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项脊轩志》是苏教版必修五“此情可待成追忆”专题中的一篇。每一篇文本都是一个窗口,向学生展示作者曾经、正在或即将经历的生活,特别是情感类的散文,苏教版中的这一情感板块蕴涵丰富。课堂上,我们有责任引导学生去挖掘文章中丰富的情感意蕴。学生既要能体验文本中的情感,也要能将此情感迁移到自己的生活中来,激活自己的情感。  相似文献   

2.
李梅 《辽宁教育》2013,(10):93-93
一、备课:慧眼识文掘特色 一篇好的文本,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教师要独具慧眼,挖掘文本的特色,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文本,感悟文本,这是写作的基石。  相似文献   

3.
解读《台阶》这篇小说有多个视角,研究小说中的情感描写应当是文本解读的应有之义。基于情感线索,从追求高台阶过程中的情感、搭建高台阶过程中的情感、体验高台阶过程中的情感三个方面来解读本文,分析父亲这一角色特征,开辟一条新的文本解读路径,并从中发现那些指向情感、激活内心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4.
散文教学不能只关注文本内容与作者的情感,更要从语言形式入手,去感受作者的情感与语言这“外”与“内”的关系,把握这一篇文本的学习价值,并获得阅读“这一类”文本的方法,在过程中改进学习策略,培养思维能力,从而提高语言的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5.
从话语交流双方的心理活动、情感、个性三个角度论述了影响课堂教学讲解语篇有机形成的重要因素,为教师形成个人风格的课堂教学讲解语提供了理论指导。教师的高效讲解语篇可以帮助学生从文本表面走向思维深处,从文本思维上升为自身思维。  相似文献   

6.
课程分析:本文是一篇演讲辞。它的主要特点是具有极其感人的充沛的情感。感受这份情感,既是解读文本的过程,也是学习演讲辞的特点,最终达到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7.
课程分析:本文是一篇演讲辞。它的主要特点是具有极其感人的充沛的情感。感受这份情感,既是解读文本的过程,也是学习演讲辞的特点,最终达到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8.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语文课程要达成的三大目标。语文课程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正确导向。小学语文教材每一篇文章都寄托着作者深厚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潜心领会文本,走进文本深处和文本、作者对话,把一篇篇文章读到有血有肉、鲜活生动起来,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从而推动学生生动活  相似文献   

9.
徐俭 《华章》2012,(32)
《水仙》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的名篇.对篇中诗人的情感历程,汉译多有错误解读,笔者细读文本,着重探讨了本诗的情感基调.  相似文献   

10.
一、文本,一个岁月与激情交织的生灵 语文的激情.是生长于文本之中的。即使从最狭隘的观念出发来理解语文.我们也可以在撇开考试的功利目的后.欣赏到课文选文中那一篇篇作品所蕴含的情感波澜。  相似文献   

11.
孔凡艳 《小学语文》2009,(12):14-16
“读懂文本”即是学生向“文本”靠拢,理解“文本”——能够准确把握文本表达的主要内容、体会文本蕴涵的思想情感、读懂作者的写作意图,也包括读出自己、读懂(相关的)生活。如何从读懂每一篇文本出发,向着学会语文的最终目标更快、更好地发展呢?  相似文献   

12.
从语篇角度解读文本,引导学生关注作品言语表达,在“转角”处挖掘深意,从交际称谓中揣摩情感,就交际策略探究写作技巧,能够为文本解读提供一种新路径。  相似文献   

13.
针对实用类文本的阅读,首先要明确此类文本的概念。它反映生活的方式不同于文学类文本,它注重逻辑思维,追求条理性,让读者从中感受逻辑和推理的力量,获得某种知识。而悼词首先属于实用类文本,其次也兼有一般文学类文本的特征,如何兼顾两者,我认为突破口在于欣赏这篇悼词的理性和激情之美。《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篇悼词以它客观、严谨、责任的理性和深沉、复杂的情感,在很大  相似文献   

14.
在教学小学语文《燕子》这篇课文时,从画面美、语言美和情感美三方面,让学生感受文本的美。  相似文献   

15.
《月光下的喇叭手》是台湾作家林清玄先生的早期作品,属于写人叙事类散文.本课抓住散文的文本特质确定教学内容,上出了“这一篇”的独特之处.始终聚焦乡愁情感主线,用三条文本解读路径探究“喇叭手”形象的情感内蕴,带着学生层层深入去品读语言、体悟情感、探究深意.  相似文献   

16.
语文是最诗意化、最富有情感色彩的学科。语文老师要竭尽所能引领学生去感悟蕴含在语言文字背后丰富的文本意义、情感内涵,要用真情去上好每一堂语文课。第一,深挖教材,备出感情。语文课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情感和态度,影响着一个人对  相似文献   

17.
任何一篇文本都不是无情之物,它是作者在即时心境下的产物。文本阅读只有把握住内在的情感,才能真正感受到文本所蕴藏的价值主旨和情感意蕴。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架构多维渠道,引领学生在激活经验储备中悟情,在洞察事件场景中悟情,在揣摩表达手法中悟情,在习得诗歌意境中悟情,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8.
《黄河的主人》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情感性是阅读体验的重要特征之一,学生和文本的相互作用是以情感为基础的,情感贯穿整个阅读活  相似文献   

19.
《小狗包弟》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的一篇课文,由于其记录的特殊历史背景,对高中生而言,理解有一定难度。课文教学要依托文本,培养学生的文本意识,让学生自主获得知识和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20.
面对低年级学生,该怎样让他们喜欢上课堂,爱上很多人认为枯燥的语文课?把音乐融入语文文本,为每一篇课文找一首与之相配的音乐,让文本为旋律填词,让音乐为文本谱曲。音乐,在语文课堂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音乐让学生爱上了文本,音乐让学生体会到了文本的意境,音乐让孩子体验到了文本的情感,音乐让学生的朗读韵味十足。让音乐徜徉在语文课堂吧,它能让课堂充满艺术的气息,它会让课堂更具有情感的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