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后殖民理论认为,文学作品在进行革命和现代性话语的书写中,自觉或者不自觉地运用多种叙事策略,将后者所预设的一整套意识形态话语作为高级文化,系统改造作品中人物的语言方式和思维世界,从而将传统、本土话语逐步替换,已达到革命意识形态所设定的语言世界,形成对社会的系统改造.在1940-1960年代农村题材小说中,饱含革命意识形态内涵的新话语逐渐渗入乡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的日常生活用语中.这种小说中人物的言说方式的变化,是革命和现代性话语对乡村话语体系和思维世界的一种征服,由此建构了革命意识形态的现实注脚,其实质是一种话语殖民.本文以后殖民理论中的话语殖民为分析工具,讨论这种文学现象的实现机制及其政治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冲突话语是言语行为理论中重要的一部分,本文借助《来来往往》这部小说,从文本分析的角度对冲突话语进行分析,具体有分析冲突性话语的语言形式;并借助Verschueren(1999)的语言顺应论,发现冲突性话语是交际者在顺应语境的条件下,为实现交际意图而对语言进行自主选择的结果.在此基础上,还探讨了冲突性话语是如何产生的.  相似文献   

3.
批评性话语分析是以揭示语言、权利和意识形态的潜在关系为目的的分析工具。文章通过及物性、转换和语态三个方面对拉尔夫.埃里森的小说《隐形人》进行批评话语分析,以此来挖掘这部黑人文学作品背后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4.
对拉尔夫·埃里森《隐形人》的批评话语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批评性话语分析是以揭示语言、权利和意识形态的潜在关系为目的的分析工具.文章通过及物性、转换和语态三个方面对拉尔夫·埃里森的小说<隐形人>进行批评话语分析,以此采挖掘这部黑人文学作品背后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5.
批评语言学中提到的意识形态使语言研究再次聚焦在语言的结构和形式上,意识形态直接显现或潜藏在语言的形式里。在挖掘语篇或话语中的意识形态时,情态成为发话人或作者意识形态的指示器。对George Eliot的小说《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的语篇进行分析,能成功揭示出人物潜藏的意识形态,同时证明了用语言学中的情态系统和批评话语分析中的意识形态概念去分析文学作品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从本质上说,《红楼梦》是一种话语。话语处在一个历时系统之中,历经变迁。有很多原因造成了话语变迁,如,社会的发展、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融合、意识形态的进步等。著名语言学家诺曼·费尔克拉夫在他的著作《话语与社会变迁》中提出了话语变迁的三维框架,即文本、话语实践、社会实践,在进行话语分析的时候,这三种因素很重要。因此,在论及《红楼梦》是怎样从正统文学的弃儿转变为世界文学中的瑰宝的时候,就涉及到了话语变迁。社会在变,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在相应地发生变化,对《红楼梦》这部小说也会有新的更深刻的理解。《红楼梦》文学经典地位的话语建构是在历史的风云变幻中完成的。  相似文献   

7.
从本质上说,《红楼梦》是一种话语。话语处在一个历时系统之中,历经变迁。有很多原因造成了话语变迁,如,社会的发展、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融合、意识形态的进步等。著名语言学家诺曼·费尔克拉夫在他的著作《话语与社会变迁》中提出了话语变迁的三维框架,即文本、话语实践、社会实践,在进行话语分析的时候,这三种因素很重要。因此,在论及《红楼梦》是怎样从正统文学的弃儿转变为世界文学中的瑰宝的时候,就涉及到了话语变迁。社会在变,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在相应地发生变化,对《红楼梦》这部小说也会有新的更深刻的理解。《红楼梦》文学经典地位的话语建构是在历史的风云变幻中完成的。  相似文献   

8.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二十世纪著名的现代主义小说家、文学评论家、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先驱。其小说代表作之一《到灯塔去》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大部分学者都从意识流写作技巧和象征手法方面研究这部小说,因此文章将从女性主义叙事学角度来分析这部小说,通过分析小说怎样通过叙事策略来体现女性话语权威从而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小说的内涵以及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9.
苏佳 《华章》2009,(22)
<日光流年>中的"色彩"具有不同于单纯色彩的指向,它既是生存苦难的写照,也是这部小说的写作策略之一.本文从色彩参与文本的话语建构、文本建构及对文本精神世界的表现这几个角度对这部小说的色彩修辞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毛姆的小说《午餐》的人物语言分析为例证,阐述了现代文学批评理论中的“话语理论”。《午餐》中人物对话充分发挥运用了语学中关于会话的“礼貌原则”和“合作原则”的多样具体准则或技巧,但从文学的“话语——权力”理论视角分析,这部小说恰恰是对这些“原则”、“准则”下隐含的现实社会关系和话语权力关系的揭露与反讽。这种对照表明:现代语言学从语法到语义再到语用的重心移动,还必须进一步同“话语权力”观念结合起来,这才能较为准确地把握语言系统同社会历史文化语境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1.
浅谈外语教学中语言教学与言语教学的互动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访谈,问卷调查,课堂观察等方法,对大学英语教学中语言教学与言语教学的互动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大多数教师只注重语言教学,严重忽视言语教学。结果学生严重缺乏交际能力。提出教师应转变观念、改革方法,科学处理语言与言语教学两关系,加强交际能力的培养,以适应入世后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批评性话语分析是最近20年来兴起的一种话语分析方法,它旨在透过话语的表面形式,揭露不平等的权力关系。政治语言是政治主体在政治活动中用来交流政治信息的语言,其主要功能之一是说服、控制,让公众接受自己的见解或主张,从而影响公众的意识形态。修辞的运用是政治语言的一个显著特征。本文从批评性话语分析的角度,分析政治语言中修辞手法的运用,揭示隐藏在政治语言背后的权力关系。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负有语言教学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双重任务。语感是维系这二者的纽带,它能够直觉、准确地把握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此,语文教学可以通过雕琢一个人的语感来塑造一个人的心灵、思想和道德情操。它是教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独具特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批评话语分析(CDA)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实践,语言和社会结构是密不可分的,而意识形态作为社会上层建筑,是社会结构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文章通过系统功能语法的及物性、评价、词汇语法三个方面对邱吉尔的《关于希特勒入侵苏联的讲话》进行批评话语分析,以此来挖掘这篇政治讲话背后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5.
批评话语分析是建立在批评语言学理论基础上的一种话语分析方法,其目的是通过语言分析揭示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复杂关系。以批评话语分析理论为指导,文章从分类、及物性和情态三个方面分析了奥巴马就美国干预利比亚战争发表的演讲,揭示了演讲背后掩藏的意识形态,同时验证了批评话语分析在分析政治演讲语篇中的应用价值及优势。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大报告搏大精深,不仅通篇充满着理论创新和思想创新,而且在语言风格上,一方面运用消极修辞,明显地体现了公文语言对逻辑思维的倚重,达到了“意义明确”、“伦次通顺”、“词句平匀”、“安排稳密”^[1](P54)的极致;另一方面又运用对偶、排比、叠用等积极修辞,将公文语言内蕴的美感发挥得淋漓尽致,堪称公文写作的充辉典范。  相似文献   

17.
拟话本小说集“三言”受宋元话本体制程式化叙事格局和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影响,无论从体制、情节、结构上都呈现一种“圆形结构特征”,甚至小说中蕴含的思想也不例外,这是这部小说集思想及艺术成就如此之高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8.
用批评式语篇分析的理论对美国总统布什就9.11恐怖袭击事件所作电视讲话进行描述,阐释和说明三个层次上的实例分析,旨在揭示语言形式选择和意识形态在特定语境下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时也对语篇分析这一阅读方法的应用价值及有效性作一验证。  相似文献   

19.
艺术语言是审美化的言语形式,它具有"有意味"性.它打破了正常的词与词的组合搭配关系,创造了一种独特的言语形式.艺术语言的变异性和"有意味"性组成了艺术语言的审美化的言语形式的整体,它给人以变异和虚象的新颖感,表达了发话主体丰富的情感.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在“讲话”中提出的文艺的“工农兵方向”,要求作品不但要以工农兵生活为题材,而且要有工农兵的思想感情,还要有工农兵喜爱的、易于接受的语言和体式。然而学术界往往只看重题材。把一些不是“工农兵方向”的作品都说成是“工农兵方向”文学,或“工农兵文学”,并对它们进行了不切实际的过分的赞扬,这反映出学界始终未能摆脱以政治评判文学的思想束缚,使许多文学史著作缺少了应有的学术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