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青年记者》2010,(19):28-28
新闻图片在报纸中所占的分量越来越大,哪些是读者喜欢或不喜欢的新闻图片?读者如何看待由新闻图片而引发的一些争议?读者对媒体刊发新闻图片有何期望?本刊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2.
以网络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影响力日趋扩大。下一个十年,报业将会出现怎样的情形?读者对报纸又有哪些期待和需求?本刊约请部分报纸总编撰稿,分别从党报、都市报、专业报和县市区域报角度,探讨报纸今后一段时间的发展前景,从中也可窥见报纸从业者的真实心态和愿景。  相似文献   

3.
每天的日常工作中,我都要与自己进行这样的对话:作为责任编辑,我想通过版面把什么样的信息传递给读者?如果我是读者,我想要从报纸上获取哪些有用的信息?责任编辑作为架起记者与读者之间的桥梁与纽带,如何才能更好地把记者稿件里的信息传送给读者?回答是,换位到读者的角度。审视稿件,用足用活版面语青。在此,愿以重大新闻题材的版面语言运用,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谈谈体会。  相似文献   

4.
今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是多年来影响力最大的一次突发事件。报纸在这次抗震救灾报道中接受了一次全面而系统的实距考验。就效率、规模、持续关注度和在读者中的影响力而言,写下了中国报纸的最辉煌篇章。但新媒体的“第一时间”优势强烈地刺痛了报纸的生存神经,它不仅得到了中国网民的赞赏,而且得到了传统媒体的最终认可。因此,这次抗震救灾报道给我们探讨报纸对突发重大事件的传播有着相当大的启发。报纸遇上突发事件,如何做到慌而不乱、从容应对?如何快速参与、准确判断,并第一时间动员所有生产要素将相关信息发布给急需的读者?报纸的应急机制如何建立?等等,这些都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5.
(续上期) [必读] 读者为什么一定要读我们这份报纸,哪些内容是读者一定要从我们报纸上获得,或者喜欢从我们报纸上获得才感到够意思的,这就是我们报纸的"必读性".一些报纸,尽管也有一定的发行量,但因为没有形成这种"必读性",也就无法最终确立自己独树一帜的品牌地位,而没有"必读性"也就没有读者的"忠诚度",只能沦为被其他报纸罩住的二流补充类报纸.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早报读者市场确确实实还需要加强,各个城市有各个城市的生活习惯,像南方的市民每天早上要喝早茶,他在喝早茶的时候希望看到报纸。北京地区就不是这样的,北京地区的市民没有喝早茶的习惯,而且北京晚报的读者市场已经形成了,所以,早报的市场还需要进一步挖掘。要培养我们的读者市场,我们锁定的人群应该是哪些人?据我了解,北京地区50岁以上的读者大概有80%不上网,我们要重视这块市场。  相似文献   

7.
当今网络时代,在各种新媒体的诱惑下,一些读者,特别是年轻读者弃报纸而去。报纸面临着大量年轻读者流失、现有读者年龄老化的窘境。面对新媒体的挑战,报纸如何培养未来读者,吸引年轻的不读报族,唤醒休眠的报纸客户?在这种情况下,报社希望通过培养潜在读者的方式保持报纸的可持续发展,让学生在读书时代就习惯于阅读报纸,成年后成为报纸稳定的读者。这时NIE工程走进了我们的视野,走进了报业领域。  相似文献   

8.
扩版的要害是质量高兴烈,王庭僚报纸为什么要扩版?什么时候该扩?什么时候不该扩?报纸的最佳版数是多少?这是应该从理论上研究的问题;扩版以后遇到哪些问题?是怎样解决的?有哪些经验和教训?这又是报界应该交流的问题。端正指导思想走出扩版误区报纸扩版增期,标志...  相似文献   

9.
周末类报纸如何办?是一个不能不用心思考的问题。面对这类报纸,常常会情不自禁问自己:我们的读者究竟需要什么?报纸的魅力究竟在哪里?读者喜不喜欢,愿不愿接受?对这类报纸的再认识,说到底,是对新闻的再认识。而对新闻“软”与“硬”的认识与操作,更显出报纸竞争的丰富性。“副刊情结”的消解80年代是报纸副刊的黄金时代。副刊的软活与多彩一改传统新闻的单调与生硬,成为读者十分喜爱的版面内容。以文化为主体的副刊软新闻尤为读者钟爱。由南京日报主办的《周末》正是在此时诞生的,她顺应了广大读者随着时代变化而发生的阅读变…  相似文献   

10.
报纸是什么?报纸是商品,一种特殊的商品,具有时政、文化与信息含量的商品。既然是商品,就要具备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那么,一张报纸使用价值的高低如何判断呢?那就是要让读者觉得它“有没有用”。  相似文献   

11.
报纸是传统的新闻媒体,是文字产品,作为从业者,大家可能知道,报纸样品及成品有时会出现文字错误。那么,报纸出现文字错误主要有哪些情形?如何避免或减少报纸的文字错误?笔者从事地方党报报纸样品校审工作将近十年,下面,结合工作实践就报纸样品中常见的几类文字错误予以简要分析,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贴近性的强弱,决定了区域都市生活类报纸的竞争力和影响力。那么,如何才能有效贴近呢?要素有许多,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引起读者共鸣。沂蒙晚报正是抓住了这一要素,采取多种手段贴近读者,千方百计寻找并激发读者的关注点和兴奋点,使报纸与读者产生共鸣,形成共识,实现共赢。  相似文献   

13.
办报,一个重大的课题是如何处理好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把报纸办出自己的特色。同志们都是从地方报社或专业报社来这里学习的。在学习中,要立足自己工作岗位的特点,要经常思考,哪些是共同的带规律性的东西,哪些是《人民日报》的特点,哪些是你们自己报纸的特点,作好具体分析,才能真正学到东西,并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办一张报纸,必须把自己的特点吃透,这样才能真正办出一张有特色、为读者所欢迎的报纸。有些同  相似文献   

14.
自从实行周五工作制以后,每年的春节、“五一”、国庆节集中休息的时间长了,如何组织好这些大的节日期间的宣传,成了各家报纸苦心经营、体现报纸特点的一片新天地,也是争夺报业市场的一种手段。不减版面报纸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也有一个如何对待用户(读者)的问题。一些报纸在节假日减少报纸的容量,平日出版对开12版、16版或20版的,节假日时只出对开8版,还有的报纸在节日期间干脆休刊几天。开始有的读者对此心怀怨气,后来也就见怪不怪了。这种做法对不对?我们不妨举一个例子。假如某奶品公司收订10月份的牛奶,他们以部…  相似文献   

15.
当今,我们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在这个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手段很多。报纸媒体受到来自广播、电视、网络的极大冲击。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抓住读者的眼球?标题制作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将标题做的让读者读起来唇齿留香,让其一见钟情?这就需要古诗词的点化。适当地在标题中引用古诗词,既满足了读者的新闻欲,又能勾起读者的欣赏欲。  相似文献   

16.
用信息整合突出报道的差异性 一名读者,面对着至少十多张可以选择的报纸,他选择哪一份?面对着一份少则8版多则80版的报纸。他怎样简便快捷地找到自己想看的新闻?面对同一个突发事件的十几个报道,他选择哪一份报纸的报道?从读者而言,这是搜寻信息的难度。对报纸而言。就是如何使读者多快好省地找到他所要找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对专栏服务功能“专一性”的再认识宋文伟如今,报纸上的各种专栏真可谓百花争妍、百态千姿,但真正枝头独俏、被读者公推为有特色的名牌专栏却比较少。是机缘不好、抑或我们的编辑少费了什么心血,还是我们的办报思路跟不上读者对报纸需求的胃口?在我们的思维定势中,专...  相似文献   

18.
要聚拢报纸的人气,首先是可读性强。要让一张报纸"可读性强",到底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读者认可的"可读性"应该是如何形成的呢? 一、整合:内容"共鸣"  相似文献   

19.
解放日报以大半版面的篇幅提出了“如何面对越来越厚的报纸?”这个问题,供广大读者讨论。针对这个问题,有许多读者发表了不同的意见,大致可分为赞许、反对和任其厚三种。赞许变厚的占78%。(据《解放日报》)78%的读者赞成报纸变厚  相似文献   

20.
业内人士常说,报纸为天,赢者通吃。报纸要实现科学发展,就必须在内容上倾注更多的心血,增强可读性,吸引读者眼球,打动读者心灵,进而提升报纸的核心竞争力。试想,新闻如果失去了可读性,没有人愿意读,那么新闻的传播效果从何谈起?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如何宣传、贯彻下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