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期发表三篇论文。第一篇是邓洪波撰《清代省会书院:遍布全国的教育学术中心》。其主要内容为:(一)省会书院的建立;(二)省会书院的特点(经费充足,频频受到皇帝的关顾,师资水平高,肄业诸生须在全省范围之内通过严格筛选方可入院,规模大、招生多,课程设置由朝廷议准通行);(三)省会书院的新生代。清朝中、后期新兴的省级书院,呈现出一种多样化、专门化的趋势,如两湖书院试图以中西结合之方,为传统的书院注入新的活力,求是书院以讲求新学、西学为主,尝试将中国书院制度和西方近代教育制度沟通,皆是书院改革的产物。又如诂经精舍、学海堂在嘉、…  相似文献   

2.
本期发表三篇论文。第一篇是邓洪波撰《清代省会书院:遍布全国的教育学术中心》。其主要内容为:(一)省会书院的建立;(二)省会书院的特点(经费充足,频频受到皇帝的关顾,师资水平高,肄业诸生须在全省范围之内通过严格筛选方可入院,规模大、招生多,课程设置由朝廷议准通行);(三)省会书院的新生代。清朝中、后期新兴的省级书院,呈现出一种多样化、专门化的趋势,如两湖书院试图以中西结合之方,为传统的书院注入新的活力,求是书院以讲求新学、西学为主,尝试将中国书院制度和西方近代教育制度沟通,皆是书院改革的产物。又如诂经精舍、学海堂在嘉、道年间兴起朴学之风,校经书院、时务学堂在光绪年间掀起三湘新政之潮。再如崇实书院讲求“格致”,设置制造课程,开中国近代机械工业教育之先河等。作者认为,总结清代省会书院的经验教训,对于今天建设重点高校及学术研究基地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辑向广大读者奉献三篇论文,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一)王勋成《兰山书院之始末》;(二)赵统《卢文和李兆洛与江阴暨阳书院》;(三)张本义《书院和“学为己”的书院精神》。三文各具特色:(一)兰山书院设于甘肃的省会兰州,是一个省级书院,始建于清雍正十三年(1735),至光绪三十二年(  相似文献   

4.
清代甘肃书院时间分布特点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清代书院高度官学化的大背景下,甘肃实现了书院教育的普及,从省会到各府州县,甚至有些乡村,都有了书院教育。甘肃书院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准备、兴盛、回落、中兴和废止几个阶段。甘肃书院的发展一方面折射着清廷文教政策和国内时局的变化,同时也受甘肃本土条件的制约和影响。甘肃书院的发展和全国书院发展不相一致,因此可以说,甘肃是清代书院发展中一个非代表性地区。  相似文献   

5.
钟山书院是清代著名的省会书院,清代著名的校勘大家卢文招曾先后在此担任山长近十年,他改革教学内容,以经术导士,同时在书院努力著述校勘并带动生徒参与其中,开创了钟山书院的学术风气,培养了许多人才,使之成为江浙一带重要的文化学术基地。  相似文献   

6.
兰山书院设于甘肃省会兰州。本文介绍了该书院从1735—1906一百七十年的历史,包括屋宇、教官、藏书、学规、生员等情况。对吴镇、张美如、张澍、张国常等院长的贡献,予以肯定。  相似文献   

7.
钟山书院是清代著名的省会书院,清代著名的校勘大家卢文弨曾先后在此担任山长近十年,他改革教学内容,以经术导士,同时在书院努力著述校勘并带动生徒参与其中,开创了钟山书院的学术风气,培养了许多人才,使之成为江浙一带重要的文化学术基地.  相似文献   

8.
清代江苏江宁、苏州设立的多个省会书院是当时著名的教育和学术机构。从书院山长的资料看,书院的教育特点可以归纳为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和学术修养、指导自学和鼓励学术争鸣、通过考课发现和培养人才等三个主要方面。书院在培养人才方面取得的成绩,与其教育方法是分不开的,其人才培养的经验在今天仍值得认真总结、学习。  相似文献   

9.
《教育导刊》2010,(10):F0002-F0002,I0001
广东广雅中学是著名的重点中学,广东省首批省一级学校、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广东省中学唯一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她创建于1888年,其前身是由清朝两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广雅书院,与湖北自强学堂、两湖书院、上海南洋公学并称为当时中国四大书院。  相似文献   

10.
梁洋 《教师》2012,(32):125-128
清代是书院发展的繁荣时期。邓洪波先生将其分为四个阶段,即顺治一康熙年间,为第一阶段,是书院的恢复发展期;雍正一乾隆年间,为第二阶段,是书院的全面大发展期;嘉庆一道光一成丰年间,为第三阶段,是相对低落期;同治一光绪年间,为第四阶段,是书院高速发展、快速变化,并最终改制期。城南书院在清代的发展历程大致与邓先生所论相同,不过也有自身的特点,即其每个阶段具体时间相对略晚。因为城南书院在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才得以恢复招生,起步晚于其他书院,因而一般书院的相对低落期——嘉庆、道光、咸丰三朝,相反却是城南书院的繁荣期。这一时期,城南书院真正成为省会书院,并有大批的人才从书院中涌现出来,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溧阳市实验小学创建于1902年,前身为"平陵书院,是溧阳历史上第一所学校、第一所省级实验小学、第一所省级文明学校、第一所省级模范学校。学校占地面积为18745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2012平方米,现有54个教学班,2254名学  相似文献   

12.
保定莲池书院是清代著名的省级书院,一度成为北方学术中心之一以及南方桐城派学术传播重镇。由于清政府的特别关注以及近代教育家吴汝纶为代表的一批名师主讲书院,莲池书院在义理词章的旧学教育、实学实用的教育调整中独领风骚,人才辈出;而且在新旧博弈,西学导入,新式教育代替传统教育的冲突、转型与改革、突变中也翘楚同类书院,引领晚清官立书院之潮流。但是,由于特殊的社会历史形势以及桐城派思想未能有效突破传统学术结构框架而实现现代转换,致使莲池书院走向衰废,无力在改书院为学堂的进程中实现现代性再生,成为晚清书院近代转型中飘摇零落的一个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13.
我国高校的区域分布研究:基于人口、GDP的视角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人口和GDP的角度分别研究我国高校在省级、地(市)级区域的分布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均衡性和差异性,并与美国高校的区域分布状况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我国高校在省级区域分布比较均衡,但在省会城市、地级市的分布不均衡,在省会城市的密度过大,尤其是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省会城市高校过分集中,而在地级城市的分布密度较低,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需要进行高校布局规划。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我国部分省会城市和省级区域的经济数据,依据集聚效应原理,从省会城市的GDP所占比重、财政收入、投资规模、交通中转量等角度分析比较部分省会城市的集聚效应,并运用OLS计量方法建立省会的集聚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模型,在充分比较的基础上,研究省会集聚效应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而得出相应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安庆师范学院与皖江文化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清代光绪二十三年。发源于桐城派的清代安徽省学敬敷书院移建于此。“敬敷书院”长廊、安徽大学红楼作为安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见证了安庆师范学院百年办学的历程:敬敷书院换校名、迁校址、改校制,昭示着皖江文化的和合内涵。 一 安庆敬敷书院是清朝安徽最大、办学时间最长的官办书院。1652年(清顺治九年),江南省操江巡抚李曰芃在安庆建立了培原书院:1733年此书院由私人办学改为官办;1736年换名为“敬敷书院”。桐城派领袖、经学大师姚鼐于乾隆四十五  相似文献   

16.
地级城市高等教育主要是指分布在省会城市以外、中心城市以下的地区所在地城市及其所辖县市的不同办学主体主办的各类高等教育机构。近年来,随着"中央和省级政府两级管理、以省级  相似文献   

17.
赵成军 《中国教师》2009,(Z2):474-474
<正>八年级中国地理的学习,以政区为基础,而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位置、简称、省会和轮廓是新课标要求学生必须记忆的知识点,但要记住34个省级行政区,同学们普遍感到困  相似文献   

18.
《教育实践与研究》2011,(6):F0003-F0003
河北省深州市中学始建于1946年2月,学校文化底蕴深厚,它前身为深州中学堂。学堂传承恒麓书院、博陵书院、文瑞书院的文脉已有460多年历史。学校现为省重点中学、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1997年学校迁入新址,校园占地面积273亩,建筑面积9万多平米。学校有80个教学班,学生5800人,教职教工347人,专任教师265人,其中,有国家级骨干教师2人,省级骨干教师6人,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4人。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的前身是创办于清光绪年间(1894年)的梁丰书院,历经小学、初中、高中的沿革,1997年学校首批通过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省级验收,2004年被确认为江苏省首批四星级普通高中。  相似文献   

20.
安大磬苑颂     
黄岳苍苍,江淮汤汤①。徽学皖风,源远流长。乃兴书院,乃筑上庠。大学经始,基于皖江。筚路蓝缕,手胼足胝。时局多舛,几经支离。天下大定,集于鸠兹②。调整分合,省会攸宜。一新格局,伟人题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