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6 毫秒
1.
《大连大学学报》2021,(4):81-88
文章以汪光被《芙蓉楼》《广寒香》刻本的插图为中心,揭示汪光被戏曲插图版画与曲文评点之间的密切联系。从文体内部分析其戏曲评点、插图、文本三维关系,发现汪光被戏曲评点、插图、文本三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文性。插图"意境"与评点内容相统一、插图表现与评点思想相暗合、插图与评点互为补充成为其戏曲刊本最为重要的三大特征,充分展现出明末清初文人戏曲作品传播的真实风貌。  相似文献   

2.
小说评点是一个特殊的场域,评点者、小说和读者构成一个立体流动的三角结构,交错着不同的审美趣味。金圣叹评点《水浒传》,对于作品、读者以及作为评点者自己都有所定位,并真实呈现出评点者在雅与俗之间的游走,从而形成了一个连接文人与通俗小说、文人趣味与大众趣味的场域,反映着晚明这一历史时期中文人雅文学与大众通俗文学之间的沟通与拉锯。  相似文献   

3.
一、关于分层式阅读评点的思考在生本教育的大背景下,我们曾先后开发了时文评点三种课堂形态。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阅读评点的内容已经能够主动生成,并有了一定的提升,一部分学生还发现了相当多的评点空白点。我认为。这是学生阅读思维品质优化的表现。在阅读中能进入思考状态,这也正是韩雪屏教授所说的内部言语的形成过程。学生这样去评点,不仅对阅读思想与情感的积累有价值,  相似文献   

4.
金圣叹的《水浒》评点之所以很大程度上超越前人,根本原因在于评点思路的转变:中国古代小说观念受史传影响,长期以来的评点者多站在读者角度从外部对其进行人物品评、事件议论与思想升发;而在金圣叹的评点中,由于对"文"、"事"观念的辨析,形成了对小说文学本质的重新定位,从而"由其文而测其意"、"由其意而观其法"、"由其法而言其效",走上了与前人截然不同的评点道路。这种评点方式以作者的创作意图为解释根源,有利于深入探寻作品的文学特征、作者的创作技巧和文本的内在肌理;但阐释者的固有观念与创作者的创作意图之间往往存在偏差,这也导致了评点中的一些曲解和误读。  相似文献   

5.
作为清代的一部重要世情小说,《姑妄言》自问世以来就在小说正文间附有署名林钝翁的评点;应引起我们注意的是,评点者林钝翁与作者曹去晶之间有着极为亲密的关系,甚至可以说二者就是同一人。这种微妙的关系造成评点者的评点主旨与小说本身主题带有相近的指涉意向。受此影响,《姑妄言》的评点思想可以分为两个不同的方面:劝化世人的"婆心说"、愤世嫉俗的"炎凉说";二者既对立又统一,它们呼应作品所提出的"妄言"之名,共同构成了一个完备的思想系统。  相似文献   

6.
《林兰香》的成书年代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者们对《林兰香》的成书年代有三种看法:一种认为是在康熙年间;一种认为在道光或稍前;一种表示不能确定。本文从《林兰香·序》中所透露的“以不奇为奇”的创作思想及寄旅散人评点中13次提及“前明”这一现象,推断作者(或评点者)应生活在明末清初;又从评点中出现的康熙初期邵飞飞的诗句“马粪如香细细添”,推定《林兰香》的成书年代当在康熙初期的1676年左右。  相似文献   

7.
《崇古文诀》评点中的得体修辞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崇古文诀》为南宋著名文学家、评点家楼?的评点著作。楼氏评点中表现出丰富的得体修辞思想,主要分为微观得体性思想和宏观得体性思想两个方面。微观得体性思想主要表现在重视特定的上下文词语运用的得体性,宏观得体性思想主要表现在认识到语言运用与说写者自身、接受对象、所写对象、时代环境、文体等大语境因素的和谐。  相似文献   

8.
对小说采用评点的形式进行评论,这是我国独特的一种文艺批评方式。首先起来开创明清两代评点小说之风的是明代的李贽。他对《水浒传》的评点给后世带来很大的影响,效法者纷纷而起,于是形成了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的所谓小说评点派。明清两代的小说评点家中,除李贽外,较有影响的还有金圣叹(评点《水浒》),张竹坡(评点《金瓶梅》)和脂砚斋(评点《红楼梦》)等人。这些评点家通过作序、写读法、评批和圈点等方式,  相似文献   

9.
文本评点法     
评点是一种很传统的品评方式。比如金圣叹的评点,就很有名。正是他极大地发挥了评点的长处,从而使评点成为一种批评的形式。金圣叹是读书中人,出于对书的挚爱,才格外地标举了六才子书,又集中地评点了《水浒传》与《两厢记》。此种评点,除了对原文可圈可点之外,还在于借题发挥,从而阐述出自己的见解。评点多了,便形成一种著书方式,但这种...  相似文献   

10.
整本书阅读是对单篇阅读的有力补充,是提升学生阅读水平的有效路径。阅读时需要留下印记,前后勾连,才能形成对作品的深度认知。因此,评点法是提升学生整本书阅读能力的好方法。评点者可以从诸多方面对作品进行评点。本文总结前人在文章"规矩绳墨"上的评点经验,主要分析"草蛇灰线法""背面铺粉法""极不省法"与"极省法"这几种文法,以期给学生的评点提供指导,以提高其阅读素养。  相似文献   

11.
晚清同光年间,小说《儒林外史》的评点达到高潮,在江浙间形成了一个以天目山樵为核心的晚清文人评点群体。与以往小说评点不同,《儒林外史》的评点者和爱好者们在评阅小说的过程中互通信息,交流心得,使其评点突破了中国传统的一家之言的形式,更好地兼容了各家之说,使我们看到了早期文人群体交流的情形,而他们最具特色的考证式的小说研究方法也为小说研究指出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2.
明清章回小说之所以形成自身特有的面貌并成为经典,得益于小说"评"、"改"一体的形成方式,这一现象是评点这一文学批评形式对小说文本的"再生"。在《水浒传》诸多版本中,双峰堂刻本、容与堂刻本、袁无涯刻本和贯华堂刻本的评点者都是在改写小说的基础上对小说进行评点,并在不同层面上促进了《水浒传》经典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小说评点是中国古代小说批评的主要形态,而小说评点中蕴涵的理论思想是古代小说理论的重要部分。金圣叹在《水浒传》的评点中体现的思想、形成的体例、创设的文法及别具一格的评点风格都对有清一代的评点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金圣叹小说评点对于后世产生的影响进行考察,这是正确评价金圣叹小说评点行为和深入阐释金圣叹小说理论的必要前提和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14.
明清时期的小说评点体现出中国古典小说的叙事思想,金圣叹、毛宗岗父子、张竹坡都是最重要的评点家。金圣叹无疑是做出最大贡献的一位,他对《水浒传》的评点,开创并确立了评点的范式,而且这种“范式”并非只是外部形式,更重要的是内在叙事思想,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系统的理论观念,对后世叙事文学的创作及其理论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金批《水浒传》的美学蕴涵是丰富的,从叙事视点可以透视他的叙事理念。  相似文献   

15.
梅鼎祚编选的专记倡女言行事迹的《青泥莲花记》是明代较有特色的一部选本,该书的编选目的主要是为倡立传、拯救世风和为倡女正名等。梅鼎祚对该书的评点体现出编选者对“才”的重视、对“节”“义”的高扬和对“贪鄙”者的警诫并讽喻世风。这些编选标准和评点思想表达了作者较为开放和进步的思想观念,在评点中以倡女自喻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感慨。  相似文献   

16.
容与堂《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与其它署名李贽的《水浒传》评本存在明显差异,重要特征之一便是在对人物行为点评中频繁使用"佛"字。考其原因,一是因某些水浒人物在演变发展中本身蕴含有佛教意味;再者,在晚明禅宗中兴的大局面下,李贽对佛学又深入的研究。因此容本评点必然会凸显佛学思想;第三,乃与评点者热切关注社会时事,与其在人生遭际中的沉浮颠沛有一定关系。以此种观点纵观今存书名李贽《水浒传》评本,应是当年李卓吾评点《水浒传》真本的衍生品。  相似文献   

17.
明代评点大家孙鑛的《文选》评点著作——《孙月峰先生评文选》表现了他的复古思想。孙鑛在《文选》评点中提倡精腴简奥的理想文风,以之为衡量选篇的标准,并提出实现理想文风的两条途径:掌握为文之法和对作品进行反复锤炼。《孙月峰先生评文选》也因表达了评点者的文学思想和批评主张,凸显了评点的文学批评价值,成为《文选》评点史上质量最高的著作之一。  相似文献   

18.
石韫玉评点过的《六十种曲》残帙,是考察其戏曲思想的最重要文献。其评点能够体现对戏曲本体的要求,尤其体现在对戏曲布局、结构、作品风格等方面的评论上,并就本色、当行等问题作出了独到的阐发。因此,石韫玉的评点可定位为清代中期戏曲评点的范本之一,是古代戏曲评点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9.
到目前为止,学界多视"评点"为一种文学批评手法,而从评点学发展的实际来看,评点不仅是一种文学批评,它还涉及经学、史学等诸方面的内容.仅仅视之为文学批评,实际上窄化了评点的内涵,限制了对评点的全面研究.评点本质是对文本的一种阅读诠释,表现了批评者对于文本的独特理解.就形式而言,此种批评须是评、点与文本的结合,脱离文本的批评不是评点.就内容来说,则有别于传统注疏,而是致力干对文本义理、文法等各方面的揭示.  相似文献   

20.
徐渭是中国评点文学繁荣时期涌现出的文学评点家,其评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与时代意义。通过对徐渭评批李贺诗的材料进行归纳分析,意在管窥徐渭诗歌评点特色及其折射出的诗学思想,并对其诗学思想产生原因有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