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以276名离异家庭背景下的高中生及292名完整家庭背景下的高中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及数据处理,探讨离异家庭与完整家庭背景下的高中生在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方面有无显著性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两者在社会支持的子维度——主观支持和心理健康的三个子维度——偏执、人际关系敏感、心理不平衡方面均存在显著性的差异。其次,将离异家庭背景下的高中生进行动态分析,以父母离异时高中生所处的发展阶段为标准,将被试分成三类进行比较,一是父母离异时子女正处于学前期(0~6岁);二是父母离异时子女正处于童年中期(7~12岁);三是父母离异时子女正处于青春期(13~18岁)。研究结果表明:三类离异家庭背景下的高中生其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分数均低于完整家庭背景下的高中生。而其中,父母离异时子女正处于学前期的高中生与后两类高中生之间在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最后,利用多重回归分析试图找到离异家庭背景下的高中生的社会支持各因子与其心理健康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对支持的利用度这一因子与离异家庭背景下的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呈正相关,并有显著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中学,初中生厌学现象比较普遍。厌学之风日长,不但使家长茫然、教师忧虑,而且带来诸多社会问题,其后果可能十分严重。对于教师来说,学生的幸福成长才是教师最大的快乐。通过调查与分析发现,学生厌学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自身因素:由于学习成绩差,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身在曹营心在汉",认为上学简直就是在坐牢,浑身不舒服。社会因素: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与诱导,在精神生活不断丰富的今天,一些精神垃圾也进入了校园,学生稚嫩的心灵抵抗不住,个别同学放弃了学习,走进了社会。家庭因素:父母离异,家庭破裂使孩子失去了家的温暖,失去了父母的关心,他们仇恨社会,于是放纵自我,  相似文献   

3.
文章着重分析了父母离异儿童的各种表现及所受到的不良影响,包括儿童心理上的情绪情感变化, 同年龄和性别的儿童对父母离异的适应性问题和认知发展方面的问题。对离婚应持的正确态度及社会对父母离异儿童的支持,文中也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夫妻离异、家庭破裂,已成为八十年代中国大地较严重的社会问题。它的是非曲直、恩恩怨怨不是本文探讨的问题。我们课题组研究的是生活在父母离异前后的“锅碗瓢盆交响曲”中的千千万万儿童。他们受到家庭什么样的影响?他们的学习与心理状况如何?与生活在完整家庭的儿童有什么区别?希望通过我们的调查研究结果,能积极创造条件,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环境三方面,促进该类儿童获得良好社会适应性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离异家庭大学生由于受到父母离异、社会压力骤然增加而社会支持却相对减少、个体自身发展受到制约,他们与其他大学生相比,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离异家庭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旨在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美国家庭的结构正在迅速变化着。在60年代,有60%的美国家庭属于传统型家庭,即有两位家长、2~3个孩子。如今,这类家庭所占的比例仅为7%,而离异家庭的比例却越来越高,致使许多儿童生活在单亲家庭之中。家庭离异给孩子带来了巨大的痛苦,而最易受伤害的往往是那些年幼的儿童。当这些孩子最需要父母的爱与支持时,他们的父母却很少能从感情上给予满  相似文献   

7.
根据国内的一些调查表明,父母离异家庭的儿童心理变态是明显的。 1.情感变态 离异家庭儿童与父母的亲  相似文献   

8.
一、形成化学学困生的原因所谓学困生是指智力正常,但学习存在相当困难,学习成绩差的一部分学生.究其原因大致有:1.家庭和社会原因有的学生沾染了社会上的不良习气,变得贪图享乐、不思学习,甚至厌学逃学.有的学生父母经常吵架,使其心灵受到伤害;或者跟着离异父母的一方过,不能得到双亲全面的关心;  相似文献   

9.
采用深度访谈法考察离异家庭儿童的心理适应阶段发现:离异家庭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经历巨变期、适应期、定型期三个阶段;父母离异使得离异家庭儿童的心理发展出现两极分化现象。  相似文献   

10.
运用绘本疗法对离异家庭儿童进行辅导,选取和情感困扰、父母离异有关的绘本内容,设计互动式的活动,让儿童表达、释放自己的情感,在团体中获得同感与支持。根据实施结果,提出绘本疗法课程未来研究的建议:课程实施前需要协助班主任了解离异家庭儿童,并对其作适当的辅导及转介;绘本疗法课程可再针对儿童深层情感加以辅导;发展以现有课程为基础的隐性情感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我校发现许多“双差生”均出现在离异家庭之中,父母离婚给他们的心灵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打破了他们心理和感情上的平衡,表现出孤僻、自卑、冷漠,甚至敌视的不良性格和厌学、逃学、出走、打架、斗殴等问题。我们从2000年起将离异家庭子女的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立足学校教育、协同家庭教育、联动社会教育,开展了离异家庭子女教育实践的探索。一、广泛调研,为心理不健康儿童“把脉”1.专题对待,直面“第一难”。我们动员全体老师提高思想认识,把离异家庭子女教育列入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制定《离异家…  相似文献   

12.
随着婚姻解体数目的增加,生活在离异家庭的儿童数目在不断的增加。作为离异家庭儿童生存圈中重要组成部分的教育机构,应考虑为离异家庭儿童提供系统的补偿教育,尽可能地减少父母离异对其人生发展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3.
学生厌学是教师常见的问题,也是社会、学校、家庭都担忧和关心的问题.尤其是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数量的增加,父母外出务工给留守儿童带来的"生活上缺人照应,行为上缺人管教,学习上缺人辅导"的"三缺"状态,使一些农村中学生产生了厌学.为此我分析了其厌学产生的原因,并相应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如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等.排除学生厌学是一项长期、艰苦、复杂的工作,需要学校、社会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4.
随着婚姻解体数目的增加,生活在离异家庭的儿童数目在不断的增加。作为离异家庭儿童生存圈中重要组成部分的教育机构,应考虑为离异家庭儿童提供系统的补偿教育,尽可能地减少父母离异对其人生发展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5.
赵尚松 《巢湖学院学报》2003,5(1):113-114,117
儿童在父母离异的打击下会形成一系列不良心理,如恐惧心理、内浆心理、自卑心理、补偿心理、逆反心理等等,其消极作用十分明显。为了解决离异家庭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必须要求离异夫妻双方都不能放弃对儿童的抚养与教育,并且提高离异父母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幼儿园教育更要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促使孩子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离异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与学校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新的社会经济状态下,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出现的新问题和以往研究中的不足作进一步探讨、分析出由于父母离异,使得代表心理健康水平的哪些指标与完整家庭的学生相比发生了变化;由于父母离异,抚育者的不同,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有何差异。根据这些变化与差异,学校可相应采取哪些可行性措施增进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使离异家庭子女和完整家庭子女都能共同拥有一个欢乐的童年。  相似文献   

17.
处于当今的信息社会,做老师的时时感到不会教学生。有的学生厌学;有的学生心理素质差;有的学生因父母离异、家庭不幸,从小心理封闭,不愿吐真言;有的学生减负后在家里“承包”了一个电视机。怎么办?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发展离异家庭越来越多.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与行为问题逐渐成为研究关注的焦点。文章重点介绍了父母离异对子女的影响.离异家庭子女适应不良的原因及对离异家庭子女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9.
社会在发展,人们的生活观念在改变,许多家庭的格局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那就是离婚率的逐年上升,单亲家庭越来越多。中国近二十年来离婚率大幅度上升,据有关统计,仅广州每年新增离异单亲家庭就超过一万户,全国的单亲家庭已达数百万之多,离异单亲家庭已成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单亲家庭的增加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其中最严重的就是这些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健康成长需要一个比较稳定的、有保障机制的家庭环境,儿童在父母的共同关爱与教育下能产生一种安全感,从而有利于身心发展。然而父母离异导致家庭的残缺,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婚姻家庭观念的改变,离异家庭逐渐增多,离异家庭子女的健康成长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父母离异会给子女的心理与行为造成一些严重影响如情绪问题、人格问题及行为障碍等。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联合起来共同关注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