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8 毫秒
1.
融媒体时代给借助体育赛事的营销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文章以2014年巴西世界杯期间中国市场诸多借助世界杯进行营销传播的案例为例,借鉴传播学的拉斯韦尔5W模式,分别从传播者、传播受众、传播媒介、传播内容和传播效果等五个方面探讨企业借助体育赛事进行营销传播的策略,认为企业宜充分把握融媒体时代带来的机遇,应对其带来的挑战,在确定企业适合借助特定体育赛事进行营销传播的前提下,锁定并分析传播受众,根据营销传播的目标进行多重分析,选择合理的媒介组合和传播内容,并综合考量各种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2.
傅洁韵 《声屏世界》2011,(5):113-115
媒体多样化,媒体环境的复杂化,广告主选择媒体的方式也发生了新变化:以受众为核心,根据不同群体的生活轨迹,选择与其最经常接触的媒体传播链,达成最有效ROI的精准营销。分众的媒体业务一直围绕着都市消费者的生活接触点而建设,为品牌的传播  相似文献   

3.
通过奥运跨媒体传播的实证研究,文章分析了奥运前后受众媒体使用行为、满意度及媒体评价的变化,指出:在重大事件传播期间,受众的媒体选择首先向具有内容优势的媒体集中,日常的媒介使用习惯及组合结构将影响其在特殊事件传播中的媒介行为;在数字化时代的媒体传播环境中,受众的媒体使用存在相对稳定的结构,表现为日常媒体选择中具有倾向性的使用层次及"基础媒体组合".  相似文献   

4.
《声屏世界》2013,(5):48-49
北京好视力,一家致力于打造眼健康第一品牌的企业。它是眼贴领域的首创者,用企业良心严格制作每一片眼贴,并一直坚持走电台营销之路,成为众多在电台领域投放广播广告的企业之一,并在不断探索中寻求进步。一、精准选择精准选择包含媒体选择和时间点位选择。经过前期不断的媒体调研,了解受众的爱好、教育、收入、年龄、行为习惯等,与产品"利益点"进  相似文献   

5.
电视是产品营销的重要媒介通路,营销成败取决于内容汇聚受众注意力的效果。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和媒介技术的变化发展,受众的媒体消费选择、使用行为都随之变迁,直接影响电视媒体的传播效果,促使电视媒体进行节目编播的调整与革新。为在日趋激烈的注意力争夺中获得更有  相似文献   

6.
杨冬梅 《传媒》2019,(11):93-96
信息技术时代的全面铺开,媒介传播形成了全新的传媒生态系统和营销机制。受众群体则实现了对"信息"全面自主的选择操控,从而完成了由"受众"到"用户"的角色转换。以"用户"为核心的发散型传播网络与叠加式、分流性的传播区域建构,让新媒介传播营销不得不选择更细微精准的个性定制推送内容,力求实现"用户"与"用户"之间自主建立更为复杂紧密的联系,通过人际化传播方式,实现营销传播效果的最佳整合。  相似文献   

7.
如今凭借单一屏幕进行营销的时代早已过去,只有采用产品、品牌"内容化"、跨屏传播"乘法化",口碑营销"系统化"、品牌认知"互动化",企业品牌才能在生态式传播环境中生存并壮大。在同质化产品严重过剩、受众触媒碎片化时代,靠在强势媒体上重复一句响亮的广告语的品牌再也飞不起来了,必须把产品结合品牌精神和理念,以能够植入受众心智的多种方式、多种媒体有效组合才能打动消费者,并带动市场销售,如何跨屏传播的问题也由此产生了。  相似文献   

8.
王品芝 《新闻世界》2013,(8):207-208
社会化媒体给传统的单向广告营销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2012年社会化媒体发展势头强劲,新的营销渠道与方式不断满足受众的各种服务需求,品牌的理念以更精准、更人性化的方式向受众传播。本文从2012年品牌利用社会化媒体成功营销的案例出发,分析在社会化媒体的背景下,品牌营销的可行性策略。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交媒体的快速崛起,越来越多的社交工具进入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当中,以社交媒体为载体的各种营销模式也油然而生,使其逐渐成为商家企业重要的新型营销平台.与此同时,消费者的需求也在新环境下呈现出了多样性、碎片化的特点,各品牌、企业如何高效的利用社交媒体去分析和了解受众的需求,如何在新的传播环境下选择正确的营销战略从而达到既定的目标,在新环境下对各品牌的营销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社交媒体下的精准营销已成为营销中不可或缺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0.
翟灿 《传媒》2018,(2):82-84
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使广告行业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传统"广告主—广告代理公司—广告媒介投放—广告受众"的传播模式正悄然发生着变化.广告主通过社会化营销使其广告信息在互联网上得到广泛传播,而广告公司和传统广告媒介却因此遇冷受到很大冲击,广告受众不再是被动接受广告信息的轰炸,而是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口碑传播,主动参与营销.而大数据和消费者画像则能够帮助广告主精准定位目标消费者.  相似文献   

11.
构建微信平台是传统海外华文媒体转型的一大突破,由于海外华文媒体的特殊性和与新媒体的不同特征,微信平台的内容生产也应该遵循特定的规律。本文通过分析《欧洲时报》英国版微信公众号"英伦圈"的内容生产特征,得出海外华文媒体微信平台进行内容生产需要注意的有:受众定位要精准到核心受众群;内容生产者应采用平等视角与受众进行对话;文章类型应以消息类为主,娱乐类文章也必不可少;内容形式尽量丰富;报道以中立报道为主;文章议题要注重时宜性、时效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领先的受众定向、双Cookie交叉锁定和跨媒体频次控制等技术为广告主提供精准的视频广告服务,让网络营销活动变得更加精彩。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媒体环境日益复杂,企业的营销费用不断攀升,他们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精准传播的重要性,对更加高效的媒体计划和更加精准的受众细分的需求也日渐强烈。  相似文献   

13.
邱月 《传媒》2014,(18)
正新媒体带来的技术进步为企业精准营销提供了更多的实现途径,现下的微信营销即是营销领域里炙手可热的话题。基于智能手机终端应用的微信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为营销提供了广泛的受众基础,微信应用的不断升级更为营销信息的推广充当了强大的技术后盾。在此传播背景下,企业应结合微信媒体特征,契合目标受众心理,合理制定营销策略,智性表达营销信息,推动精准营销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在广告主-媒体-受众三者之间,存在着广告主与媒体,受众与媒体,广告主与受众、受众与广告主之间的选择关系。如何将这种选择变得简单?换言之,如何使广告主与受众双方的诉求实现更为精准快速的对接,并实现更多经济层面的有效拉动?对于媒体而  相似文献   

15.
2011年2月,美国IT风险投资人约翰·杜尔(John Doerr)提出“SoLoMo”的概念:So--Social,社交;Lo--Local,本地位置;Mo--Mobile,移动网络。①简单来说,SoLoMo是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整合营销模式,将社交网络和移动媒体结合,为受众提供精准的基于本地的信息。整合受众关系网的SoLoMo营销方式将潜在的受众细分,根据受众的兴趣和受众地理位置的变动,以及受众的身份和影响力,受众对信息的二次传播和受众传播信息的能力,将相关的营销信息推送给受众。  相似文献   

16.
如今,各类新兴媒体不断稀释着用户群体,广告的目标受众也被不断细分,新兴的窄而告之日益受宠。随着大数据技术和LBS技术的不断升级,精准把握目标受众的媒介使用习惯、地理位置、访问历史和内容偏好等信息成为可能,实现了以"目标受众"为中心的精准传播。  相似文献   

17.
从甄别选择到精准匹配 互联网互动平台的广告运作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数字技术及互联网媒体的兴起,受众对媒体消费的行为、投入程度以及目的性与以往相比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因这种媒介营销传播环境的变迁带来的问题,使传播效果愈发难以控制,过往的传播模式与经验受到了极大的挑战。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对传播效果的关注以及期望对受众进行精准打击成为营销人  相似文献   

18.
邵帅 《新闻世界》2013,(11):138-140
本文通过对社交媒体特性及受众人口统计学特征的差异等分析,提出如何正确地选择营销平台,即正确研读各个平台的属性,对不同社交网站的营销效果做出预估,最终达成五个关键目标——被倾听、形成互动、活跃受众、获得支持和成为拥趸。  相似文献   

19.
《声屏世界》2013,(5):174-177
执行时间:2012年8月28日——2012年9月14日案例概述:针对Dior新品活肤驻颜夜间密集滋养焕肤霜,客户希望融合网易创新平台与媒体资源,来满足品牌的营销诉求。因此,网易从"视觉感观"、"互动感知"两大创新维度出发,强势渗透Dior新品优势,打造"逆生长"奇迹。利用精准的网易女人频道硬广、网易新闻客户端、APP女人时尚杂志植入进行推广宣传,引发目标受众关注高潮。  相似文献   

20.
郭聪 《东南传播》2017,(12):147-148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改变了消费者和受众的心态,社交化媒体的发展为消费者和受众接受、传达信息提供了便利。从营销的视角看,这极大地改变了市场环境,另辟蹊径的情怀营销应运而生,并展现出了巨大的市场价值。然而传播学家卡茨的"使用与满足"理论告诉我们,应当足够重视受众需求对传播的推动作用。基于这一理论,我们可以认为,情怀营销之所以奏效,是因为其满足了受众的心理需求。自媒体"新世相"依托情怀营销成功打造了一个现象级的新媒体品牌,其成功原因便在于它在线上线下的内容、形式等方面极大地满足了受众的多种心理诉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