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课程是我校社会工作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基于本土化视角,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的课程教学,应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融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立足于我国现实社会问题的解决,并与社会工作实务紧密结合,实现其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社会工作作为服务人的艺术、行动取向的科学,是非常注重工作伦理与价值理念的.值得注意和深思的是,运用西方伦理价值指导我国专业社会工作实践的过程中,引发了种种伦理困境和冲突,这根源于传统文化长期浸润的民族气质、特殊国情等重要因素.发端于西方基督教伦理的社会工作价值理念已经不能解决我国当前面临的实际难题,而如何让社会工作专业在中国落地生根、总结本土经验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本文基于中国经验与中国语境,提出社会工作伦理本土化应该关注传统文化气质、现实国情、专业实践发展及全球化发展等,掌握专业社工的话语权,以本土为基本,对西方社会工作伦理进行调整与改变.  相似文献   

3.
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体现在其专业的服务上,社会工作者在服务实施过程中如何坚持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如何进行伦理实践,这不仅关乎社会工作的服务质量,更是每一个社会工作者的专业使命。本文笔者以学校个案工作实务中遇到的有关伦理认知、多重关系、保密原则等困境为例,从实务和理论两方面给出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社会工作专业的本质是一种道德实践,社会工作者应在正确价值取向和伦理约束的引导下展开专业实践活动。然而,在具体操作中,由于不同目标人群往往在权利观、生活习俗、文化信仰等方面有显著的个性差异,社会工作者常会遭受矛盾关系的困扰,被动地置身于伦理困境、自决与父权主义中。因此,正确认识和分析、妥善解决伦理困境,是对社会工作者的一个考验。  相似文献   

5.
科学建构社会工作价值教育内容体系,是开展社会工作价值教育、培养社会工作者专业认同感、提升社会工作者专业素质的重大理论问题。要坚持本土化、科学性、系统性原则,构建以社会工作价值基本知识传授为基础,以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培养和专业伦理教育为核心,以社会核心价值教育为重要内容的社会工作价值教育内容体系。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内社会工作的发展,伦理议题日益受到学术界和实务界的重视,与之相关的讨论日渐升温.作为社会工作直接服务中的三大方法之一,小组工作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但是以小组为工作对象的方法使得社会工作者面临着一些更加特殊的伦理难题.平等与差别平等的平衡、专业关系与同事关系的冲突以及小组与次小组的博弈是其中比较突出的三个伦理难题,对这些问题的讨论有助于丰富社会工作伦理研究,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和本土化.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社会现状及现有理论观点的综合分析,明确了目前中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应有的两个突出特点——强调专业实践能力和专业价值内化。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行动学习法以其特有的主体性、操作性、合作性和反思性等诸多特征,对于社会工作的专业教育具有较强的有效性,并指出了如何在专业教育中实施行动学习法的具体步骤。  相似文献   

8.
社会工作"在地化"是指利用在地资源、培养在地社工人才、发展在地经济文化、探索社会工作可持续发展路径.2020年是我国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社会工作"在地化"发展在后续乡村振兴工作中大有可为,但也面临着行政化与专业化两难、无限管控与有限权责冲突、专业性和专业价值缺失与融入性和排他性共存等问题.针对社会工作"在地化"发展困境,提出在党的领导下实现在地职能、在地价值和在地文化融入的解决对策,对社会工作"在地化"发展介入乡村振兴战略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社会工作伦理价值观的核心思想体现在:尊重人;接受人的独特个性;相信人自我改变、成长、进步的能力.社会工作伦理价值观的形成,源于西方的三大思想基础:新教伦理、人道主义、社会福利观念.儒家传统思想与之相通之处,如仁者爱人、大同社会、知礼以立、以和为贵等.厘清这些思想观念,有助于我们立足于中国文化传统和社会现实情境,更好地吸纳融汇西方现代社会工作理论,推动社会工作伦理的本土化.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是我国重要的古典小说,其在文学伦理方面有着重大的研究价值,本文简要地探讨了古典名著《红楼梦》中在伦理方面的选择、禁忌以及伦理环境,分析了《红楼梦》的作者在创作《红楼梦》过程中表现出的伦理倾向,诠释了此书涉及的伦理责任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