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5 毫秒
1.
报载,广州市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中心日前成立,并开通心理健康热线电话。该中心将采用先进的心理C T设备和心理热线,为青少年提供免费心理健康检测和辅导,对心理障碍的青少年和有自杀倾向的高危个体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并且承担社区和学校心理工作者的培训工作。(见2005年10月12日《中国青年报》)近年来,青少年心理问题日渐突出,由此引发的自杀或杀人案件时有发生,尤其在大学生群体中表现得更加明显。不久前北大一名大三学生跳楼自杀身亡,有教授认为这名学生缺乏责任感,过于轻视自己的生命。轻薄生命的自杀行为的确属于生命责任感“缺失症”,…  相似文献   

2.
心理失衡是导致大学生自杀行为的主要原因,在大学生心理失衡到自杀行为之间有一段非常宝贵的干预时间,可以有效预防自杀行为的发生。高校作为大学生的教育者和管理者,有责任对心理失衡的学生提供适当的救助和干预。本文从近年来国内发生的多起大学生自杀事件为切入点,分析归纳了大学生心理失衡的特点,大学生心理失衡具有失衡严重性、原因多样性、群体差异性和影响广泛性等特点。在此基础上,考察了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干预的漠视、不作为和干预不适当之处,并从干预理念、干预手段、干预网络等方面提出构建高校心理干预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构建青少年自杀危机干预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青少年学生自杀事件时有发生.构建青少年自杀危机干预体系已成为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的一项迫切任务.青少年自杀危机干预体系的构建思路可归纳为:一个基本理念,两个工作重心,三个实践环节.青少年自杀危机干预的关键是正确认识和理解青少年的自杀行为,积极关注和研究自杀问题,整合社会、学校、家庭等各种资源.  相似文献   

4.
自杀意念是自杀行为的初始阶段,对自杀意念影响因素的深入研究有助于预防自杀行为的发生。从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四个方面系统梳理了关于初中生自杀意念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并且从心理干预、团体辅导两个方面阐述了有关干预对策,指出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深入探讨初中生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并进行归类,综合应用传统干预方法和积极心理干预开展跨学科对话与合作,并验证自杀意念干预方案效果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5.
单松 《华章》2010,(23)
高校青少年大学生自杀事件频发,重视大学生自杀心理问题的研究,对于保障和维护广大学生的生命安全,保证青少年的健康全面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提出研究背景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青少年大学生自杀心理影响因素、自杀心理,构建起青少年大学生自杀干预机制,为解决青少年大学生自杀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自杀行为(尤其是引起社会轰动的大学校园的自杀)已经成为全社会、全世界备受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大学生自杀过程及自杀原因的研究分析,探求对大学生自杀行为的干预措施,从而帮助和拯救陷入心理危机的大学生走出自杀的泥潭。  相似文献   

7.
如何有效识别中小学生的心理危机并预防中小学生的自杀行为,不仅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同时也是各地教育行政部门高度关注的问题.但从实践层面来看,识别中小学生自杀行为的理论模式与现实状况之间存在巨大落差.因此,本文试图从中小学生自杀事件的调研与分析中提取影响中小学生自杀行为的三大核心要素(重大事件、支持系统以及个人特质),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中小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的实践模式,以便改进中小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工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一名性格内向的中职学生到企业实习,因身份证不慎丢失不敢独自补办,进而产生沮丧、绝望感,随即启动了自杀行为。心理危机干预小组立即启动“五联五步”立体干预模式,学校、家庭、企业、医院、社区(警方)协同发力,通过控制、守护、支持、释放、突破有序推进,成功干预该自杀危机事件。从心理危机个案辅导角度,深入分析本案例典型特点,对中职生心理危机干预策略开展了进一步研究,完善了中职生心理危机事件处理以及干预机制。  相似文献   

9.
价值观教育在危机干预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校的危机干预是指对于心理处于危机状态、具有自杀倾向的学生所采取的预防自杀、帮助他们摆脱困境的措施。设置危机干预结构,建立心理咨询中心,及时了解学生的自杀倾向,制止自杀行为当然是最直接的危机干预措施。然而,与此同时,在学校教育中有的放矢地加强与改善价值观教育,对于那些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学生,特别是对于防止学生陷入危机状态,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自杀是一种因心理社会冲突而产生的蓄意终止自己生命,有目的、有计划的自我泯灭行为。近年来,大学生自杀事件屡屡发生,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风华正茂的天之骄子,应该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大学生,为什么选择走上自杀的绝路?本文试图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分析导致大学生自杀行为出现的原因,旨在帮助大学生、家长以及学校和社会的相关人员更好地认识此现象,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有效制止悲剧发生。  相似文献   

11.
自杀是一种因心理社会冲突而产生的蓄意终止自己生命,有目的、有计划的自我泯灭行为.近年来,大学生自杀事件屡屡发生,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风华正茂的天之骄子,应该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大学生,为什么选择走上自杀的绝路?本文试图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分析导致大学生自杀行为出现的原因,旨在帮助大学生、家长以及学校和社会的相关人员更好地认识此现象,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有效制止悲剧发生.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神经质人格特质对青少年自杀意念的影响,采用青少年小五人格问卷、中学生心理韧性问卷、流调中心抑郁量表、青少年自杀意念问卷,对816名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神经质人格特质可以正向预测青少年的自杀意念;心理韧性在神经质人格特质与自杀意念的关系间起调节作用;抑郁是心理韧性调节神经质人格特质与自杀意念关系中的中介变量.基于研究发现,学校和教师应对青少年进行高神经质人格特质与抑郁的筛查,并对其进行干预,缓解负性心理特质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应着力提升青少年的心理韧性水平,提高他们应对负性事件和调节消极情绪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高职学生挫折后会产生诸如攻击性行为、冷漠心理、焦虑不安、幻想否定、倒退行为甚至是自杀等的消极心理反应,构建挫折心理预防体系、心理挫折信息反馈体系、挫折心理干预工作体系、适合高职学生心理特点的干预网络体系,才能更好地对高职学生挫折心理进行有效地干预。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中的自杀行为的内外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大学生自杀因素,根据各关键因素采取有力措施,是有效进行自杀行为预防与危机干预的前提。大学生自杀行为有其复杂的内部外部原因,覆盖社会、家庭、学校、心理及生物等诸多因素。各因素很少单独导致自杀,而是多种因素有机整合在一起产生作用。因此,在构建危机预警及危机干预体系时,进行全方面、多角度的考虑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而这一阶段出现的心理危机也最为严重,大学生的跳楼、自杀等行为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本文分析了心理危机干预的作用和内涵,介绍了心理危机干预的理论基础,并对心理危机干预的步骤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中的自杀行为的内外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惠琴  翟瑞 《高教研究》2007,23(2):48-50
分析大学生自杀因素,根据各关键因素采取有力措施,是有效进行自杀行为预防与危机干预的前提。大学生自杀行为有其复杂的内部外部原因,覆盖社会、家庭、学校、心理及生物等诸多因素。各因素很少单独导致自杀,而是多种因素有机整合在一起产生作用。因此,在构建危机预警及危机干预体系时,进行全方面、多角度的考虑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7.
抑郁不仅会增加儿童青少年痛苦的心理体验,影响个体的认知方式、正常的学习和人际交往,而且与自杀、吸烟和攻击等不良的行为紧密联系。随着抑郁在儿童青少年这一人群中的流行率越来越高,分析和探讨抑郁症状的有效干预方法已成为儿童青少年心理领域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从积极心理干预的角度论述了培养青少年积极心理品质对治疗抑郁的原理及有效性,以便学校心理健康工作者更有效地预防和治疗青少年抑郁。  相似文献   

18.
论校园自杀预防机制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杀已经成为人类生命的重大威胁,校园自杀更是触目惊心。学生的自杀行为与其心理发展水平和承受能力有很大关系。通过一定的教育,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相信校园自杀行为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9.
自杀是青少年学生死亡的重要原因,研究表明,超过四分之一的自杀成功者往往有自杀未遂的经历。因此,对自杀未遂的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自杀死亡的人数,也是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案例中心理辅导教师运用心理危机干预技术,帮助一名自杀未遂的高中生调适心理状态,成功度过心理危机,继而重新开始正常地学习和生活。在此基础上,辅导教师分享了对于自杀未遂学生进行心理干预的感悟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提出了国内高校存在大学生自杀的社会现象;实事求是地分析了大学生产生自杀心理的三个阶段、原因分析;合理地提出了干预大学生自杀心理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