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是一种用兽皮或纸板做成人物剪影用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站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乐器演奏,有浓厚的乡土气息。皮影戏在我国各地广泛流行,并因各地声腔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2.
《辅导员》2014,(13):62-62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灯影戏”“土影戏”,有的地区叫“皮猴戏”“纸影戏”等,是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版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剧目、唱腔多同地方戏曲相互影响。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用手操纵戏曲人物皮影,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相似文献   

3.
《辅导员》2014,(Z1):62
正皮影戏,又称"影子戏""灯影戏""土影戏",有的地区叫"皮猴戏""纸影戏"等,是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版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剧目、唱腔多同地方戏曲相互影响。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用手操纵戏曲人物皮影,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它是我国历史悠久、流传很广的一种民间艺术,并远播海外,成为世界性的艺术。皮影不仅具有使用价值和欣赏价值,而且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国民间皮影造型考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民间皮影流传千百年来,形成了各种区域性流派。在造型风格上,早期皮影有着相对的一致性。明清以后,以河北滦州和陕西华阴、华县为中心形成了北方皮影和西部皮影两大区域流派,影人造型也形成了明显的地域性特征。由于皮影艺术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受到方士幻术和宗教文化的影响,使得民间皮影在造型上具有浓厚的民俗特征  相似文献   

5.
<正>皮影艺术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与当代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面临着传承断裂的困境。为了传承并弘扬这一民间艺术,武汉市光谷第十五小学结合学情,开设了校本皮影课程,并开发了相应的校本教材,研发了皮影教具。一、开设校本皮影课程的缘起皮影艺术因其艺术形态的特殊性,在形态、制作和表演等方面体现了语文、美术、音乐、舞蹈、手工等学科的融合。皮影人物的动作、情绪等均可通过皮影操作者的灵活操作呈现在幕布上,  相似文献   

6.
冀东皮影是流行于河北省北部地区,并为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民族艺术形式。这一剧种起源于河北滦州,后来在隶属滦州管辖的乐亭县又盛行起来,因此有“滦州影”、“乐亭影”之称。因为它的影人、道具是用驴皮制成,并且遍布于冀东各地,所以又称“冀东皮影”。 影戏的起源有许多不同的传说。一说始于楚汉相争时张良在城楼设影人迷惑敌人;一说源于西汉文帝刘恒时,宫妃巧剪桐叶作人形映于纱窗之上,哄着太子玩耍;又一说  相似文献   

7.
中华绝活     
“咣咣咣——”好戏开场啦!表演者在幕后控制着用皮革制成的“皮影人”,在后背光的照射下,幕布上的影子惟妙惟肖,上演一出出精彩的皮影戏。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皮影戏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拥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8.
猪八戒吃西瓜的事被曝光后,他觉得很没面子,就下决心用实际行动改正缺点,争回这个面子。这天,他们师徒四人走累了,又饥又渴,便坐在路旁树阴下歇息。猪八戒见机会来了,就自告奋勇去找果子,给大家解渴充饥。猪八戒来到南山坡上,找了半天,一个果子也没找到。他抬头朝山崖上望,看见山崖石缝中长出一株小桃树,上面结了几个水灵灵的红桃子。猪八戒说了一声“长——”,一挺身竟长得和山崖一样高。他伸手把桃子摘下来,数了数,四个,正好师徒四人每人一个。猪八戒变回原形往回走。他一边走一边嗅桃子,嘟囔着:“这回可不能自己吃光了,得忍着馋,别动吃的…  相似文献   

9.
《初中生》2015,(7):56-60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由人操纵兽皮或纸板做成的玩偶进行表演的戏剧表演形式,是中国汉族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之一.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用手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  相似文献   

10.
李惠 《湖北教育》2023,(10):63-64
<正>为传承皮影非物质文化遗产,帮助学生积淀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武汉市光谷第十五小学着力构建“智能皮影”校本课程,将皮影技艺传承与现代科技应用融为一体,用科技赋能皮影道具的制作、皮影戏的编排与表演等。一系列实施“智能皮影”校本课程的创新举措,既激发了学生了解皮影文化、学习皮影技艺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猪八戒”吃西瓜目的:练习沿着圆圈追逐跑,培养幼儿的注意力以及反应的敏捷性。玩法:请一名幼儿扮猪八戒,其余幼儿扮西瓜,围站成一个大圆圈。游戏开始,扮西瓜的幼儿拍手念儿歌:“猪八戒,嘴巴馋,偷偷溜到西瓜田。东瞧瞧,西望望,摘个西瓜尝一尝。”“猪八戒”沿着圆圈走,并根据儿歌做相应的动作。念儿歌结束,“猪八戒”边拍西瓜(即拍小朋友的肩膀)边作听状。“猪八戒”如说“生的”,“西瓜”可不动,“猪八戒”继续拍瓜;如说“熟的”,则“西瓜”立刻按逆时针方向沿着圆圈跑,“猪八戒”在后面追。若“西瓜”跑回原处,“猪八戒”未追到,就交换角色,游戏重新开始;若“西瓜”未跑回原处  相似文献   

12.
影戏根据雕制影人所用的材质可分为皮影和纸影。从现在发现的文献来看,纸影的历史比皮影更早。湖南纸影戏的历史在明末出现了,而且一直延续到今天。以文献考证和田野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对纸影戏的历史进行了梳理,并对湖南纸影历史作了梳理,对纸影的雕制工艺作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3.
同桌     
从小到大,似乎习惯了有伴的生活。玩耍的时候有玩伴,学习的时候有学伴,长大以后又有了“老伴”。总是一边摇曳着长大,一边享受着别人对我的呵护。有伴的日子里“春有白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元伴的日子里则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相似文献   

14.
张勤 《山东教育》2005,(13):25-27
同学们,“学习如登山”,只有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看到无限的风光。今天,就让我们一边回顾本学期所学知识,一边攀登“五岳之首”——泰山。去观日出、赏云海、听松涛。  相似文献   

15.
杨树和槐树     
清清的小河旁长着一棵杨树和一棵槐树,他们既是邻居又是好朋友。春风一吹,杨树和槐树一边招手,一边唱歌:“春风轻轻吹,我们快长大,长大要把楼房架。”  相似文献   

16.
同桌     
从小到大,似乎习惯了有伴的生活。玩耍的时候有玩伴,学习的时候有学伴,长大以后又有了“老伴”。总是一边摇曳着长大,一边享受着别人对我的呵护。有伴的日子里“春有白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无伴的日子里则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首饶有趣味的唱游歌曲。短短几句歌词,就把猪八戒啃西瓜乱扔瓜皮的模样刻划得栩栩如生。一个“啃”字写活了猪八戒的贪与馋,而“甩”与“扔”这两个动词又点出了猪八戒的懒和马虎。结果“摔”了个“仰八叉”,令人可笑。  相似文献   

18.
孙施 《中学生电脑》2009,(11):36-36
我爸都已经是三十七八的人了,可他还是爱“撒谎”。 小时候.他总骗我.说什么吃饭掉米粒.长大后会变成一只丑大鸭:吃饭前不洗手.会变成一头蛮干的牛:吃饭时总是狼吞虎咽的孩子.会变成一只又肥又丑的猪八戒;  相似文献   

19.
话说西天取经后,猪八戒在高老庄里住厌了,就想出去玩一玩,可是去哪里呢?猪八戒边摸着大肚皮边寻思着,忽然一拍大腿:“有了,有了,去天庭玩!”说着猪八戒驾上如来佛祖送他的“佛神云”向天庭驶去。不一会儿,猪八戒便来到了“天庭”。可是进了大门一看,“哇!”猪八戒愣了。难道这就是自己印象最深的“天庭”吗?变化真大呀!瞧,有许多“四个轮子的大箱子”在跑来跑去。猪八戒走到它们跟前,忽然,“大箱子”发出怪叫声,吓得猪八戒后退五步。他又看到了一个“怪物”在撞一座旧楼房。他火了,大喊一声:“何方妖怪,敢在此破坏房屋,看你八戒爷爷怎么收拾…  相似文献   

20.
人们都知道:猪八戒能吃,是“吃”的爱好者。“猪八戒吃人参果”、“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早已广为流传,人们耳熟能详。自从猪八戒跟着师父取经回来,他就觉得在“吃”这方面还大有学问,需要再学习、再“充电”。于是,他带着这个想法,回到了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