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金晓 《传媒》2016,(5):43-45
《浙中新报》作为一家地市级都市类报纸,其刊发的摄影作品和推出的摄影专版《此情此景》,近年来取得一系列可喜的成绩,在2013年度中国地市报新闻奖评比中,获得14个奖项,其中3组新闻摄影作品荣获“年度图片奖”,占中国地市报新闻奖“年度图片奖”总获奖量的1/8,位居全国地市报前列.在2014年度中国地市报新闻评奖中,由笔者编辑的《追梦的足球小子》等9幅新闻摄影作品分别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  相似文献   

2.
第24届(2009年度)中国地市报新闻奖(摄影)作品评选尘埃落定,在作品评选过程中,引发了对地市报新闻摄影的一些思考,现就共同关心的有关问题,作以下分析、探讨,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我第一次对地市报新闻奖评选有点印象,始于一册《1988年全国地市报好新闻》。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市报人》2008,(9):27-27
第二十二届(2007年度)中国地市报新闻奖和第六届中国地市报论文论著奖分别于今年7月和5月在吉林省吉林市及内蒙古二连浩特市定评揭晓。 第二十二届中国地市报新闻奖评选由中国地市报研究会主办、由吉林省江城日报社承办。本届共收到全国28个省、市、区366家地市级报纸的作品6000余件。本届征集作品包括消息、通讯、言论、来信、系列报道、标题、版面、专栏、文艺副刊作品、美术、摄影和网络新闻。  相似文献   

5.
李博 《新闻世界》2009,(11):23-24
在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里,新闻图片化使读者实现了从“读报”到“看报”的重大转变,由读到看,仅一字之差,凸显了读图时代新闻摄影的重要性。处于中国报业“第三极”的地市报,在“非典”报道中独树一帜,重新关注民生,将本土优势发挥到极致,使地市报的社会新闻成为中国新闻事业的后起之秀,但其社会新闻摄影,缺图片、缺摄影记者、缺新意等问题日益严重。如何发挥新闻摄影独特作用,是各地市报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书法、绘画和摄影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在中国地市报人大家庭中,活跃着一批热爱书法绘画摄影艺术的新闻采编人员。为了给新闻队伍中的广大书画摄影爱好者提供一个切磋技艺、交流对话的平台,也推动全国地市报新闻采编队伍文化艺术的大繁荣,《中国地市报人》杂志将不定期免费推出"中国地市报人书画摄影作品展示"专版,  相似文献   

7.
2006年,我的作品《小凉山有位美丽的美籍女教师》在《丽江日报》发表后荣获“中国新闻奖”三等奖、“中国地市报新闻奖”二等奖、“云南新闻奖”一等奖和“全国少数民族州盟地市报新闻”三等奖。一篇平平淡淡的文章,同时获得四五个奖项,我感到既荣幸又受之有愧。荣幸的是文章因主人公尹蕊兰的事迹感人而获奖,惭愧的是自己才疏学浅,却出乎意料地获得如此众多荣誉。  相似文献   

8.
聊城日报十分重视言论的力量,B1版“水城杂谈”栏目已经开办五年多了,深受读者喜爱。“水城杂谈”栏目议论话题包罗万象,既联系国家大事,也不放过身边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既讨论经济走势,也不漠视民情民生……犹为令人欣喜的是,这一栏目每年都有作品在中国地市报新闻奖、山东新闻奖、山东地市报新闻奖等新闻评奖中获奖。笔者一直编辑这一栏目,对言论写作有了如下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9.
《西双版纳报》推荐的消息《我州数百台农机跨国作业》获得了2006年度中国地市报新闻奖一等奖。回想这篇文章的写作过程,可以说是三易新闻主题,但是一次比一次特点鲜明,文章的新闻价值一次比一次重大。  相似文献   

10.
一则比新闻事件发生时间晚了一个多月,又被其它媒体广为报道过的“旧闻”,竟然一路过关斩将,接连获得了山东省地市报新闻奖一等奖、山东省新闻奖二等奖、中国地市报新闻奖一等奖。这是发表在2002年12月28日《聊城日报》的消息《入世后反倾销第一案初裁胜诉》参加评奖爆出的冷门  相似文献   

11.
《新闻实践》2006,(11):57-57
宁报集团多篇作品获中国地市报新闻奖在日前结束的第20届(2005年度)中国地市报新闻奖和第四届中国地市报论文(论著)奖评选中,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有多篇作品获奖。其中,宁波晚报《热泪交织的七天》(作者杨静雅、朱尉)、东南商报《“特别记  相似文献   

12.
新闻摄影在网络和数码时代,更有独特作用.但是,在一些地市报撤销摄影部,摄影记者归口文字部室管理,摄影记者以量计酬等现象,并不鲜见.近年来,<淮安日报>的新闻摄影工作发展较快,摄影作品在全国年度评比中多次获奖.2004年以来,先后17人次获得中国新闻奖摄影复评奖项.回顾总结这几年的摄影工作,除了在摄影器材等硬件上加大投入外,最关键的是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3.
笔者有一篇看似不起眼的消息——《698位社员组建首家“农民银行”》,获得浙江省新闻奖二等奖。同时也获得中国地市报新闻奖二等奖、赵超构新闻奖二等奖。这篇消信息容量不大、内容也单一,但农民组建银行这一令人惊叹的消息,正好是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所要进行“金融改革试验”的内容之一。正因为这与当时的温州乃至全国金融体制改革形势密切结合.  相似文献   

14.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以最亲、最近、最新、最快的方式报道好读者关心的大事、要事、好事、新事、趣事《余姚日报》近年来,《余姚日报》紧紧围绕市委满意、市民喜爱、市场需要办报目标,积极打造质量办报品牌,取得良好成绩。2009年,在浙江新闻奖、中国地市报新闻奖等评比中  相似文献   

15.
地市报应注重挖掘本土新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03年评出的第十七届中国地市报新闻奖和湖北省市州报新闻奖作品中,湖北《恩施日报》的《今日硒茶谁领风骚》(2002.7.23.二版,作胡仁钧)同时获得了一等奖,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该报记对恩施自治州两家宾馆和各县宾馆共计十家宾馆接待用茶进行了抽样调查,并请专家对样茶进行了审评  相似文献   

16.
在第27届(2012年度)中国地市报新闻奖和江苏省2012年度报纸好新闻评选中,《泰州日报》刊发的通讯《巨大的鼓舞亲切的关怀——胡锦涛主席考察泰州侧记》均获得了一等奖。  相似文献   

17.
新闻组照《黄石村民在印尼客机坠毁中遇难》继荣获第十二届(2005年度)福建新闻奖(新闻摄影部分)二等奖之后,最近又荣获2005年中国地市报优秀新闻摄影作品金奖。这也是本人继2003年度新闻摄影《放鞭炮岂能驱邪保平安?》和2004年度新闻摄影《日夜守着电话机,祈盼儿子平安归》分别荣获第十届(2003年度)和第十一届(2004年度)福建新闻奖(新闻摄影部分)一等奖之后的第三次获省级以上新闻摄影的一等奖。这在莆田当地新闻史上属少见,也是本人始料不及的。但细想起来,这近三年“偶然”的新闻摄影“三连冠”蕴含着一定的必然,也包含着《湄洲日报》老总的良苦用心和甜酸苦辣。  相似文献   

18.
张泽勇 《新闻前哨》2003,(12):57-57
第十七届中国地市报新闻奖评选共收到言论作品169篇,其中一等奖15篇,二等奖57篇,三等奖47篇,这次获奖的作品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题材重大。如申办奥运成功、加入世贸组织、召开党的十六大等。许多新闻单位围绕重大题材,开掘精品。因此,这次获奖言论作品中,重大题材占了不小的比例。  相似文献   

19.
地市报如何在信息洪流中找准方向,提升自身的网络传播影响力,是地市报需要重视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扩大地市报新媒体的网络传播影响力,应在策划及编辑中遵循"四个转化"原则,即热点新闻本地化,现象新闻深度化,时政新闻亲民化,突发新闻权威化。  相似文献   

20.
新闻是地市报主导业务之一。在新业态下的地市报如何强化本地新闻运作优势,提升新闻的竞争力,是地市报人苦苦探寻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