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由中华民国南京临时参议院主持制定,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公布施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和颁行,是中国制宪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也是整个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但笔者所见最具权威及影响力的两部《中华民国史》,于其在临时参议院通过的时间或语焉不详,或注释有误;而那部治民国史者案头必备的《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在收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时,却对其通过日期做了不准确的说明,或有必要做一辨正。  相似文献   

2.
冯一下 《历史学习》2006,(11):40-40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实行总统制,而由临时参议院制定、孙中山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却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国家政治体制为什么会发生如此之大的变化?长期以来,我国史学界和中学历史教学界普遍认为.这是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人教版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87页写道:“革命派企图用《临时约法》来限制袁世凯独裁,以  相似文献   

3.
民国初年,在短时间内,中国政体先后经历了总统制、内阁负责制、总统制的急剧变化。与此相适应,围绕总统的产生和地位、总统的权力、总统与立法机构和司法机构的关系等方面的法律规定,也先后经历了由《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再到《中华民国约法》的变化。三者之间,既有继承和发展,又有否定和倒退。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在寻求中国革命真理的过程中,借鉴并批判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制度,独创了五权宪法学说,作为与其三民主义并列的指导思想。但是在辛亥革命期间,以同盟会为主体的中国革命党人,并未了解和接受五权宪法,不但组建了三权分立的南京临时政府,而且制订了与五权宪法相背离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虽然使中华革命党再次打出了五权宪法的旗帜,但为了反对北洋军阀,却又要继续维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之作为"批判的武器"。随着护法运动的一再失败,孙中山也在对于临时约法进行"武器的批判"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了五权宪法学说。孙中山与临时约法的关系,历时10余年。他通过对于临时约法的扬弃而完善起来的五权宪法学说,虽然在理论与实践上难免理想主义的色彩,但对于当时和后世,仍有思想武器之价值。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比较准确和全面地反映了辛亥革命的斗争成果和新建政权的国家性质,是辛亥革命历史作用和历史地位的直接纪录。以往一些评论或者由于划定历史时间的差错,或者把“史”与“论”混淆起来,模糊了辛亥革命在中国社会发展史上的划时代的里程碑地位。  相似文献   

6.
1916年3月“洪宪帝制”取消至7月《临时约法》恢复之间,南方护国军同北洋系围绕中央权力归属问题——袁世凯退位和总统继任、约法恢复,展开了激烈的争斗。护国军在依据约法坚持袁世凯退位的基本立场下,为了尽快恢复秩序,同北洋系领袖进行谈判,在总统人选黎元洪之外又提出了段祺瑞;北洋系段祺瑞、冯国璋等人为了维持自身权威和政府的运作,进行了对内整合和对外斗争、妥协,最终恢复《临时约法》,形成了“黎府段院”的暂时稳定的权力格局。各方势力间的谈判与调整过程,体现了民初军政官员对约法、权力与国家秩序的不同考虑;而在野文人对此问题的态度作为一种社会思想背景,更从另一角度显示着法律与实际政治运作之间的冲突,反映了各界对秩序的普遍追求。  相似文献   

7.
二、民初:国民意识的发展与升华 1912年中华民国的成立,使得“国民”一词有赖于国家权威而进一步获得了正当性,即法律正当性。《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明确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孙中山更是具体指明:“诚以共和立宪国者,法律上国家之主权在国民全体,事实上统治国家之机关,均由国民之意见构成之,国民为国家之主人翁,  相似文献   

8.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是中国近代民主化进程中的里程碑。《临时约法》在政体方面的规定是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教学中横向可联英法美等国的代议制,纵向可比南京临时政府初建时的政体,并可用批判性思维的最新理论成果指导学生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9.
在为人教版《中国近代现代史》第三章《中华民国的成立》备课时,笔者查阅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二辑中关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全文,发现教材的表述与之有几处不同。  相似文献   

10.
1930—1931年中间势力对国民会议的主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1年5月南京国民会议前后,中间势力曾就国民会议的有关问题发表大量主张,内容主要涉及国民会议的职权、国民会议代表的产生、制定约法等,并对南京国民会议及其通过的《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进行了批评。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是《临时约法》的倡导者,《临时约法》的主要精神贯穿着孙中山的民权思想。孙中山以《临时约法》作为思想武器、法制武器,和袁世凯的专制、复辟作斗争。此后孙中山又领导了先后6年的"护法运动"。以维护《临时约法》作为斗争形式,是孙中山革命生涯中重要的一部分,是他生平活动中占十多年之久的历史阶段。文章从中国国情角度探讨孙中山维护《临时约法》的动机、主要过程、历史意义和失败原因。孙中山最后认识到"护法"解决不了中国的社会矛盾,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选择了新的革命道路。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依据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原则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规定了人民的七项自由权,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和信教的自由、保有财产及营业等自由。这些自由思想主要来源于欧美思想家关于自由理论的深刻论述,大胆借鉴其自由思想,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美好愿望和政治热情,开创了以法治国的先河,促进了人民的觉醒,鼓舞人民为维护自己的权利而斗争,以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利益。《临时约法》只是从理论上的表述,其局限性在于没有具体规定人们的权利以及实现权利的保障,在实际中自由权和其他权利不可能得到实施和真正享有。  相似文献   

13.
许欣  韩立君 《教师》2012,(14):118-118
熊月之在《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一书中明确指出:“专制殿堂的崩坍,中华民国的成立,民主法令的公布,《临时约法》的颁发,都促使了民主观念深入人心。”…正如以上所述,认为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上的主要影响是使民主共和观念深人人心的观点已很普遍,也有许多其他文著持有相同的观点,但历史并不只有一种声音。  相似文献   

14.
辛亥首义的业绩,足可垂之青史的,除了党人打响推翻专制帝制第一枪,还有建立湖北军政府,制订、颁行鄂州约法(全称《中华民国鄂州临时约法草案》),在中国乃至亚洲率先实践共和宪政。两者一破、一立,堪称双璧,并辉千秋。  相似文献   

15.
读史巧设题教学两得益题型丰富角度新颖开拓思路指点迷津设计1一、单项选择题1.蒋介石在抗日战争时期独裁统治中实行的“保甲制度”最早见于A.中外反动势力正式勾结起来时B.戊戌变法法令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中华民国约法》(B)2.“初则学商战于外人...  相似文献   

16.
为了达到复辟帝制的目的,袁世凯刺杀宋教仁,镇压“二次革命”,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解散国民党和国会,颁布专制独裁的《中华民国约法》,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修改大总统选举法。1915年12月25日,袁世凯复辟帝制。袁世凯的倒行逆施,遭到了全国人民的声讨,蔡锷等人参与的护国运动最终使袁世凯的帝制梦破灭。  相似文献   

17.
从一九一七至一九二五年,孙中山曾先后三次在广东建立政权,同北洋军阀的北京政府相对抗.这标志着他在辛亥革命和“二次革命”失败后,为坚持民主革命,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而艰苦奋斗和不断前进的三个阶段.本文拟对此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和研究.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一)一九一七年夏天,孙中山在上海发起“护法”运动,然后南下广东,建立护法军政府,以反对段祺瑞的北京政府破坏恢复《临时约法》和召开国会的行径.这是孙中山第一次在广东建立政权,同北洋军阀政权相对抗.恢复一九一二年南京临时政府所制订的《临时约法》,和续行召开一九一三年由各党派选举产生的国会,这是一九一六年六月六日窃国大盗袁世凯死后,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华革命党人和护国军等讨袁力量,提出作为解决时局和停止军事行动的两项基本主张,得到各方面的赞同,连北洋军阀中的直系首领冯国璋因迫于形势,也于六月十五日电请黎元洪恢复临时约法,续行召集国会,速定宪法.结果,继任北京政府总统黎元洪宣布接受这两项主张,并定于八月一日召开国会,而讨袁派则以承认黎元洪为总统和段祺瑞为国务总理,作为交换条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近代史上,随着西方人权等观念的传入,在有识之士的推动下,中国曾出现了含有保护人权内容的法律文件。如《钦定宪法大纲》《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这些法律文件在保护人权方面虽然仅仅处在起步阶段。还有许多局限性,但在中国的人权立法史上却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为以后的人权立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儒家和法观念和仁政思想为参照系,分析研究了《汉书》所反映出的班团的法律思想,将它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主张礼治为主,法治为辅,扎法结合,德刑相参;二是反对严刑峻法,主张约法省禁;三是重视任贤执法。全篇并指明了班固的法律思想如同整部《汉书》以儒家的正统观念论是非的特点一样,打上了儒家正统观念的烙印。  相似文献   

20.
《临时约法》的革命历程1912年3月11日,由南京临时政府正式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为着唤醒人民,为着争取自由和彻底民主的制度”而作出的重要贡献之一,并且作为辛亥革命的一项重大成果而载入史册。《临时约法》的诞生,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经过多年斗争的革命产物,同时又为当时革命情势和阶级力量对比的发展变化所制约,因此明显地打上了阶级的和时代的烙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