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就是人学。人物塑造在小说中具有特殊的意义。鲁迅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的典型人物形象。鲁迅描写人物,善于抓住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中最有特征的东西,他刻画人物力求写“形”传“神”,“神情毕肖”。古人有“作画形易而神难”之说,“神似”是比“形似”更高的艺术追求。鲁迅曾深有体会地说:“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  相似文献   

2.
细节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外貌等细小环节进行细致地刻画,目的是刻画人物性格,丰满人物形象。在一篇写人叙事的文章中,只有抓住人物的显著特征,以突出其鲜明的个性。这样,我们的作文才会生动形象,具有可读性。  相似文献   

3.
细节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外貌等细小环节进行细致地刻画,目的是刻画人物性格,丰满人物形象。在一篇写人叙事的文章中,只有抓住人物的显著特征,以突出其鲜明的个性。这样,我们的作文才会生动形象,具有可读性。  相似文献   

4.
孔乙已的手     
鲁迅在《我怎样做起小说来》一文中曾说:“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倘若画了全部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这就是说,写人要从最能显示人物性格特征和内心奥秘的地方使劲,而不要贪多求全。小说《孔乙己》中,作者独独抓住了人物的手来揭示人物性格,展示人物的悲剧命运。以下试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5.
小学生写记叙文,一般说来比较简单,无非是这么两种:一种是叙事,另一种是写人。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把写作的重点放在刻画人物性格上面,这是不言而喻的.但如何具体地刻画好所写人物的性格,即如何把人物写“活”,使自己笔下的人物具有独特的个性,这是很有讲究的。有些学生尽管也很“卖力”,写时也很专注,但写出来的人物脱离现实生活,没有鲜明的个性,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一个“作文中的人物”;而如果掌握了一些描写、刻画人物的好方法,那么即使花费较少的气力和笔墨,也能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让人看了会产生如见其人的感觉。要把人物写“活”,最…  相似文献   

6.
孔乙己的手     
鲁迅在《我怎样做起小说来》一文中曾说:"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倘若画了全部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这就是说,写人要从最能显示人物性格特征和内心奥秘的地方使劲,而不要贪多求全。小说《孔乙己》中,作者独独抓住了人物的手来揭示人物性格,展示人物的悲剧命运。以下试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7.
手是人体最敏感、最灵活的肌体部位之一,手的各种动作跟眼神一样,同是人体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一举手、一投足,都是人们不同情感体验的具体反映。手的刻画,既能表现人物的身份、职业、思想情感、人物性格,又能体现写人的角度,揭示社会环境等。初中语文教材中不乏画手?..  相似文献   

8.
高慧 《考试周刊》2010,(48):27-28
写记叙散文离不开刻画人物,外貌描写是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段。外貌描写,也称肖像描写,主要是对人物容貌、体态、神情、衣饰、风度等进行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塑造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外貌描写得如何,直接影响到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人物性格的刻画。因此,对人物进行外貌描写不应是面面俱到,  相似文献   

9.
凯瑟琳是一个双性同体的新形象,对瓦解父权社会的性别二元对立论有重要的作用。她不仅具有温柔、极富同情心和极易动感情等女性特征,而且具有积极主动、勇敢坚强等男性特征。女权主义和拉康的后精神分析理论,给我阐释了凯瑟琳双性同体特征失而复得的整个过程提供了一种理论参照。  相似文献   

10.
文学称为人学。小小说也写人,也刻画人物的性格。不过,它不象长篇、中篇、短篇小说那样着力表现各种性格因素在对立运动中产生的丰富性、复杂性、多样性和立体感,而是抓住人物性格的某一典型侧面或侧面上的一个“特殊点”,通过对它们的剖析,来显示其“质”的规定性。陈柏健同志在他撰写的《一个自成体系的世界——小小说的文体及创作辨证》一文中将小小说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称之为“抓拍”手法。他说:“小小说的人物不宜过多自不待言,即使主写一个或两个人物,亦应借鉴摄影艺术所谓‘抓拍’手法。由于小小说多撷取生活片断与  相似文献   

11.
心理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重要手段。写好人物的心理不但能增加文章的亮点,而且还能使人物的情感丰富、  相似文献   

12.
顾恺之画人物,非常注意画眼晴,因为眼睛最能传达出人物的神情。作家写人物,也应当同画画一样,要善于点睛。所谓点睛,就是作家敏锐地捕捉了最能揭示人物性格之点,比如说人物的一句对话,一个动作,或者一个眼神,一个细节等,然后在关键的地方恰到好处地予以点染,从而收到人物性格鲜明突出,形象栩栩如生的效果。新编课文《大铁椎传》,其中写大铁椎三次说道“吾去矣!”过去有些选家评点此文说:“篇中点睛,在三称吾去矣句。”(张潮辑《虞初新志》)反复钻研这篇课文,觉得评论者是有眼光的,这三句“吾去矣”,确实是刻画大铁椎这个人物的点睛之笔。先看第一句:“夜半,客曰:‘吾去矣!’言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典小说的造境艺术与写人艺术是互相渗透、互相交融的。小说文本的意境创造,是作者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策略,而人物性格的显示又是作者造意境的有力支撑。这体现了古典小说环境描写的美学特征。同时,诗赋渗入小说作为主人公传情达意的重要手段,亦使小说文本有了一种诗的意境,使小说人物洋溢着诗人的气质。  相似文献   

14.
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被认为是20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权主义的先锋之一,其作品《一间自己的房子》是伍尔夫女权主义思想最直接和充分的体现,它着重讨论了妇女与文学、男女性别差异及双性同体等严肃问题。其超越传统女权主义思想的女性观对现代女性主义批评产生了影响,使女权主义文学理论得以初见规模。  相似文献   

15.
莉莉·塔克是二十世纪以来美国最优秀的作家之一,其代表作《巴拉圭消息》不仅以恢弘的笔触描写了南美历史上著名的巴拉圭战争,也在此基调下融入了她的双性同体思想。本文从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的视角审视全文,通过塔克对性别二元对立的消解与颠覆来深入剖析埃拉·林奇等女性的两性共融特质,从而使塔克对男权社会的反抗和对男女两性平等的追求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16.
高明的作家在刻画人物形象时,总喜欢写人的眼睛。鲁迅说过:"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这就是说,刻画眼睛是揭示和突出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的最好方法。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个人  相似文献   

17.
小说艺术的最重要的特征是塑造有血有肉的,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典型环境是作品中具体地体现那些最足以造成典型形象的特征和驱使它行动的社会关系和人物。情节则是因人物而虚构的,没有人物,情节无从谈起,情节又可以反映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是人物性格形成的历史。因此,在小说教学中,典型形象应是分析的核心。一、典型形象的分析,应着眼于刻画人物一般手法,透视人物性格的特征,并揭示形象的社会意义人物的肖像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方法,它能给读者一个鲜明深刻的印象。文学大家鲁迅先生最擅长肖像描写,他能准确地抓住人物肖像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传神的语言     
第一站初出茅庐在写人物的文章中,人物的语言是必不可少的,它是人物的性格、思想、情感的直接表露。生动的语言描写,能使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所谓语言描写,就是对人物的独白、对话及其说话时的神态、动作、语气等的描写,其主要作用是刻画人物性格。人物语言写得好,人物性格就能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相似文献   

19.
<茉莉>是印度裔美籍作家的作品,作品中描述了具有双性气质的女性形象.当然,小说中并不是只有女主人公具有双性气质,三个男性人物也是双性气质的典型代表.也就是说,无论女性和男性自身有多完美,都不能排斥对方,只有彼此理解,彼此融合,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完整与完美.在男女两性冲突越来越激烈的今天,两性已经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双性同体的理论 应该可以为我们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行动是人物性格的具体表现,人物性格、思想感情往往是通过人物外部动作透露出来的。有道是:行动就是人的历史。行动不仅影响到情节发展,更能表现人物的气质、性格,写好人物行动,人物也就写活了。怎样描写人物行动呢?第一,动中写人,这是我国写人的传统手法,即在事件中、在矛盾冲突中,表现出人物的动态来。例如:董存瑞向四周一看,这座桥有一人多高,两边是光滑的斜坡。炸药包放在哪儿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