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弄清储层发育是否与膏岩有关,本文通过对盆地中部雷口坡组岩心、镜下薄片及物性资料的研究可知,储层主要分布于龙岗雷四3亚段及磨溪雷一1亚段。龙岗雷四3亚段中上部颗粒岩及晶粒岩中的膏岩经表生期溶蚀作用后,岩溶角砾岩和粉晶云岩中形成了大量的溶蚀孔洞;磨溪地区雷一1亚段中部的颗粒岩受到其上下膏岩的影响,发生埋藏溶蚀作用,膏岩脱水释放出的有机酸及地层酸性水,使得原有孔洞系统进一步溶蚀,储集性能优越。  相似文献   

2.
通过岩心观察、岩石薄片、粘土矿物及储层物性资料综合分析,对川中北部地区营山构造须家河组二段储层特征进行详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L46块7口取心的各类岩心分析化验样品的统计分析,对该块S1+2段和S31段油层储层的岩石学特征、物性及非均质性、岩石敏感性、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表明:工区储层主要为岩屑质长石砂岩,岩性粗、分选差,岩石成分成熟度和岩石结构成熟度较低;S1+2段储层物性中等,属于中孔中渗储层,非均质性较强;S31段储层物性较差,属于中孔中低渗储层,非均质性较弱;工区储层水敏性及酸敏性中等偏强;储层孔隙类型主要发育原生粒间孔。  相似文献   

4.
赵圣贤  唐丹 《内江科技》2013,34(4):152-153
依据大量岩心分析化验数据、测井数据、扫描电镜分析及毛管压力曲线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在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上,描述自贡西部地区上三叠统雷口坡组碳酸盐岩地层特征、储层的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电性特征及孔隙结构特征,并重点从碳酸盐岩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几个方面探讨了储层受控因素。分析自贡西部地区雷口坡组碳酸盐岩储层特性,并为进一步油气勘探开发打下理论基础。结果表明自贡西部地区上三叠统雷口坡组良好储层主要分布在雷一1亚段和雷三段。  相似文献   

5.
刘春富 《内江科技》2010,31(12):132-132,143
据丰谷地区须家河组的地表剖面、岩心和薄片、测井曲线及常规物性测试资料等的观察、对比分析,表明对川西坳陷中段丰谷构造须家河组四段(以下简称"须四段")储层发育影响最大的是碳酸盐胶结作用。碳酸盐胶结作用对储层的形成具有两面性:早期的碳酸盐胶结作用在使储层致密的同时,也对储层的发育具有保护作用;晚期的碳酸盐胶结作用对储层起破坏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龙岗构造是中国石油2006年的重要勘探成果,它包括飞仙关鲕滩储层和长兴组生物礁两套储层。本文介绍了利用测井资料准确的识别了龙岗构造飞仙关储层的方法,以及储层的划分、流体性质判别方法研究;通过这些方法,能准确地进行了储层识别和进行流体性质判别,并经过试油结果的验证,证明这些方法在龙岗地区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李航 《内江科技》2013,(6):175-176,188
本文针对当前川东南地区寒武系地层的沉积相发育规律方面的研究现状和所存在的问题,通过调研大量有关研究区的文献资料,在弄清川东南地区的区域地质背景、构造作用史以及地面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本区岩心的岩石学、沉积构造和生物组合等特点,将研究区寒武系沉积相划分为局限台地相、陆棚相、盆地相等沉积相类型,其中局限台地相又可进一步划分为台内滩亚相、泻湖亚相、潮坪亚相。同时开展了对沉积相储层特征和描述的研究分析工作,研究了沉积相与储层物性之间的关系,为该地区的勘探研究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渤南洼陷沙三段尤其是沙三中上亚段是渤南油田的主力层系,主要发育近岸水下扇、滑塌浊积扇。"水道型"浊积岩等多种类型的储集体,紧邻成熟烃源岩或被烃源岩包围,具有非常好的油源条件,成藏有利。以岩心资料为基础,利用钻井、测井等资料,将渤南洼陷沙三中上亚段分为0-13共14个砂组。浊积岩物源主要来自陈家庄凸起和孤岛凸起,受物源控制,具有南北向展布,东西向迁移的特点。不同地区、不同层位储层物性差异较大,对埋深较大的储层,成岩作用对储层的质量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渭北油田渭北2井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南部的旬邑宜君油气勘查区块南部,主要含油层位为延长组长3 3亚油层组,油层平均孔隙度12.2%,平均渗透率0.76×10-3μm2,储层以细小孔-微孔隙、微细喉-微喉为主,剩余粒间孔是其主要储集空间,研究表明长3储层主要为低孔低渗以及超低孔、超低渗储层,储层物性受砂岩粒度控制,粒度越大储层物性越好,通过四性关系研究,为储层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营子街地区沙三段IV砂组储层进行了分析,对储层物性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该区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1.
在大牛地气田太原组太2段砂岩储层岩心及薄片观察鉴定、物性测试分析基础上,重点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太原组太2段砂岩储层特征。研究表明:研究区太原组太2段以中-粗粒石英砂岩为主,其次为岩屑石英砂岩,储集空间以剩余原生粒间孔隙和次生孔隙组合为主,平均孔隙度7.6%,平均渗透率为0.52 m D,总体上为低孔特低渗透性储层。储层岩石颗粒的粒度、岩石学类型和孔隙类型是影响储层物性的主要地质因素:岩石物性与粒度、石英含量成正比,粒间孔对储层物性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12.
三工河组是准格尔盆地腹部莫北油田的重要勘探层位,通过岩心观察、测井数据、薄皮分析等,对J1S2储层进行了物性的研究。研究显示J1S2储层的岩性主要为细粒岩碎屑岩。根据该地区储层铸体薄片分析,储层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孔隙,其次为粒间溶孔,少量粒内溶孔和基质溶孔。油层平均孔隙度为13.57%,平均渗透率为3.19×10-3μm2。属中孔、低渗储层。如何对该井区进行合理研究和评价,对下一步油气勘探具有重要影响。本文根据岩样分析化验,从岩性特征、物性、沉积相等方面对该低渗储层进行研究和评价。  相似文献   

13.
辽河油田38块东营组二段砂体为扇三角洲前缘沉积,沉积厚度50m~80m,变化较大。岩性主要为含砾砂岩和细砂岩,储层物性条件比较好,为高孔隙度、高渗透率的砂岩储层。通过岩心实验资料分析,对38块东营组二段油层黏土矿物类型、含量、赋存状态进行初步评价,并进一步了解黏土对储层的伤害方式。  相似文献   

14.
刘建强  高计县  刘波  李扬 《科技通报》2019,35(5):13-20,29
Mishrif组作为伊拉克东南部R油田重要的油气产层之一,储层成因及分布规律认识不清制约着该层系后备油气资源开发利用成效。本文综合岩石薄片、岩心物性、常规及特殊测井数据等资料,分别分析了沉积、成岩要素对Mishrif组储层的控制作用,认为R油田Mishrif组生物礁滩、滩前、滩后、潟湖相皆不同程度发育储层:规模性优质储层发育在生物礁滩环境,强烈溶蚀作用及弱胶结作用是重要成储条件,储集空间以溶孔、粒间溶孔及铸模孔为主;低能相带储层形成于弱胶结作用环境,未被胶结物充填保留的生屑颗粒间溶孔、粒内孔是储层发育的基础。对比不同类型储层岩电响应特征,刻画并描述了Mishrif组优质储层的分布规律:Mishrif组下部(MB段)生物礁滩储层物性优于上部(MA段)同类储层,优质储层位于准层序上部,受大气淡水溶蚀作用改造显著;滩后、潟湖相中等品质储层叠置发育在生物礁滩型储层上部,且由于差异胶结作用的影响使之在横向及垂向上表现出明显的非均质性。  相似文献   

15.
郭淑霞  关红梅 《内江科技》2010,31(8):110-110
鄂西渝东地区碳酸盐岩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复杂,有效储层识别难度较大:本文从分析不同类型储层的测井响应特征入手,对该区的流体性质识别模式进行了研究:在测井识别储层的基础上,结合地质、构造、岩心、测试或试气资料,对储层的有效性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6.
从区域沉积背景入手,以岩心资料为主,结合测井资料、储层岩性特征、沉积构造等特征,分析了该地区沉积相的类型及特征,认为高家沟-青阳岔地区长6油层组主要沉积相是三角洲平原亚相,主要发育有分流间湾、分流河道和天然堤三种沉积微相,工区的沉积微相平面展布表明该区储层砂体以分流河道为主,是主要的有利富集区。  相似文献   

17.
刘媛 《内江科技》2014,(3):61-62
王家岗地区位于东营凹陷东部,沙四纯下亚段广泛发育滩坝砂岩储层,是该区重要的勘探对象。滩坝砂储层厚度薄,常规地震资料难以识别。本文通过对实钻井的统计分析,确定了储层发育的厚度范围,在此基础上求取调谐频率,利用分频技术识别并预测滩坝砂储层的展布范围,明确了该区有利储层分布特征。通过实钻井的验证,应用分频体进行储层预测结果比较准确。  相似文献   

18.
张文明  李德鹏 《内江科技》2013,34(3):143-144
受来自西北的近源物源的控制,欧利坨子地区沙三段早期发育扇三角洲、湖泊相沉积,沙三上段沉积时期则形成以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为主。在此沉积背景的控制下,沙三上亚段扇中亚相以及扇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的砂体成为主要的储层,其储层岩性特征以原生粒间孔为主,其次为粒内溶孔、胶结物内溶孔、粒间扩大孔和晶间孔等,微裂缝发育差,储层物性特征以扇三角洲平原的分流河道沉积为最优,其次扇中砂体,最差为扇三角洲平原的分流河道间沉积砂体。  相似文献   

19.
施新月 《内江科技》2010,31(8):118-118
王龙庄油田位于金湖凹陷西斜坡南端,目前主力含油层系是E1f4、E1f2,E1f3呈零星含油格局,从成藏规律分析,该地区E1f3油藏有整体联片舍油可能,已发现E1f3油藏储层物性好,初期产能较高:本文通过构造重新认识和综合地质研究,特地针对E1f3油藏开展滚动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20.
运用储层地质学理论.利用钻井、岩心分析资料,对江苏油田花17断块阜宁组三段储层的分布和储层的物性条件、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描述,达到充分认识该储层特征的目的,同时结合试油、试采流体数据分析,确定该油藏的类型,为该区块下一步的增产增注提供了地质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