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明神宗万历(1573—1619年)年间,全国范围内许多城市,掀起了反对矿监税监的群众性的“民变”。促成这些“民变”的导火线是矿税监对人民进行公开的掠夺。明代对矿产的开采和商税的征收并不始于万历年间,但正式派遣大批宦官作为矿税监则始于万历二十四年。自万历二十四年“遣中宫开矿于畿内”以后,“无地不开,中使四出”。税监也是万历二十四年开始派遣的。自“命中官榷税通州”后,“各省皆设税使”。为什么万历年间,会正式派遣大批的矿税监,  相似文献   

2.
《明史》卷237记载明神宗万历年间矿税大兴的起止时间是万历二十四年至三十三年。经本考证,开始的具体时间应为万历二十四年六月,罢除时间则是万历四十八年七月。  相似文献   

3.
海瑞,字汝贤,广东省琼山县人。生于明武宗正德九年(公元一五一五年),卒于明神宗万历十五年(公元一五八七年)。明世宗嘉靖二十八年(公元一五四九年)举人,会试下第,嘉靖三十二年(公元一五五三年)谒选,授福建南平县教谕。后历任淳安、兴国知县,至嘉靖四十三年(公元一五六四年),任户部云南司主事,次年五月,上疏  相似文献   

4.
明神宗朱翊钧从万历中期以后,不理朝政,不见大臣,住在深宫里,除了尽情地奢侈淫糜外,就是盘算着如何去搜括钱财。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他下令以宦官为矿监,在畿内开矿索财,继而推广到各地。后来,又以宦官为税监、盐监、珠监,或专领税务,或兼领开矿。于是,矿税两监散布全国,“开采遍名山,收税盈海内。”全国人民遭受了一场空前的浩劫。从此,矿税监掠夺了大量金银财宝,源源进献给明神宗。文秉《定陵注略》卷四《内库进奉》说:“自榷采兴而海内之财一入不出,积而雍之是源自上室也。”这正是统治阶级贪婪地聚(佥欠)财富的真实反映。  相似文献   

5.
万历二十四年(1596)至二十六年,明神宗以开矿征商为名,委派大批太监充当矿税监,专门为他括敛金银财货。其结果,举国上下,四大皆空,“一仁贤空,二帑藏空,三闾阎空,四边塞空”。即:明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政权陷入解体;国匮民穷,社会经济崩溃。本文仅就矿税大兴造成政治上动乱不堪、政权解体的问题,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以探讨明亡的内在根源。  相似文献   

6.
明代,云南的采矿业迅速发展。据宋应星《天工开物》卷下《五金》记载,银的产量,浙江等八省,还“不敌云南之半”。正因为这样封建统治者对云南的矿税榨取也最凶狠。《明史·王元翰传》说:“至云南之大害,莫甚贡金、榷税二事。”贡金,是指万历二十二年后,云南每年所进的御用金五千两,已使“滇民力竭”;榷税,即万历二十七年起,明神宗  相似文献   

7.
蔡毅中     
蔡毅中(1548—1631)明经学家。字弘甫,号濮阳子,明光山(今属河南)人。毅中幼小即聪明好学,5岁已能通读《孝经》。其父问他“读书为什么?”他答道:“想为圣贤。”长大后,他才学宏博,尤以六经为宗。万历七年(1579)中举人,力倡濂洛之学。绣衣直指闻其名,亲自前往该问,欲推举重用,毅中婉言谢绝。万历二十九年成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检计。当时神宗力行矿税政策,毅中取“祖训”、《会典》诸书中有关禁戒开矿收税的部分,辑为2卷,详加注释,呈上皇帝。后升任都御史。当时大学士沈鲤与首辅沈一贯不和。沈鲤为…  相似文献   

8.
<正>《金瓶梅》中的过场人物陈四箴,首先为台湾魏子云先生在论证时拈出,引起中外学人的注意。黄霖先生继之,在《金瓶梅成书问题三考》(载《复旦学报》1985年第4期,以下凡引黄先生语,均出自此文)文中,以此作为“成书万历说”的重要内证,言:……总的说来,《金瓶梅》中的人名确实多有寓意。因此《金瓶梅词话》第六十五回出现的“两司卜府”中的“布政使陈四箴”这个名字就值得注意,因为它与万历年间的一大政治事件联系在一起。当时的万历帝,贪于酒色财气,特别宠信郑贵妃,以致在册立太子问题上迟迟不下决断,颇有废长立幼(郑贵妃子)之意,引起朝廷内外不安。于是从万历十四年起大臣们围绕这一问题纷纷谏诤,连年不断。至万历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大理寺左评事(名隹)于仁上疏规劝皇上戒除酒色财气,并进陈有关酒色财气的“四箴”。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明代万历年间由宦官出任矿监、税使的史实,及其对该时期工商业和整个社会政治经济的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0.
明朝万历中矿税大兴,是导致明王朝衰亡的重大史事。对于明神宗派出的矿监税使,《明史·宦官二·陈增传》仅载王亮等17 人,漏载颇多,本文现予补正  相似文献   

11.
《金瓶梅》最早当刻于万历四十五年(1617)冬季至四十七年(1619)秋元,即所谓“万历本”,今已亡佚。今存《新刻金瓶梅词话》当刻于万历四十七年(1619)秋冬之际,刻成于天启三年(1623),称之谓“万历至天启刻本”。《新刘绣像批评金瓶梅》为“崇祯本”,它以《新刻金瓶梅词话》本为底本,刻成于崇祯年  相似文献   

12.
明神宗万历矿税大兴期间肆意残害各级官员,导致了明王朝统治机构的痪散、地主阶级内部矛盾的激化,扰乱了边缘。  相似文献   

13.
万历年间,国家财政入不敷出,明神宗于是在全国各地派驻矿监税使,横征暴敛,这给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导致各地市民纷纷暴动,反抗矿监税使的暴行,加速了明王朝的衰败。  相似文献   

14.
明朝后期,万历帝朱翊钧派遣大批宦官到全国各地充当矿监税使,他们横征暴敛,穷极搜刮,严重阻碍了城市经济发展,给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税珰高寀乱闽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事例。  相似文献   

15.
公元1572年至1582年,即明朝隆庆六年至万历十年,兴起了一场企图挽救明王朝统治危机的革新运动.其内容主要是整顿吏治和改革财政,领导这场革新运动的是杰出的政治家和卓越的理财家张居正.一、针砭时弊,对症下药张居正的革新措施,是针对明朝的时弊提出来的.他一生经历了嘉靖、隆庆、万历三朝,这正是明朝由盛而衰的转折时期.对于明王朝全面出现的统治危机,他有着清醒的认识.早在嘉靖二十八年(1549),二十五岁的张居正就给世宗上了《论时政疏》,指出明朝有五大积弊,建议皇帝实行改革.这五大弊病,归纳起来是三个突出的问题.第一,政治  相似文献   

16.
万历十年(1582)张居正卒后,明神宗朱翊钧长期怠政不朝,国势渐趋衰微。但就明清宫廷戏曲的嬗变而论,这一时期却是新的变革时代。"四斋""玉熙宫"这两个专门戏曲承应机构的成立尤其引人瞩目。"四斋"是万历时期专为神宗生母慈圣皇太后李氏成立的戏曲承应机构,其存续时间当在万历二十五年(1597)至万历四十二年(1614)之间。"玉熙宫"则是专门负责为神宗演出戏曲的承应机构,成立时间当在万历十年(1582)至二十六年(1598)之间,它以既有之宫殿——玉熙宫作为固定的戏曲教习、演出场所,伶人包括宦官和女伎,演出内容有宫戏、外戏,至明末仍然存在。这两个内廷戏曲承应机构的成立,对晚明乃至明清时期宫廷戏曲的发展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7.
万历三十四年(1606)三月,云南“冤民万人”,在指挥贺世勋等带领下,包围了矿监兼税使的宦官杨荣的住宅,“焚荣第,杀之投火中,并杀其党二百余人”(《明史卷三百五·宦官传二》)。这是云南人民和全国人民一道,反对前来“征商开矿”的宦官推行的暴政,在城市中进行的第一次颇具规模的抗暴斗争。  相似文献   

18.
汤显祖办学     
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1550—1616)江西临川人。虽以《牡丹亭》剧作著称于世,但他对教育事业也很重视。万历十九年(1591),他做南京詹事府主簿(辅导皇太子的闲官)时,向神宗皇帝上疏,痛斥弊政,触怒神宗,被谪贬为广东徐闻县典史(管缉捕、监狱的官吏);不久又调升为浙江遂昌县知县。无论在徐闻或遂昌,他的职责都不是分管教育,但与众不同的是,他十分热心于教育事业。在徐闻时,他亲自督修了当地的一所学校——“贵生书院”。到遂昌后,他同样把办学当作大事。这里就遂昌办学举二例:  相似文献   

19.
西汉文帝时期,著名政论家晁错曾上有一份颇具影响的《贵粟疏》。但是,对于晁错上《贵粟疏》的具体时间有多种说法。根据对文献记载进行梳理、比对、互证,可以确定晁错上《贵粟疏》的时间是在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  相似文献   

20.
在历史上,努尔哈赤的后金政权曾三次迁都。第一次是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从建于万历十五年的费阿拉城迁至赫图阿拉;第二次是天命六年(明天启元年,公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