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汉热爱漂泊生活,既从自身经历感受到了漂泊的永无止境,又把现实生活和艺术追求结合在一起,以此审视漂泊母题,使得漂泊母题得到了艺术审美的提升.田汉认为漂泊母题的审美特质有两大方面,一是自由,二是神秘.田汉对漂泊母题的这种开拓,强调超脱现实的艺术境界,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可谓独树一帜,为漂泊母题叙事文学创作引领了一个新方向.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越来越多的女性作家不再认同传统化书写的女性神话,她们不约而同地在她们的小说本中召唤出大量的对封建男权/父权进行反抗和叛逆,具有鲜明主体精神的“逃离”女性。女性小说对“逃离”女性的书写具有重要隐喻内涵:不仅表明了写作女性对传统女性形象的解构,同时这种书写还是一种指向人类和谐平等的性别化前景的崭新建构。  相似文献   

3.
《奥德赛》着力写漂泊,以奥德修斯在海上10年的旅程为主线,歌颂了人类战胜自然的智慧和力量,是欧美文学中第一部以个人遭遇为主要内容的杰作,成为中世纪流浪汉小说的先驱和旅程文学的原型。从该作浓墨重彩地描述了奥德修斯在海上的生涯开始,“漂泊”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母题,影响着许多欧美作家的思维方式和艺术创作。在欧美文学中,也从此确立了以寻求、浪游、回归为内容的三大漂泊母题。“漂泊”便成了最好的陈年佳酿,在欧美文学乃至世界文学中酿造出了许多陈年美酒。其中,深受漂泊母题影响的旅程小说作家的阵容最为强大。  相似文献   

4.
女书意味着女性由“沉默”走向了“独白”,这是它在中国女性史乃至世界女性史上的意义.在女书文化拥有的那个隐秘的女性话语空间里,男性的缺席和女性有限的控制权使女性自我的书写成为可能.但是,生活在男性话语中心的传统女性注定无处可逃;故而女书要成为女性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自我书写,又是终究难以可能的.  相似文献   

5.
“漂泊”:中国教育学的现实困境 中国教育学始终在本土与外来的冲突中、在传统与现代的激荡中、在与其他学科的砥砺中、在与教育实践的对话中艰难行进,谋求教育学的本土化、现代化、自主化、实践化。但是,由于这些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在各种颇具颠覆性的后现代思潮的影响下.在激进的“超越”意识的驱动下.中国教育学似乎陷入了一种“无根”的“漂泊”状态。具体来说,这种“漂泊”状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去学科感”、“去科学感”、“去历史感”、“去实践感”。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当代文坛,王安忆素以主题多元著称。但对于“漂泊”主题的书写却一直贯穿她的整个创作历程。一方面,她在对众生漂泊经历的书写中,追问着人类生存的价值和意义;另一方面,在对现代人心灵漂泊困境的关注中表达着知识分子的人文关怀。漂泊虽然是人类永恒的命运,但漂泊者们却可以从中汲取力量和智慧,实现精神上的超越,这也是王安忆小说漂泊主题的审美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7.
美国作家海明威和中国当代作家张承志塑造了一系列富于硬汉精神的男性形象,而他们笔下的女性往往只是男性世界的陪衬,她们不是被“神圣化”就是被“天使化”,通过对比两位作家对女性的书写,我们发现两位作家都深受男权思想影响,存在着强烈的男性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8.
对果戈理短篇小说《涅瓦大街》的三个女性形象——“女性集体”、“黑发姑娘”和“金发女郎”给予考察,分析其基于男性成见的小说叙事所赋予的女性形象特质——“不确定性”、“无名性”、“被动性”、“失语”和“智性缺席”等,对女性形象实行操作和控制的小说叙事策略,其目的在于建构男性主导的价值系统。  相似文献   

9.
漂泊、逃离,作为中国女性觉醒后所选择的一种姿态,在20世纪的女性写作中不断闪过文学史的天空.虽然这是一条不知所终的莫测之旅,但它是重写父权话语覆盖下的女性历史,重建女性自我主体性必须经历的一次精神探险.  相似文献   

10.
张爱玲在作品书写中颠覆了传统的父权至上的观念,或把男性家长放逐于文本之外,或采用"去势模拟"的书写手法,使男性角色在其女性文本中丧失某种主导身份,并在精神和肉体层次上贬压男性特质/父亲形象,从而使其作品成为以女性为叙述主体的无父文本。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中国文学女性母题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中国文学女性母题可以概括为六个方面,即:为一个“生”字而挣扎;为遵循陈规陋习而忍辱负重;为一个抽象的“爱”字而奋斗;为一个“性”字而浪荡;为人生理想心比男儿烈;女性的“特质”集中体现于一个“美”字。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对周作人女性思想进行了分析和概括,指出充分表现在他性道德观和女性社会解放思想方面的“对话性”正是周作人女性思想的核心与特质,它使周作人女性思想具有了与同时代人迥异的面貌和价值,并最终造成了它的未完成性。  相似文献   

13.
11月12日 晴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是一首凄美、哀婉的元曲,从中我读出了人在漂泊中的孤独与冷清、伤感、无奈与悲哀。然而让我把“漂泊”与“飘逸”这两个不同意义的词联系在一起的人,却是那个鼎鼎有名的明末清初大画家“八大山人”。  相似文献   

14.
《河西学院学报》2017,(6):55-59
地方文化因属于区域民间文化,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展演和叙事方式,在传统中国文化中,地方文化的书写和展开往往通过男性视角,对于地方文化中的女性,总是处于一种边缘化的状态,不是被弱化,就是被遮蔽。文章选取的研究对象则是以女性为主角的文化叙事,表述地方文化中的女性体现,探究高装文化背后对于女性的文化态度,特别是在文化结构中的女性何在。  相似文献   

15.
女性作家群体在中国大陆的文学史编纂中曾长期被忽视。《剑桥中国文学史》和《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这两部域外文学史中对女性作者的关注,使女性作者在文学史中的价值和地位得到了重新的审视。相较而言,哥大本更注重所选者的女性特质,及其与男性的互动关系,且对女性作者的叙述相对集中;而剑桥本更注重女性作者的文化特质,对女性文化的观察呈现出多维度、跨时空的特点,并对所述的女性文化现象进行了更深层次的解读。两部文学史的书写方式为文学史的书写提供了崭新的视角,既是对长期占主导地位的男性话语的解构,也是对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完善。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新文学“故乡”母题的含义并非单一和纯粹地直指诗性批判的“精神家园”,在更深层的意义上,它是作家启蒙意识痛苦内爆的幻象流,由此衍生的漂泊感和悬浮感最终导致了“残象态势”的生发。“幻象的残象”使得“故乡”母题寄寓了启蒙主义者彷徨焦虑的本真情势特征,这种“丰富的痛苦,,.哈如其分地昭示出启蒙之途步履维艰的症候,“故乡”也因此成为一个错位和悖谬的两难代名词。  相似文献   

17.
陈平 《邢台学院学报》2010,25(3):36-37,42
漂泊、逃离,作为中国女性觉醒后所选择的一种姿态,在20世纪的女性写作中不断闪过文学史的天空。虽然这是一条不知所终的莫测之旅,但它是重写父权话语覆盖下的女性历史,重建女性自我主体性必须经历的一次精神探险。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的女性形象,作为一种固定化符号,在文学创作领域内被以“物”的形态书写了几千年。伴随着女性自我意识的逐渐觉醒,这种状况也潜移默化地变化着。《金瓶梅》作为这种“社会存在”的真实反映,无疑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本文即以此为切入口,借鉴西方理论对其折射出的女性形象进行重新界定,以期勾勒出女性在寻求自我出路过程中所展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女性写作成为当代文坛一股壮观的创作潮流.陈染、林白们藉着"以血代墨"的代价,在男权文化横行的困境中寻找着救赎之路,但突围的结局并未发现肉体与精神的救赎大道,却走进了守望与回归的漂泊之地."身体突围"最终却沦为一场"表演",并重新失陷于男权文化的陷阱.  相似文献   

20.
一、男性国度与“女性文学” 中国是男性当权的国家,女性只是男性的附庸。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中,男子可以恃德称王称帝,可以藉才出将入相,即使是“独善其身”,也不妨弄弄文墨,博得个骚人墨客的雅号;而“女子无才便是德”,只能“洒扫穹室”,“举案齐眉”,无由称王称帝,出将入相,大都无缘登文学的大雅之堂。考几千年的文学史,女性作家寥若晨星,仅有的几位,除一个易安居士尚有一定影响外,其余的几被淹没不闻。因此,要说对文学的贡献,女性的作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就这方面而言,中国文学也可以说是男性的文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