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通识教育与人文精神的含义入手,阐述台湾通识教育的发展及其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作用,同时还讨论大陆高校人文精神缺失的现状,并结合通识教育给出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2.
高等职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高等职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两者结合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三方面进行了分析,高等职业教育中人文精神的缺失、人文教育薄弱、学生人文素质欠缺等现象,从而使高等职业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达到真正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3.
地方本科院校如何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教育问题,一直备受关注。经由科学教育,挖掘科学课程中的人文意蕴,不失为一个可行的措施。但施行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来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学生难以对科学课程的人文意义做出有价值的预期;多数科学教师很难注意到课程中所蕴含的人文意义的挖掘;管理者受多种因素影响,对科学课程的人文意义重视不够。要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人文精神教育问题,必须以通识教育理念推动教学改革。对地方本科院校而言,进行这一改革,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4.
从高等职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两者结合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能够改变高等职业教育中人文精神的缺失、人文教育薄弱、学生人文素质欠缺等现象,从而使高等职业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达到真正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5.
<正>一、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渗透的必要性在语文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可以弥补学生在人文教育方面的缺失,可以在人文精神渗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向学生传授人文知识,不断完善健全学生的人格。首先,人文精神的渗透是语文教育现状有效缓解的必然选择,我国的语文教育承载着五千年的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大部分医药院校开设了通识教育课程,通识教育课程的开设无疑有效地推动了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形成。医药院校学生在塑造个人道德修养过程中需要切实可行的方法。本文对当前我国医药院校通识教育培养人文精神现状进行分析,希望以此推动我国医药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科学教育在通识教育中的地位:历史与逻辑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识教育由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两大部分组成.从历史和逻辑两种角度分析可以看出,科学教育与通识教育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东西方时这种关系的认识非常不同.西方的人文精神有助于科学素养的培养,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我国传统人文精神虽能对科学的负面影响起到抑制作用,却不利于科学素养的培养.因此,我国通识教育应该重视发掘中国经典科学文献,帮助学生寻找科学文化的民族之根,使文化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目标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8.
在高职通识教育视阈下,应加强高职学生科学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采取多种途径,推进两者的融合,在高职通识教育过程中,融入科技哲学教育,培养高职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进而全面提高高职学生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9.
通识教育课程的开设无疑有效地推动了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形成。笔者对当前我国高等院校通识教育培养人文精神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当前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通过对当今我国高等院校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现状、时代内涵等的分析,探讨通识教育在高校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中的作用,以期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0.
现代通识教育的渊源即古希腊时代的博雅教育,无论是博雅教育还是通识教育,都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智、健康的人格及严谨的思辨能力。现代通识教育的普遍推广是基于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以解决专业和学科细分所导致的学生思辨能力下降和人文素养缺失的问题。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严重制约了现代社会发展和转型的需要,中国的通识教育还存在许多制度上的不足,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高校管理体制和办学目标的不明晰。  相似文献   

11.
人文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历史教育是人文教育的核心。高校历史通识教育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应以人为本,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挖掘历史知识中内隐的人文因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2.
中国高职教育中科学教学与人文教学割裂,在课程设置上,人文学科存在严重的边缘化趋向。高职教育中人文精神严重缺失,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极度欠缺。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必须确立“素质本位”的教育理念,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有机结合起来,确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指导思想,克服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才能使高职教育走出瓶颈,走向发展。本文对如何解决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的问题作了初步的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13.
国外理工类专业人文素质教育研究综述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国外大学主要通过STS(Science,Techonology &Social)教育和通识教育两种模式使理工类学生能兼具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人文精神。STS教育倡导科学、技术、社会教育的一体化,通识教育强调人文知识与人文精神的渗透性培养。教育是相通的,国外学者的理论探索及关、英、澳、日等国的实践探索为我国理工类专业人文素质教育的开展提供了许多借鉴。  相似文献   

14.
通识教育是使新时期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外语教育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是大学生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外语通识教育要具有普及型和层次性,全面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人文精神、科学精神,促进全人教育。  相似文献   

15.
崔波  崔江 《文教资料》2013,(32):183-185
大学的通识教育,旨在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其目标是培养完整的人,即用人类富丽的文化遗产浸润学生的人文情怀。提升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我国引进通识教育理念近20年。通识教育理念一直在冲击着高校的管理和教学工作。虽然高校师生对通识教育的重视和认识逐步在加深,但实际上,在重视程度和投入方面,许多高校用力不够,有许多高校的通识教育课程还流于形式。相当一部分师生的并没有没有认识到通识教育对人文精神培养的意义。本文探讨了如何充分利用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这个大课堂的有声传播,对大学生进行人文情怀的浸润,从而将真善美内化成学生受益终身的无形力量,净化学生的心灵,形成自觉的“自我、他人、社会共同体”的精神契约。  相似文献   

16.
通识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具有突出人文关怀、激发学生主体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的特质,对解决高校思政教育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价值.在通识教育视角下,通过强化人文关怀、转变学生角色、加强成长指导等方式,可以增强学生在思政教育过程中的认同感、参与感、获得感,以期解决思政教育在实践层面面临...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学化学课程改革的进行,化学课堂教学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越来越迫切.本文从人文精神、人文教育、化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必要性、化学课堂教学中化学教师怎样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等几个方面提出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对学生人文精神进行培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当前中学生人文缺失的现状,重构其美好的人文精神家园,本文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对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教育,提升人文素养,丰富人文底蕴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在对贵州大学理工科学生人文素养状况的调查中发现,多数学生对常见人文现象的认识具有一定深度,其态度及预期行为也具有较强的批判性和反思性;但相当学生的人文社科知识基础薄弱,结构单一.优化课程结构,开启人文教育的跨学科对话模式;打造人文精品课程,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实现人文精神通识辐射是培育和提升理工科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高等院校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但大学生人文素质缺失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表现为人文知识贫乏、人文精神失落与心理素质欠缺。古代文学教学有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学科优势,能增强学生的理想信念,完善人格理想,进行审美教育。教师应从实际出发,在古典文学教学中重视人文精神的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