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依据课程标准研制语文核心素养评价模型,推进语文考试评价改革是促进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议题。参考核心素养取向的国际大型教育评价项目的实践经验,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依据,建构以“情境-语文实践活动-语文课程大观念”为核心的语文核心素养评价模型,其中:情境主要包括日常生活、文学体验、跨学科学习3种类型,语文实践活动是指为了达成语文课程学习目标、学生自主开展的运用语言文字的实践行为,语文课程大观念是学生通过语文实践活动获得的对语言文字运用本质规律的认识。该模型以真实而复杂的情境为依托,借助典型且综合的语文实践活动,系统评估学生对语文课程大观念的理解,可用于命题质量评估、语文过程性评价设计与实践、语文教育质量监测与提升等。  相似文献   

2.
在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凡“语言文字的运用”(或“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运用“语文综合运用”)出现15次,“语文实践”出现7次。“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要“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我认为凡是技能的获得,能力的形成离不开“实践”,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样离不开“语文实践”。那么在阅读教学中,要实践什么,怎样实践,是至关重要的两个问题。11月我参加福建省教育厅主办的名师“送培下乡”活动,就以到周宁县上的示范课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露珠》为例来谈谈如何在语文实践中落实语言文字运用。  相似文献   

3.
余纯 《现代语文》2007,(6):107-107
我国语文教育传统是在历代语文教育的演进中积淀并流传下来的教育文化成果,所以也应是新世纪语文教育改革无法逾越的起点。而研究性学习不仅是我国中学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世界性的课题。放眼世界,从法国的“多样化途径”“有指导的学生个人实践活动”到美国的“以项目为中心的学习”“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再到日本的“综合学习”,尽管名称不同,但各国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教育理念是相通的,目的都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小学语文低段无纸化教学测评的设计与实施出发,依据情境教育来灵活多样地设计测评活动,将教育游戏融于教学评价之中,将学生语言文字的学习和实践转化为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关键能力,对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地进行积极实践和探索。  相似文献   

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以下简称《语课标》)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强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相似文献   

6.
殷钰 《华章》2012,(21)
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在实践育人环节上却重视不够.新课标强调:“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学生是学习实践、创造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该以“语文实践”取代“语文训练”,并强化“实践”和“育人”.  相似文献   

7.
一、正确处理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关系,文道统一《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学科的重要特点是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辩证统一”。因此,我们必须很好地学习《大纲》,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的思想性,把思想品德教育寓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我们现行语文教材的每一篇课文,都包含着扣击学生心弦的  相似文献   

8.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宣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的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继续强调:“应该让学生在广泛的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逐步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学生的语文能力只能在学生自己的丰富的语文实践中习得。  相似文献   

9.
《大纲》修订版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形式,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为此,我们结合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的不同,作了以下尝试。一、比一比,看谁讲得最精彩叶老主张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潜心会本文”,通过课文的语言文字掌握其思想内容。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精心揣摩课文的重点词句,通过语言文字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其精神实质。在《我不能忘掉祖国》一课中,宋庆龄在讨论会上的一席话柔中有刚,掷…  相似文献   

10.
新课标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能主动进行探索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并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这就向我们提出了深思的问题:语文教育的疆界在哪里?它是不是需要  相似文献   

11.
语文实践活动,是将已有的语文知识技能在实践中应用,又在应用中获得新知,提高能力的过程。它与“课文”并列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是不可分割的两大板块,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新修订的《大纲》指出:“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笔者结合平时在高年级学生中展开的语文实践活动,谈几点做法与想法。   一、课内实践活动。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必须充分利用这一主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语文…  相似文献   

12.
“乐学教育”是理想的境界,语文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是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新课题,也是体现“乐学教育”的有效手段。建构理想的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有利于充分挖掘教育资源,更好地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与语文综合素养。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拓展,是基于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理想课堂”背景之下开展的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的理想构建,为学生的实践与创新提供空间,使学习语文的过程真正变成生活的  相似文献   

13.
开讲一、语文综合性学习认识的定位1.语文综合性学习首先姓“语”。语文综合性学习必须以语言文字为载体,以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为中心,以语文知识、技能及其学习兴趣、习惯、方法的培养、习得为落脚,借助于综合性学习活动,营造学语文的“场”,培育综合学语文的“场效应”。(1)从语言文字的吟诵出发,文言性的通过文白对译、成语典故、警言睿语等语言精华的玩味和记诵竞比活动,引导学生从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积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渐成对传统文化的认同,由此激发他们学习母语的兴趣与激情,生发承传民族文化的责任使命。(2)从文本附着的…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颁布后,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跨学科学习”任务群作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改变了单一的语文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构建更加开放、更加多元的生活场域,引领学生超越学科边界,围绕情境任务,通过协作学习、探究学习、创造学习,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5.
韩琼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23(10):92-92,111
一、国外最新语言教学理念认为:语文应在实际运用中学习。捷克思想家、教育家夸美纽斯明确指出:“一切语文从实践去学习比用规则学习来得容易。”国外很多语言课程都十分注重在语言文字的实际运用中学习语言。围绕学生现代生活工作实际需要组织语言学习内容和语言实践活动,以实  相似文献   

16.
罗兰 《宣武教育》2006,(1):16-19
在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的语文教材中,呈现出一个全新的内容,即:“语文综合性学习”。所谓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指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学习方式,以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沟通、书本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语文实践活动为主体活动,体现听说读写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协调发展,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的学生自主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17.
杨峰 《广西教育》2013,(29):24-25
2011年版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走出“非语文、假语文、泛语文”的误区,进一步增强语文意识,关注文本“怎么写、为什么这么写”,引领学生在言语实践中,提升语文实践能力,使语文课堂真正返璞归真,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拓宽学习渠道,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知识哲学认为知识的价值不在于给人现成的东西,而在于给人不断创造的“起点”。传统教育以教学内容的稳定性和单一性为基本出发点,以知识的记忆和复现为基本目标的知识观正受到冲击。受教育者是教育的主体的观点要求语文教学实践应让学生成为教学主角,语文课堂上的“美文听记”、“文化艺术节”活动不失为一种符合语文新课标精神的尝试,是大语文教育观在实践上的表现。  相似文献   

19.
中学生语文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静园 《教育探索》2004,(10):70-72
语文学习自我效能感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对自已是否有能力完成学习任务和进行具体学习活动的能力的预期(主观判断)。培养语文学习自我效能感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是“教学生学会学习”的必然要求,是实现语文教育“人的发展”的要求。教师可以运用以下策略来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自我效能感:进行成功教育;引导积极归因;对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策略的培养等。  相似文献   

20.
语文活动课以语文知识为载体,以诱发、培养、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为目的,以学生为活动的主体,使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并形成良好的语文素质。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活动课实际上是一种"综合实践活动"。而学生勇于实践、探究和创新,发展综合能力的基础来源于他们的自信心。实践证明,语文活动课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从而使学生勇于实践、探究和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