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根据系统论的原理,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系统可以分解成两大类子系统和两大类要素,即高职院校、企业等用户单位以及培训教师和受训学员。这样,按照系统行为对系统内部的各个子系统和要素的贡献与作用,可将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内部教育收益划分成四种中观指标,即,高职院校的教育效益、培训教师的教育效益、受训学员的教育效益、企业等用户单位的教育效益,在此基础上可以继续分解成多个可以测量的微观指标。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绩效,是其教育行为对该继续教育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功能对象所产生结果的综合反映指标,包括内部经济效益、内部教育收益和社会效益三个宏观指标.根据其系统内部的子系统、要素以及外部环境,可以继续分解为多个中观指标,最后分解成可操作和测量的微观指标.由此建立的绩效评价体系,可以评价继续教育工作中的成效和年度绩效,反馈继续教育绩效的评价结果,有效促进相关利益方形成共生共赢的继续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3.
教育绩效指标经过三十多年的构建,已经逐渐形成比较完善的体系,它是教育行为对系统内、外部功能对象产生的结果的综合反映。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绩效可以首先分解成经济效益、教育收益和社会效益三个宏观指标,其次再根据其系统内部的子系统、要素以及环境继续分解为多个中观指标,最后分解成可操作和可测量的微观指标,构建完善的继续教育绩效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投资模式就是在继续教育中各个投资主体按照一定的方式和一定的比例投人经费并按照相应的比例获取投资收益的相对稳定的方式。当前,我国的教育经费不足,继续教育经费投入应该由国家各级政府、企业等用户单位以及受训学员合理分担,并加强统一管理和统一划拨,以保证各方投资主体的合法权益和合理收益。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教师继续教育应立足我国高等教育实际,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师能力要求,构建新任教师、骨干教师和中青年教师不同成长阶段的继续教育内容系统和培训途径,建立多层次、多途径、多文化发展的高效高职院校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体系,以促进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教师存在普遍的培训需求,但同时也面临着时间、财务和培训内容不具有针对性的问题。推进高职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措施包括高职院校加强教师的综合培训、继续教育机构深化改革、高职教师提高能动性、政府加大投入等。  相似文献   

7.
"国培计划"培训项目是现阶段农村中小学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主要培训模式,已取得显著效果,但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如受训学校不积极、受训学员投入不充分、培训内容的有效性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不足,论文分别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或提出了探索方向。  相似文献   

8.
构建高职院校教师培训评估体系,可以有效提高教师培训效果,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重大课题。建立在柯氏模型(Kirkpatrick)之上的高职院校教师培训评估体系由3个阶段7项指标24个主要观测点构成,采用这个评估体系可以对高职教师培训效果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以期对高职教师培训进行准确评价。  相似文献   

9.
<正>原兰兰、卢文汇、连仙枝在《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年第6期中撰文,从内容体系和培训途径两个方面,阐述了对高职院校的教师进行多层次继续教育。作者认为高职院校的教师可以分为新任教师以及骨干教师与中青年教师两类,其继续教育的内容体系和培训途径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0.
最近几年,高职院校教师去企业培训,参与企业的工作,提高了教师的双师素质,但培训的效果如何?由于许多教师难以适应企业的文化环境,离开了受训的企业,令人遗憾.本文主要探讨高职院校的教师,怎样才能适应企业的环境,成为合格的“双师型”教师.希望我的文章能够给立志于高职教育的教师们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