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深化改革、适应四化建设的需要,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优秀人才,是历史赋于人民教师的重要责任。邓小平说:“一个学校能不能对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于教师.”教育实践经验证明,在同样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王多珍 《甘肃教育》2007,(11X):16-16
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于教师。”那么,作为一名教师,要想得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培养出优秀的学生,首先必须对学生奉献真诚的爱心。而要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的爱,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3.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素质教育是时代的呼唤,素质教育的希望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正象邓小平同志指出的:“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有化的劳动,关键在于教师”。可见,教师素质是决定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根本,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时代对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光县着眼面向21世纪的思考,抢先一步抓队伍的形象工程和“名特优青”工程,改革用人机制,把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结合合理,业务精良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努力目标,并为此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和探索。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在强调发展经济的同肘.始终重视教育的发展、始终以战略家的眼光看教育,形成了丰富而深刻的教育理论。邓小平同志以“三个面向”、 “四有”教育思想,为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明确了指导思想,明确了我们培养人才的标准。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高校教师在培养人才过程中起着尤为关键的作用,其能否担当此任,关键在于高校教师队伍的素质。首先,大学教师必须是一名研  相似文献   

6.
推行素质教育关系到整个国民素质的全面提高。而一支好的教师队伍是办好一所学校的基础,是推进课程改革、提升办学品位的保证。邓小平同志指出:“一所学校能不能为无产阶级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的确,教师是推进课程改革最具活力和创新的因素。推行学校素质教育,关键在于建  相似文献   

7.
一高校能否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关键在于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政治态度、信仰追求、思想品德、言行举止对学生发生深刻的影响,而青年教师由于年龄、性格、阅历、志趣等方面的原因,对学生产生的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8.
我们的学校能否为社会主义“四化”建设培养开拓型人才,关键在于教师。培养“开拓型”人才,需要“创造型”教师,这是无容置疑的。而“创造型”教师的突出特点应该是:除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文化科学知识素养外,还必须具有创造性思维的心理品质。创造性思维是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经过人们的大脑创造性的重新组合,产生新思想和新形象的思维活动过程。简称有创见的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它给人们带来新的、具有社会价值的产物,它是智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的人才思想极其丰富 ,认为社会主义的前途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 ,没有人才 ,社会主义不可能巩固 ,更谈不上发展。要求全党把人才问题提到战略高度来认识 ,指出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 ,强调选拔人才要德才兼备、又红又专 ,要广开进贤之路 ,反对“论资排辈” ,坚持既要有“台阶” ,又要不拘一格降人才 ,要培养各行各业、各级各类的跨世纪人才 ,有了大批人才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才有希望 ,社会主义才有希望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胡总书记的讲话阐述了教师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性。人才怎样才能培养和造就?毫无疑问要靠教育。而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教师。从这个意义上讲,在提升教育的战略地位同时,给学校校长和教师也压了一副重担。  相似文献   

11.
“优质教育呼唤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是教育的永恒话题。教育部部长周济说:“教育发展,教师是关键。没有高质量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就没有高质量的人才。”邓小平同志要求全社会要尊师重教.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他特别强调.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关键在于教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力军,是教育改革的实践者.他们在塑造学生心灵、传道授业解惑、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要实施素质教育其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的素质,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培养不出高素质的学生,耍强化教师的素质,应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末 ,民办中小学在改革的春风吹拂下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 ,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局面 ,但纵观民办学校的发展现实 ,我们不得不承认 ,教师的非稳定性 ,已成为制约民办学校发展的直接障碍。邓小平同志早在 1978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就指出 :“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 ,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关键在于教师。”办好一所民办学校 ,必须拥有一支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也是民办学校生存的重要条件。因此 ,探讨民办学校教师管理上存在的问…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这说明,教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林发平 《师道》2000,(1):23-24
小平同志说:“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江泽民同志也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因此,能否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关系到教育改革的成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就一个学校而言,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教育的关键。对于我们这所1989年10月新建学校来说,尽快培养出一批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是学校一项带有战略意义的紧迫任务。我们在培养青年教师上制定了短期目标、中期和长期目标。短期目标是让青年教师一年入门,两年过关。三年达标,都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中期目标是促进青年教师四年成熟,六年出成果,九年冒尖,成为教学骨干。在我们的努力下,有30%的青年教师…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毛泽东同志也曾说“学校的问题,首先是教师问题”。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未来社会的高素质人才,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这项工程质量的优  相似文献   

18.
教师是发展教育事业的主要力量,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于教师。”而骨干教师是教师队伍的核心和中坚力量,因此,抓好中学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对于提高中学教师整体素质,提高中学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选拔骨干教师的方式存在许多不足。主要表现为:多从行政角度而不是学科特点;多是领导决定而不是专家评审,这样,往往使人为因素在评选中占很大比重,很难选拔出在教学教研中真正起到组织、指导、带动和示范作用的骨干教师。为此,有必…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同志在一九八七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江泽民同志也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不仅是传授人类文化遗产和现代科学技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专业人员,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教师是教育第一生产力,办好学校的主力是教师”。百年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的心,教育的根。只有造就一支“头重脚实根深”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才能实现优质教育,才能托起明天的太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