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6 毫秒
1.
在很多父母眼里,厨房不是孩子应该经常踏足之地。孩子小时,父母担心安全问题,孩子大了些,又觉得孩子在厨房碍事。即使有些孩子做家务,也不过是收拾收拾碗筷,用微波炉加热一下食品。  相似文献   

2.
父母最难过的事情之一,就是发现自己的孩子受到其他孩子的欺负。发现自己的孩子经常欺负别人,父母的心情又很复杂:有些父母可能会窃窃自喜,觉得自己的孩子是个强者,这个社会正是适合强者生存的世界;另一方面,父母又担心,孩子如此好斗,将来会不会是个麻烦呢?  相似文献   

3.
有些孩子,缠人、闹事、小题大做,占用了大人们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被称为“难缠”孩子。他们的“难缠”行为往往会让父母大为恼火,父母不光是嫌孩子缠住自己,更担心的是孩子独立性太差,将来难以适应社会生活。面对这样的孩子,在照顾他们生活的同时,父母要怎样做才能让他们的心理逐渐自立起来,让父母从被“缠”的状态里解脱出来呢?  相似文献   

4.
张淑英 《山东教育》2005,(15):41-41
我们生活的时代,已经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电脑和网络的时代。父母们渴望着孩子尽快接触电脑、接触网络,但是又由于有些媒体对电脑和网络负面效应的过度炒作,使得许多家长对网络和电脑开始感到“恐惧”,担心会损害孩子的健康,影响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为此,许多家长不知所措。  相似文献   

5.
余晓清 《家教指南》2006,(11):18-19
做父母的都担心孩子“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而担心孩子“头脑发达,四肢简单”的父母并不多,但这个现象值得广大家长密切关注和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6.
有的父母,希望孩子早上学、早成才,到处托人找关系,甚至更改户口本上的年龄,以达到孩子提早上学的目的;另有些父母,则担心孩子小,担负不了繁重的功课,不能适应学校的环境,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大一点再上学。孩子究竟多大年龄上学好,不但是每一位父母关心的问题,同时也是教育行政部门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因为我国当前已经有些大城市实行6岁入学制,而全国还有更多的地方沿用7岁入学制。  相似文献   

7.
姜琴 《山东教育》2004,(23):93-94
不少父母都感觉跟孩子讲道理是非常难的一件事:父母说得天花乱坠,孩子这耳朵进,那耳朵出;一不留神,孩子还逮着个错,反吵父母半天。有些父母能与孩子说得眉飞色舞、热火朝天,有些父母却很少与孩子讨论什么。他们与孩子说话,往往说上个三五句,孩子不耐烦,父母  相似文献   

8.
《家庭教育》2009,(5):8-11
雪灾、台风、地震……当这些灾难突如其来的时候,夺去的不仅是数万人的生命,还有那些幸存者的幸福。我们的孩子,有些在灾难中失去了亲人。变得郁郁寡欢,终日担惊受怕;有些在电视中看到了其他的孩子的惨状,也变得胆小怕黑,无法离开父母,担心灾难有一天会降临在自己身上。灾难虽然过去了,但孩子心里的那些烙印却不是那么轻易能够抹去的。那么,灾难过后,我们该如何关心孩子的心理问题,帮助孩子重建健康的心理呢?  相似文献   

9.
没有秘密的孩子长不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老师话题目录秘密是成长的催化剂──孙老师说别让我们成为“水晶人”保留孩子的秘密让孩子独立面对一份责任请让我保留一些小秘密 —写给妈妈的信面对秘密的三个原则秘密是成长的催化剂孙老师说 作为一个独生女的父亲,当我写下这个标题,心中不由得一阵惶恐。试想,哪个独生子女的父母不担心孩子出事?而且凡是出事往往与某个秘密有关。所以,绝大多数父母和教师都不希望孩子有秘密。 据我们在全国城市做的调查发现,26%的中小学生的日记和信件被父母偷看过。有些父母甚至理直气壮:’‘我们是你的爸爸妈妈,还是监护人,看看你的日…  相似文献   

10.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 能够上网的人越来越多。孩子们欢喜了,又多了个玩艺,学习娱乐两不误;父母发愁了,花钱不说,还得督着孩子学习,盯着孩子上网,提醒孩子睡觉,劳神担心。父母的担心是有道理的。网上的内容复杂,“黄”的、“黑”的什么都有;网上的游戏很多,沉浸其中拔也拔不出来。这可怎么办呢?有的父母把电脑当作学习机。很多父母买电脑时的第一理由是希望孩子学习,盼着孩子“抱着电脑考个状元”,结果往往是过了三天新鲜劲儿就剩下玩游戏了。为什么?“父母的任务”不一定是孩子的任务。大人上网干什么?主要是查看信息,比如…  相似文献   

11.
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四体不勤的“小公主”、“小皇帝”,父母们开始重视孩子的自立教育,希望孩子能够独立处理自已的事情,不依赖他人,长大后能够独立生活,不必父母担心。初衷是对的,但是,教会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就足够了吗?这似乎是很多父母没有充分考虑过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家教指南》2006,(7):32-33
做了父母,却担心孩子与自己不亲,这样的担心并不少见。研究显示:孩子与父母的亲密程度深刻影响日后成长中的人格、心理等各项健康指标。同时,也关系人际关系处理和社会融合能力。这里将教你几招,促进孩子与你的亲密关系。  相似文献   

13.
问:我的小孩好像有“进食障碍”,吃得很少,而且每次要人追着赶着喂他。一顿饭吃完,仿佛是一次战斗结束,累得人精疲力尽。请问有没有好的办法改变这种现状? 答:有些父母在对待孩子吃饭问题上心存焦虑,担心孩子吃得少会不健康、长不大,所以基于爱孩子的心理,就要孩子多吃。小孩子稍微吃得少,就很紧张,强迫孩子一定要吃,或是孩子暂时不喜欢吃某一类食物,勉强孩子吃;有些较极端的父母,看到孩子已  相似文献   

14.
孩子犯了错误,父母批评孩子时,为什么有些孩子就是不肯认错?笔者认为,问题的关键很可能出在父母的态度以及批评孩子的方式和时机上,作为父母如果能注意做到如下几点,相信孩子通常是会接受批评的。  相似文献   

15.
晚自习上,全班学生都在认真地做着作业,我在教室里踱步巡视着,窗外似乎有些凉意。“小淼!”突然,一个中年妇女拎着一个装满衣服的袋子出现在教室门口,原来是小淼同学的母亲担心他着凉而来送衣服给他。说实话,十一二岁的孩子住在学校里,的确是时时刻刻令父母牵挂,“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相似文献   

16.
肖梅 《家庭教育》2007,(5X):16-17
主持:这的确让父母左右为难,淡化竞争意识吧,孩子将来是否会处于劣势?一味强调竞争,又怕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还担心孩子变得功利和不讨人喜欢,那么,父母该怎样看待孩子间的竞争呢?[编按]  相似文献   

17.
姚蓓喜 《家庭教育》2005,(1B):54-54
1岁的宝宝不会走路,父母会很担心:这孩子什么地方有毛病呀?但是如果这个孩子1岁还不会爬,家长却不会担心,只要孩子会坐、会站、会行走就可以了,不会爬对孩子没有多大关系。  相似文献   

18.
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是件一劳永逸的事情。说说简单,操作起来却很难。作为养育孩子的核心人物——父母,在培养孩子的饮食习惯时,也会因观念的不同或经验缺乏而举棋不定。为此,我们给父母提供一些有用的建议。食物不是惩罚或奖励的手段有些父母为了让孩子牢记自己的错误“,剥夺”了他们吃晚饭的权利,这样的惩罚将使孩子担心自己会挨饿,因此,为了防止以后“可能的”受罚,孩子一有机会就会吃东西。许多父母都很喜欢把零食作为奖励,拿到奖品的孩子会感到通过自己努力争取来的食物更有价值。但孩子所收到的信息显然是错误的,以后他们会把米饭…  相似文献   

19.
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希望,随着现代社会竞争意识增强,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欲望也与时俱增。媒体对各类神童的宣传,也在不断刺激着家长对孩子早教育、早培养的意识。不少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早早就把孩子从游戏中拉到各类兴趣班、特长班中,或学琴像书画,或学英语奥数……希望借此来培养孩子各方面的素养,当然,也有的家长还希望能在孩子身上实现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有些家长让孩子一两岁就开始认字背诗、学这学那,有些家长甚至同时给孩子报了几个兴趣班,可是效果怎么样,那就很难讲了。[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现在有许多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加上父母工作繁忙,上学或放学都得自己走。生活上多一些独立,当然是件很开心的事情,但有时也会遇到让父母担心,令自己害怕的事情。有些同学遭遇坏人侵害,吓得不知所措,听凭坏人摆布,受害后不敢告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