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陶行知先生重要的教育教学理论“教学做合一”,主张在做上学,在做上教。这一教学理论指导教师将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指导我校教师充分发挥学生部落共同体的作用,组织多元有效的教学形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学生听说读写思的能力,最终实现小学语文课堂的全面建构,实现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2.
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教学方法成为各学科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数学课程标准》提倡“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组织学生操作实验、观察现象,提出猜想、推理论证”,让学生切实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体验中学数学,在活动中学数学。这正是“教学做合一”理论所提倡的,践行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教学理论更能增强数学课堂活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胡华春 《生活教育》2011,(14):60-61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建构主义教学观主张"学生在做中学习"。陶行知和杜威也都提出"做中学、教学做合一"的理念。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创设并开展操作活动,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动脑、动眼、动口、动  相似文献   

4.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三大基本理念。本文结合在实际教学中遵循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的核心思想,阐述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积极探索引导学生将生活融入课堂,将课堂带入生活的教学实践。以期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教育活动必须紧密结合生活实际,这是无可争议的。古今中外不乏倡导教育“生活化”的教育家及教育理论,其中最为我们中国教师熟知的便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及他所提倡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主张。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数学教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先生说,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做学做合一”.由此可见“做”是如此的重要,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更是如此.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以“做”的机会,给他们以“做”的时间与空间,从而进一步促进他们素养的发展.开展多元的数学实验,是教师体现“教学做合一”理念的有效方式,也能更好地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  相似文献   

7.
仇凤勤 《学子》2012,(9):36-37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8.
赖英 《新疆教育》2012,(21):41-4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束缚了学校教育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追求“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一、从封闭走向开放 首先,要开放教学内容.教材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教师既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又要努力寻找教材之外的“教材”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的内涵,让数学课堂充盈着文化的魅力.其次,要开放学习时空.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要根据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教室、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在社会生活的大课堂中学习知识,提升能力.  相似文献   

10.
陶行知先生强调的“教学做合一”理念,要求在教学中有机结合生活实践与教学内容,并指引学生以生活需求为根据参与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化解生活实际问题的方法。以“教学做合一”理念为支撑,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在课本知识中融入生活实际,能帮助学生顺利把握知识并促进其能力提升。本文研究如何以“教学做合一”理念为基础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以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现代教育理论也主张让学生动手“做”数学.而不是用耳朵“听”数学。因此,教师应十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应向学生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教育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这样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该开放教学,让数学课堂在开放中现精彩。一、回归生活,让学生在开放的学习情境中放飞思维生活中的事例往往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灵感。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让数学回归生活,让学生在开放的学习情境中放飞思维,有效学习。请看下面《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的一个教学片段: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百分数的例子。课前,同学们搜集了生活…  相似文献   

13.
汤浩 《湖南教育》2006,(8):21-22
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也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数学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消除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之间的隔阂,在教学时找准学生的学习最近发展区,把熟知、亲近的生活数学带进课堂,让数学课堂真正地“活”起来,  相似文献   

14.
陶行知先生曾说:"教育与生活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小学生应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学习"自己的数学".自新课程实施以来,"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这一思想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并逐渐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经验出发,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眼下,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犹如一股春风扑面而来,&lt;数学课程标准&gt;的颁布为小学数学课堂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力求使枯燥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融为一体,拉近了数学与学生生活的距离.数学课程立足于关注学生的一般发展,而不再是用来淘汰的“筛子“.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自主、合作、交流“应该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要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数学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数学活动创设“做数学“的宽松环境和探索机会,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活动过程,以促进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   ……  相似文献   

16.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重要理念。在这“活动”理念的引领下.各种形式的探究活动应运而生.课堂上教师一讲到底的情况少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时问多了。而现在面临的问题是怎样的学习活动更为有效.更能突出数学思维活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随着数学教学的"本真"化发展,作为数学奠基阶段的初中数学课堂寻找数学的生活本源是一种必然.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念是初中数学课堂寻找数学本源的强大理论支撑."教学做合一"的数学课堂有利于学生探寻数学生活本真,增强数学情感,强化数学应用意识,提高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8.
徐秀丽 《教育》2014,(11):51-51
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是数学的源泉.201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倡导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数学学习活动,让学生掌握“四基”,发展数学素养,感悟数学学习的价值.新课程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主张让学生学得轻松、自然,贴近现实生活.创设情境,激发思维新课程,鼓励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所熟悉的生活基础,有效地感知数学、理解数学;鼓励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为题材,创设有效教学情境,  相似文献   

19.
在现实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诸多教师特别重视数学知识的逻辑运演形式,关注学生课堂上学科知识的系统消化.重有限知识的“学会”,轻无限知识的“会学”;重单向独白的“传授式教学”,轻双向对话的“探究式教学”;重间接书本知识系统中的“学数学”,轻直接生活领域中的“做数学”.基于此,国家基础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目标与理念都指向于“以人为本”的发展性教学设计思想,主张问题式教学与探究性学习的教学互动理念,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数学问题解决活动中学会数学”.由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朱德全教授所著的《处方式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20.
陶行知先生说的好:怎样生活便怎样学习。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是“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认为:社会即学校,生活即课堂。陶行知批评当时那种脱离社会、脱离生活的教学为“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陶先生认为先生的教必须是“在做中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