中那些关于母爱的内容时,总是感触良多,为什么别人家就可以那样开心快乐呢?就没有代沟呢?  相似文献   

13.
剪指甲     
每周三都是我给孩子们剪指甲的日子。以前,我要一个一个地请他们到我这里。现在,我只要说一声“谁的指甲长了,快来找我剪”,孩子们就会检查自己的手,指甲长了的就主动找我来剪。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呢?原因在于现在剪指甲的时候,我都要和他们说上几句,聊一聊天。...  相似文献   

14.
安平 《学前教育》2011,(7):80-81
在幼儿园的绘画活动中,常听到教师对幼儿说:“安静!不要说话。”显然,教师认定上课说话是违反纪律的不良行为。可为什么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说话现象屡禁不止?为什么幼儿一定要在绘画时说话?说话与绘画有怎样的关系?教师又该如何介入幼儿在绘画时的说话行为呢?由此,我们展开了一点粗浅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老师,虽然我已经写了两三年的作文了,但还是不知道作文该怎么写?”作文课上,一向对作文头疼的马林问老师。“你每天都说话吗?”老师亲切地问马林。马林一脸疑惑“:说啊,天天都要说话、聊天。”“都聊些什么?”“什么都聊。和同学在一起就聊新鲜搞笑的事,聊新动画片,新玩具,新游戏什么的;和爸爸妈妈聊天,就聊生活和学习上的事……”马林越说越兴奋。老师打断马林的话:“好,你已经写了一篇精彩的文章。”马林一听蒙了:“没有啊,我没有写文章啊?”老师说“:其实,我们每次跟朋友和爸爸妈妈聊天的内容,都是很好的作文素材!我们说的时候叫‘话’…  相似文献   

16.
耳耳 《父母必读》2012,(6):136-138
在隔代教育的问题上,好像多是年轻人困惑的声音:“老人带孩子到几岁好呢?”“为什么老人总溺爱孩子?”“该怎么跟老人沟通孩子的教育问题呢?”其实,老人带孩子也有他们的苦衷和困惑。多听听他们的心声,或许会为你带来和老人相处、沟通的新感受,想出更好的办法。  相似文献   

17.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现在的事实是我们很多学生不是没有作文素材。可就是不会用。看了人家所写的优秀作文后,往往会发出感叹:这些素材我也都有啊!我怎么没有想到这么用呢?一句话,就是还不是“巧妇”。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巧妇”呢?  相似文献   

18.
唐小棠 《小读者》2011,(12):62-62
蘑菇头的姑姑.送给他的新年礼物——一直会说话的澳洲鹦鹉。蘑菇头很喜欢它,每天跟它说话.聊天。但是鹦鹉总是对他不理不睬。蘑菇生气了……可是最后又是无可奈何的走掉.回到书房好好学习去了.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9.
《父母必读》2009,(4):154-156
在亲子共读的实践中,妈妈和宝宝们“玩”得如何?我们收集了妈妈们的感受和困惑,请阿甲再来聊一聊。  相似文献   

20.
聊天,在英文中叫Chat,东北人叫“唠嗑”,还有人称“侃大山”或者“拉家常”。不管是哪种叫法,聊天就是聊天,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参与者,围绕某些话题所进行的交流活动。一直以来,“聊天”二字难登大雅之堂,自然也就没有引起人们的充分重视。研究生同学由于学习生活的特殊性,该聊时候的不聊,不该聊的时候聊了,聊了不该聊的,越聊越无聊等问题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